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薩克斯坦詩歌:歷史、現實與詩
哈薩克斯坦文學是世界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自古有著深厚的民族文化傳統。根據相關研究,哈薩克斯坦文學最早可追溯到中世紀初葉的胡爾胡特;現代意義上的哈薩克斯坦文學概念的確立,又與15世紀哈薩克斯坦汗國的興起緊密相連,可追溯至15世紀。為配合做好“‘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典詩歌文庫”選譯工作,《哈薩克斯坦詩選》所選哈薩克斯坦經典詩歌作品主要是自15世紀哈薩克斯坦汗國以來著名詩人阿桑海格·薩比提之后的41位哈薩克斯坦代表性詩人和他們的作品。
15至17世紀哈薩克斯坦詩歌的主要呈現形式為“哲繞”詩,詩人為“哲繞詩人”。“哲繞”詩根基源遠流長,是哈薩克斯坦詩歌的一種傳統形式。這類詩歌的主題和內容多以表現詩人對社會生活、人生及命運,包括一些人物事件的思考、感懷,及對汗王的勸諭。代表人物有阿桑海格、沙利基孜·特林奇、喀茲圖根·素因齊。他們是古典哲繞詩人的杰出代表。阿桑海格·薩比提是15世紀哈薩克斯坦著名的哲學家、詩人,他博學多才,見多識廣。原名阿桑,海格(悲愁之意)則是人們鑒于他一生憂國憂民、悲愁不已,而冠于他的尊稱。他曾經擔任金帳汗國重臣。無論是在可汗的宮殿,還是在廣闊的草原,阿桑海格都旗幟鮮明地主張統一,反對分裂,強調人與人之間應和睦相處。據說他離開汗王宮之后,曾經騎著一頭白色的駱駝,為天下庶民尋找沒有欺凌和壓迫、水草豐美的人間樂土,并為此奔波終生,在民間傳為佳話。
18世紀哈薩克斯坦人受到準噶爾入侵、沙俄領土擴張及吞并。哈薩克斯坦詩歌便主要反映了這一時期人們在社會政治、經濟生活方面的變化。代表性哲繞詩人有布哈爾·哈勒哈曼等。他們作品的思想主題倡導團結一致,同仇敵愾。藝術上亦傳承了哈薩克斯坦古典哲繞詩的傳統,凝練上口,便于流傳。
19世紀上半葉,隨著哈薩克斯坦社會與沙俄在政治、經濟、文化諸方面的交流、融合,社會動蕩加劇,起義不斷。這一時期的哈薩克斯坦文學一方面受到俄羅斯文學的影響,一方面也順應了時代的變化,表現出了對自由與解放的強烈愿望。馬翰別特·沃鐵墨斯便是其中代表,他寫給起義將領伊薩泰的詩歌是其代表性作品。19世紀下半葉,隨著社會階層和階級矛盾的分化,哈薩克斯坦社會出現了要求民主進步的思潮及其代表人物,如哈薩克斯坦著名教育家喬罕·瓦力汗諾夫,他的著作主要探討“進步”與“接受”等社會話題,著有《草原穆斯林》《關于吉爾吉斯人》(沙俄時期,“哈薩克斯坦人”的概念多與“吉爾吉斯人”的概念混用)等;以及小說家E·阿勒騰薩林、詩人阿拜·庫楠拜等。這批文人及學者的出現,在很大程度上深深影響了哈薩克斯坦詩歌的發展。其中,尤以阿拜·庫楠拜為哈薩克斯坦現代詩歌的形成與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他的詩歌集思想性、藝術性、探索性于一體,不僅深受哈薩克斯坦傳統詩歌的影響,同時也受俄羅斯及東方文學影響。他的箴言絕句也開創了哈薩克斯坦散文和雜文的先河。
而后哈薩克斯坦詩歌受到了20世紀初俄羅斯資產階級民主思想和無產階級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戰及1916年民族解放運動的影響,被學界譽為是哈薩克斯坦文學及詩歌“復興”時期。這一時期的代表性詩人有蘇勒坦麻赫穆提·托熱艾葛勒,他的詩歌不僅充滿了悲天憫人的情懷,而且具有強烈的現實批判精神,特別是對社會生活中的阿諛奉承、夜郎自大的人間丑態進行了批判。進入20世紀中葉,哈薩克斯坦詩歌開始融入蘇聯文學。代表性詩人有夏克熱穆·胡黛別爾德、阿合麥提·拜吐爾遜、米爾賈合夫·杜拉特、馬葛詹·朱麻拜耶夫、賽肯·賽弗林等,他們的詩歌創作留下了鮮明的時代生活印記,是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結合的產物。20世紀中葉,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題成了哈薩克斯坦詩歌的主要表現內容,表現出了強烈的民族解放和爭取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愿望,以及戰爭給人們的生產生活和心靈世界造成的巨大創傷。戰后詩歌亦開始注重生活和信心的重建,開始更多地關注人們的內心感受和精神道德,代表性詩人有哈夫·海依爾別克夫、穆喀哈力·麻哈泰耶夫、奧扎斯·蘇來曼、穆赫塔爾·夏罕諾夫、法麗扎·翁哈爾森諾娃等。進入新世紀之后,哈薩克斯坦詩歌開始關注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環境、人與自然的話題。藝術手法上也在尋求或探討現代詩歌的新的表現形式等。
總體來說,從這41位哈薩克斯坦詩人的詩歌中,我們看到了哈薩克斯坦詩歌自古以來代代相傳的家國情懷和人民情懷。英雄主義的責任與擔當幾乎是全部詩歌的主題;而且我們不難看出,作為草原民族的哈薩克斯坦詩人的詩歌,確實有著其地域及生產生活的鮮明特點,草原的物象和意象在他們的詩歌中,有著不可替代的特點與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