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國一日·工業興國——中國作家在行動”全國作家聯動大型文學主題實踐活動采風作品—— 崔完生:探訪中國陸上第一口油井 “中國一日 工業興國”之延長油田見聞
4月29日,怒放的春天剛把夏天的溫度收攏在陜北高原,我便驅車趕往位于延安東部的延長縣,拜謁中國陸上第一口油井,探訪中國乃至世界上唯一一座百年油田——延長油田七里村采油廠。
114歲的“延一井”是中國陸上石油的鼻祖
這里是中國石油工業締造傳奇的地方。
1904年11月,陜西省巡撫曹鴻勛奏請清政府開采延長石油獲得批準,籌辦石油礦,1905年“延長石油廠”在延長縣成立。1907年9月10日,“延一井”鉆到井深81米處完井,初日產量1-1.5噸,10年后日產油量仍然保持1.25噸。
延長石油廠的成立和中國陸上第一口油井的投產,結束了中國陸上不產石油的歷史,填補了舊中國民族工業的一項空白。
在中國陸上第一口油井旁,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七里村采油廠廠長寇明靈告訴筆者:中國陸上第一口油井現在處于保護狀態,已經停止生產,但是現在還有原油自然溢出。
油井所屬的七里村采油廠,生產一百多年了,現在還是一個年產35萬噸的整裝油田,近年來,中國陸上第一口油井、中國陸上第一座煉油廠、七1井和七3井、延深探一井、三大地質教育教學實踐點、工人何延年的窯洞和蘇聯專家招待所等一大批遺產的恢復和保護成為重中之重的工作。守住中國石油工業的根和魂,守護好中國石油工業的遺產,是這里兩千多名石油人恪守的職責和使命。
86年前這里就流淌著紅色血脈
4月30日早上7:50,七里村采油廠職工俱樂部廣場上的升旗儀式如往常一樣舉行。在這地處偏僻的石油小鎮,升國旗早就成為企業文化中自覺行為,一位參加工作20年的工人說,我到廠里參加工作時,升旗儀式就有了。在莊重、肅穆的現場,無論是機關干部還是一線工人,不需要單位通知便會自覺來到廣場。就連晨練的老人們也會在這一刻停下來,靜靜地站在器材旁。因為在這里大多數是兩代、三代,有的甚至是四代人都是石油人,這里是他們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的身心居所。
作為中國最早的石油企業,延長油田在86年前就流淌著紅色血脈。
1935年5月30日,劉志丹率領紅軍解放了延長縣和延長石油廠,紅旗插在了延長石油廠。中央紅軍長征到達陜北后,黨中央和邊區政府非常關心延長石油廠的發展,毛澤東、朱德、賀龍、毛澤民、王震、王維舟等中央和部隊領導先后到石油廠進行視察、指導工作,建立了第一個黨支部,并派來了一大批管理干部和工程技術人員,使延長石油廠有了長足的發展。延長石油廠生產出汽油、煤油、蠟燭供應中央機關,生產出的油墨印刷《新華日報》,還研制了凡士林醫治紅軍戰士的凍瘡,擦槍油更是成為部隊的標配用品。1938年,玉門油礦開發初期,延長石油廠以振興民族工業和維護國共合作大局為重,傾其所有,在所有裝備中拼湊成兩部完整的頓鉆支援玉門,同時派去18名技術熟練的鉆井工人。在玉門老君廟鉆成1號發現井,揭開了玉門油田開發建設的序幕。在中國石油界,人們習慣上把玉門稱為中國石油工業的搖籃,而孕育玉門這個搖籃的延長油田,身為中國石油工業的“鼻祖”,早已經成為這里守護者心中的神圣土地。它的胸懷如母親般寬廣偉大,哺育著祖國的石油經脈。
1944年,因為延長石油廠的巨大貢獻和陳振夏的卓著成績,毛澤東親筆題詞“埋頭苦干”予以鼓勵,這是毛澤東對石油行業的第一次題詞,也是對石油職工的最高褒獎,從此“埋頭苦干”就成為百年油田的企業精神,不僅代表著延長石油人的價值觀念和精神追求,也凝結成為延安精神的內涵之一。延長石油的新生與發展過程恰逢其時,是中國革命事業的直接參與者,為紅色文化的生成、凝練、成型起到了基因、基石的作用。
百年國企的文化積淀和精神素養決定了這支石油大軍能創業,也更能守業。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這里向克拉瑪依、四川、大慶、勝利、中原、長慶等油田輸送1400多名技術骨干和管理人才,凡是有石油勘探開發的地方,都留下延長石油人產業報國的身影。
現在,中國陸上第一口油井和第一座煉油廠矗立在大山之側、延河岸邊,守護著它的子子孫孫,看著它們披荊斬棘,開拓石油疆土,挖掘石油能量,不斷成長壯大。
這里是國家千萬噸級能源基地
20世紀80年代,石油部和陜西省政府在延安召開座談會,制定了“以油養油,采煉結合,滾動發展”的優惠政策,打通了企業生存發展的瓶頸,開啟了快速發展的新篇章,1984年原油產量達到10萬噸,1997年更是突破了100萬噸。
2007年,延長油田全年原油生產達到1031萬噸,一躍成為國內屈指可數的千萬噸級大油田。2012年,母公司延長石油集團總資產達2090億元,銷售收入達253.42億美元,成功跨入世界企業500強!
延長油田主要開發區域,處于鄂爾多斯盆地,屬于典型的低滲、低壓、低產的“三低”油氣藏。經過幾十年實踐,證明注水開發是最有效、最高效的開發方式。為系統、高效、有序地推進精細注水工作,2015年公司成立了注水項目區管理指揮部實施注水工作的項目化管理。至2020年底,公司級注水項目區凈增油81.32萬噸,測算彌補基礎產量179.7萬噸,相當于少鉆井6427口,節約新井投資127.6億元。注水中嘗到“甜點”的延長油田,先后建立36個公司級和77個廠級注水開發示范區,覆蓋區域占到總開發區域的60%以上。
2011年4月24日,油田主導的中國第一口陸相頁巖氣井點火成功(下寺灣采油廠柳評177井),創造了我國陸相頁巖氣發展的新歷史,拓寬了頁巖氣勘探開發的新領域。被專家、院士稱為“延長的突破是國內第一,乃至世界第一”。
延長石油CCUS項目是國內首個集二氧化碳捕集、運輸、驅油、埋存為一體的全流程示范項目。延長油田約有12億噸的地質儲量適合注二氧化碳,2012年以來,先后在靖邊采油廠喬家洼油區和吳起采油廠油溝油區開展二氧化碳驅油與埋存先導試驗,注氣區域受控油井陸續收效,階段性增油效果顯著。
埋頭苦干的石油人
早在民國年間,中國地質學家王竹泉、潘忠祥、謝家榮多次來到陜北和延長石油廠進行多次的實地地質調查,于1941年提出“陸相生油”理論,用事實回擊和駁斥了外國專家的“中國陸相貧油”。
黨中央在延安時期,陳振夏、汪鵬、石忠漢、徐昌、張仁等一大批埋頭苦干的石油人為民族獨立和解放奉獻石油。新中國成立后,李德生、武志忠、馬樹業、董存秀、孫國蘭等為代表的科技和生產骨干支撐了老油礦的生存發展。
進入新時代,延長油田的許彩蕓、王海榮、薛濤等一大批優秀的埋頭苦干人,用他們的實干、苦干加巧干,推動著延長油田強基固魂的實踐和創新。
吳起采油廠組建了女子采油隊,許彩蕓被任命為隊長。2013年7月,延安市遭遇了百年一遇的持續強降雨,油區多條道路被沖毀。許彩蕓帶領職工搶修道路中,腳下滑了一下摔到了旁邊2米多深的溝里,腳一下子腫了起來。當時是晚上7點多,她故意裝出沒事的樣子,繼續指揮大家干活兒。10天后,腳還是疼痛難忍,她不得已才去醫院做了檢查。醫生告訴她,是骨折了,一塊骨頭錯位。她手術后在醫院休息僅兩天就又回到單位,拄著雙拐出現在搶修一線……每年在隊部過春節、生日的許彩蕓,由于經常處于超負荷工作狀態,肩部患上了脂肪肌瘤,去醫院做手術時,肌瘤已經長到了5厘米。 孩子在一篇日記里寫道:“媽媽總是很忙,她就像個影子,我抓不到她。我很想念她”。許彩蕓先后被評為全國“先進女職工”、全國首屆“加油中國,傳承鐵人”先進個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全國勞動模范等稱號,并光榮地被選舉為黨的十九大代表。 自學成才的“土專家”王海榮,曾被授予“全國技術革新能手”、“五一”勞動獎章、陜西省“杰出能工巧匠”、陜西省“十大杰出工人”、陜西省“國企工匠”等四十多項榮譽的“能人”,如今是延長石油集團首席技師。王海榮說“每一個榮譽都意味著更高的標準,是鞭策!我的崗位在創新工作室,不斷琢磨著解決實際問題,帶出一支隊伍才是我的追求?!彼约翰粩鄤撔?、創造的同時,四十年來帶出的70余名徒弟,有的走上領導崗位,有的成為油田中堅技術力量。王海榮和他的創新工作室累計研發各項專利20余項,小改小革及創新成果100多項。
薛濤是注水項目指揮部指揮。為了獲得重新認識基礎地質,他幾乎翻遍了項目區油水井的靜態、動態資料。在對某區塊研究過程中,他發現一套測井解釋為水層的低阻富縣組砂層,單井壓裂試采后獲得日產12.4噸,僅半年時間該區增產7500多噸。薛濤總結的延長油田三套主力油層五種油藏類型的油藏調整治理配套技術和以精細注水“12”要素、七步工作法、七化管控模式等為主要內容生產技術一體化管理模式,已經在注水項目區全面推廣。這位優秀的技術干部先后主持完成石油勘探開發科研項目15項,榮獲省級科研成果獎4項、市級6項,獲授權專利4項,榮獲了全國五一勞動獎章、陜西省中青年科技領軍人才、陜西石化青年科技突出貢獻獎等多項榮譽。在采訪中,他靦腆地說:“工作都是大家干”。是的,正是把個體融入大家中,延長油田的科技興油才一步一個腳印,才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百年油田的“長壽秘訣”
勞模引領,工人奮斗,是延長油田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作為開發一次性資源的石油企業,延長油田還能續寫多久的輝煌?
帶著這一疑問,筆者在采訪中一直試圖追索百年油田還能生存多少年的答案。在采訪中,油田負責勘探開發的負責人說,延長油田勘探開發難度大。前一百年,延長油田勘探開發主要集中在延長組上組合和延安組。在地質條件較差的油區中部,發現下組合石油資源量至少10億噸,勘探潛力巨大。由于儲層特征遠復雜于上組合,現有理論、技術均不能支撐勘探開發,被業界公認為“勘探禁區”,屬世界級難題。
近年來,延長石油面對百年油田后備資源不足的壓力,按照“延長下面找延長”的勘探思路,突破認識禁區,與科研院所密切合作,開展科研技術攻關,取得了多項理論和技術突破。如,特低滲油藏“差異成巖、多期成藏、裂縫改造、源導共控” 交替式成藏理論;黃土塬地貌高效勘探方法;致密油準連續成藏的地質認識及致密油甜點評價方法;“水平井+體積壓裂”的勘探技術的突破;薄油層、低對比度、低阻等復雜油層識別技術。這些核心的、關鍵性的技術為油田新百年的發展提供重要的支撐。
截至2020年底,延長油田探明石油地質儲量30億噸以上,按照儲量和產量現狀推算,油田千萬噸可持續穩產30年以上,隨著開發技術的不斷提升,采收率也在提高,還有不斷被發現的儲量補充,油田千萬噸穩產三十年、再建百年油田的資源基礎是扎實的、可靠的,有基本保障的。
作為百年油田,實際采出程度為6.5%,可提升空間很大,發展前景廣闊。也就是說,從采出的角度來講,老油田的青春活力正旺盛。目前,鄂爾多斯盆地致密油、頁巖油等非常規資源量估算165億噸,隨著盆地認識的不斷深化,資源量還會不斷增加,勘探開發潛力巨大,油田可長遠發展有基礎、有條件,同時也有能力為國家和地方經濟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特低滲透油田的石油開采,絕對不是普通人想象的和井水一樣,用泵提升到地面就是生產方式。油在巖石中,不會自然流出,必須采取壓裂求產,也就是說要把深埋在地下幾百米甚至幾千米的巖石通過一千兆帕左右的壓力,壓出裂縫,讓油進入裂縫,再流到油井的井筒中,然后提升到地面。從上個世紀50年代開始的水力壓裂試驗、清水壓裂和清水加砂壓裂增產,到90年代之后應用水基凍膠壓裂技術,現在已經形成了一套適合延長油氣區的壓裂工藝技術。針對主要含油層系,逐步形成了以控縫壓裂為主的長6油層改造,以控水穩油為目的延安組各油層和長2水大油井的綜合治理的壓裂模式。
在趙莊采油站的注水泵房,鄭莊采油隊副隊長趙景龍給我介紹注水流程、工藝和效果。在延長油田這樣的站點有1000多個。構成了一張覆蓋兩萬平方公里的網格狀地下開采格局。這個開采方式也不是平面化的,而是立體化的。有的區域開采同一層段,有的區域開采不同層段,甚至有的油井也在分小段開發,分布在400-2600米的地下巖石中。平靜的大地下,石油人構筑的世界是我們看不見的另一種萬千景象。
作為一個有民族復興夢的國家,中國的發展對石油的依存度越來越高,甚至于敏感到與國家安全息息相關的程度。近年來,我國與俄羅斯、伊朗、沙特等國家的合作不僅僅是經濟方面,更重要的便是與石油天然氣密不可分的能源保障戰略的需要。面對當前近三分之二的進口量,國產油氣的基礎保障作用越來越凸顯,油氣企業任重而道遠。
在延長油田,我仿佛聽到石油為國家能源安全、經濟建設百余年來的慷慨長歌,不由得為新百年追夢路上的石油人贊嘆一聲:勞動光榮、工人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