科普科幻編劇及微視頻制作培訓沙龍在寧舉行
5月22日,由中國科普作協、江蘇省科協、長三角科普創作聯盟聯合指導,江蘇省科普作協、江蘇省科學傳播中心、江蘇省科教影視協會、南京工業大學主辦的“繁榮科普創作、助推創新發展”之科普科幻編劇及微視頻制作培訓沙龍在南京工業大學舉行。
沙龍開幕式上,中國科普作協秘書長陳玲致辭道,2020年國家電影局和中國科協推出了“科幻十條”,要求發揮高校優勢加強科幻電影人才培養,此次培訓圍繞科普科幻編劇和微視頻制作,正是對“科幻十條”最好的呼應。江蘇省科普作協常務副秘書長張潔表示,江蘇省科普作家協會自2018年成立以來,各項工作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系列活動的主辦,將為發掘培育更多優秀科普科幻創作人才提供了非常好的條件。南京工業大學社科處處長、科學研究院副院長陳紅喜說,南京工業大學非常重視科普科幻人才培養和校園科幻文化建設,此次活動正值南京工業大學合并組建20周年暨辦學119周年,活動的舉辦也是該校校慶系列活動的組成部分。
活動中,上海戲劇學院藝術創作中心主任、上海白玉蘭獎選片人魏東曉教授以《科幻影視劇作編劇的必備素養》為題做了專題報告,他強調進行科幻影視編劇創作者除了應具備編劇的基本素養外,還需具備對科學技術和電影工業環境的充分了解。
南京郵電大學科普動漫研究所所長、江蘇省紫金文化人才劉慶科老師以《動畫科普教育在兒童成長中的導向作用》為題作了專題報告,他以《熊出沒》《小豬佩奇》等國內外動畫代表作為例,強調了動畫片在文化、認知、行為的教育導向作用,并用《汪汪隊大歷險》《阿U的煩惱》《巧虎大飛船歷險記》《小雞彩虹》等作用強調了動畫的寓教于樂功能。最后他建議兒童動畫一定要加強審核監管、注重年齡分級、增強與現實的聯系,特別是要杜絕暴力色情內容進入相關作品。
成都八光分文化影視總監西夏、科幻作家顧適、《強度測試》科幻動畫制作團隊作了《獲獎科幻動畫短片<強度測試>創作分享》。他們從作品的緣起、劇本的架構、動畫制作三個方面詳細分享了《強度測試》科幻動畫創作情況。《強度測試》目前已入圍八個電影節,同時已獲得了印度Uruvatti電影節最佳科幻短片獎。
時光矩陣創始人、《流浪地球》B組導演郁剛以《銀河獎最佳微電影<人體快遞>科幻短片創作分享》為題作了分享報告。他從《流浪地球》之后的思考、監制的思考、科幻類型片的執行等角度分享了創作感悟,同時強調了好的國產科幻電影一定是具有中國文化內核和中國元素,不走好萊塢同質化老路的“中國特色”科幻電影。
南國劇社藝術總監、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孔德罡老師以《近年來國內科幻題材戲劇演出實踐》為題作了分享報告。他分析了近年來國內科幻戲劇的概括,指出了目前科幻戲劇存在的問題,并分享了南國戲劇創作的《超越星辰》《飛向索拉里斯》兩部先鋒科幻話劇的創作感悟。
南京深瞳文化公司編劇李枝以《科幻電影劇作思維指南》為題作了分享報告,她從結構、場景、人物三個角度分享了科幻電影劇本創作所應該注意的細節,同時指出后期前置也是劇本創作中特別需要關注的問題。
南京工業大學數字媒體藝術系副主任趙雪彤老師以《想象的力量 - 數字媒體藝術在科普短視頻中的運用》為題作了分享報告,她介紹了回形針、畢導等網絡科普動畫案例,同時以數字媒體系的獲獎動畫為例詳細介紹了如何創作科普動畫。
本次沙龍為2021年度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繁榮科普創作,助力創新發展”系列沙龍之一,展示出國內在科普科幻微視頻制作、編劇創作方面的眾多成果,為科普科幻微視頻制作和科幻電影開發提供了全新的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