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劉云芳《給樹把脈的人》:收集生命腳印
    來源:中國作家網 | 劉云芳  2021年02月20日15:05
    關鍵詞:劉云芳 散文

    算起來,我是從很小開始寫作的,但真正意義上寫散文是在2011年左右。寫了很多與故鄉有關的文字,這常常是我繞不過的一段生活經驗。它像個巨大無比的漩渦,不管是夢里、還是筆下,在我想自由言說、自由表達的時候,總會回到這個漩渦里。事實上,我覺得,不是我選擇了故鄉作為寫作對象,而是因為我出生于農村,恰巧,這些人與物都變成了我生活里最重要的一部分。而散文,就成了我收集這些生命腳印的容器。

    小時候,我們對外面世界的認知是通過電視、偶爾傳到我手里的一張報紙,我能看到最遠的地方,是兩座大山交疊的縫隙里,那微弱的來自城市的燈光。在我成長的過程中,不僅是自然田園風光的那種無限美好,還有貧困、落后,幾位親人的相繼離世,以及村里人因為生活不得不去私自開采礦產,一座美麗的山被挖得體無完膚。接著是礦難、女人帶著孩子改嫁,一個家庭就此破滅,這些事件都成為我少年時代的關鍵點。當有人說我的寫作是具備現實性的時候,我想說,是生活的經歷先把我引向了現實,是現實性過早地在我生命里展現出了魔幻的那一面。

    最初,我一直在寫其他體裁,那時,我從山村出來不久,很年輕,但我懼怕別人看出我年輕,也生怕他們看到我的心。當隨著時間推移,我想打開心聲,把一些事情、一些人記下來的時候,我才發現,原來,我寫出了散文。也就是說,我最初寫散文只是個人情感表達的一種需求。

    前幾年有位作家朋友給我寫評論,他說我是微笑著講述苦難的人。我很感謝他有這樣的評價。確實,我從小到大經歷了很多事情。老天爺似乎一直在不斷往我的生命里扔寫作素材。他讓我出生在那樣一個山村,又讓我走出去,城市生活和山區生活的巨大差異,來回磨合,帶給我更多言說的欲望。我很小的時候,盲人二舅去世,大舅也很早去世,接著是兩個姨父,一個表兄。二舅媽偷偷逃走,大舅媽也帶著人去了他鄉,姥姥、姥爺只得離開。那座山上唯一的一家人就此分崩瓦解。我見識過這座大山莊園一般的詩意,也見識過命運的荒誕。發生這一系列事件的時候,我正值少年,他們都把我當孩子,然而這些東西卻在我心里留下了巨大的窟窿,真是需要在漫長的歲月里一點點縫合。從少年時期到青年時期,很多年里,生與死都是我思考的一個重要問題,并非刻意沉淀,而是它們是這般真實地存在于我的生活里。散文像一個過濾器一樣,一次次把我所經歷的這一切漸漸過濾出來,讓我自己在完成書寫的同時,能跳脫出來看待這些事情。

    我寫過不少與父親有關的題材,每一次,都因為親情題材有同質化的傾向,不想再寫,然而,終究還是又去寫了新的內容。后來,我想,沒有一種題材是絕對的坑,是不可以觸碰的,關鍵是你怎么去寫。怎么去寫出自己獨有的東西,這才是最重要的。每次想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總會想起圣埃克·蘇佩里的一句話,他說,當我說到山,意思是指讓你被荊棘刺傷過、從懸崖跌下過、搬動石頭流過汗,采過上面的花,最后在山頂迎著狂風呼吸過的山。我覺得寫作亦是如此,一座山可能千萬人爬過、寫過,但你要講的那座山,因為有了你的參與、你的體悟,你要說的山便是與眾不同的。

    這幾年,我在有意識地將故鄉的人與事當作一種觀察對象來寫的,包括那些在外打工的人群,因為現在的鄉村跟以前的鄉村是不一樣的,現在鄉村里的人跟以前也不太一樣了。他們有了更為復雜的生活背景,更為多元化的命運狀態。這些素材在我的筆下也有了新的屬性。后來,我嫁給了一個唐山人。因為當年那場震驚世界的地震,這個城市被很多人熟知。我開始關注這座城市里的一些人與事,這其中就有《唐山母親》。

    回顧我的散文創作,從理念上,還是有一些變化的:比如,從線形敘事到碎片化寫作。本著記錄生活的目的,有很長一段時間里,我都在寫自己的回憶。相對于當下,我們好像更容易說清楚時間、空間上離自己久遠的東西。我把從記憶里分娩出來的一顆顆珍珠拿出來給別人看,我那時候還是喜歡切割已經逝去的風景或者某一個生活的橫截面,一觸及到當下的自我反而不會寫了,甚至會覺得當下的一切是不值得寫的,它需要放到時間和記憶的大缸里腌制一下,才更有獨特的味道。我為什么不能寫當下?為什么我寫出來的東西只是塊狀記憶,我能不能把它撕碎,能不能把它變成其他的圖形。很多時候記憶與現實其實是重疊交互的。他們相互產生的化學反應才能使作品更豐富,從而形成更立體的維度。

    我明白撕碎記憶,也就是撕碎自己,然后再將當下的情緒作為粘合劑,把這些碎片粘合,有些碎片丟失了,也許那是本來就該被遺棄的,有些碎片變換了形狀,磨去了棱角,也有一些,失去了原有的弧度,忽然尖利起來。記憶在舞臺上演練,而當下自己的思考像光一樣,從某一個角度照過來,那粘合的縫隙恰好是作者與讀者之間的留白,我需要撕掉一部分記憶,讓讀者的想象來發揮作用。文字本身就是作者與讀者之間的一場合奏。

    散文的邊界其實是很寬泛的,所以,我常會對自己說,要勇于不斷去打破自己,不斷在這個文體上往外探索一下,這不僅僅是散文作家該給自己提的要求,也是每一輩散文作家應有的一種使命吧。

    在具體寫作的時候,我其實是很注意文字的美術性的。寫某一個片段或場景的時候,色彩、布局、光影等等,讓呈現出來的東西更具有美感。展現出來的人物或場景更加真實立體,有生命的質感。也經常摒棄一些現成的詞句,通過自己的發現、感受來形成有新意的、個性化的、有獨特韻味的語言排列。

    前陣,我還看到一句話,忘了是哪位作家說的了,他說散文家更應該遍讀天下詩。我的理解:不光詩歌可以磨礪散文作家的語言,可能散文本就是生活的映照,它要以真實為基礎,以真誠為根本,所以,更需要詩意飛揚的思緒。從另外一個層面上講,散文作家更需要把自己的感官打開,有更多深入的、具體的感受。

    這本《給樹把脈的人》收錄了我這幾年創作的散文,有寫故鄉的,有寫打工生活的,這些與我相關聯的人與事,在我的生活和記憶里留下痕跡,有痛觸、有不容易,而更多的是溫暖和慰藉。從付諸筆端到現在,這本書稿能夠面世,分享給更多的讀者,于我而言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

    感謝為這本書付出的每一個人。

    劉云芳

    2020-10-19      

    亚洲国产精品美女|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一线|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忘忧草18| 麻豆人妻少妇精品无码专区| 在线人成精品免费视频| 中文字幕在线不卡精品视频99|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人妻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美女一区二区视频| 亚洲精品456播放| 日韩精品一卡2卡3卡4卡新区乱码 日韩精品一线二线三线优势 |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观看久久| 国产精品免费无遮挡无码永久视频| 在线观看亚洲精品专区| 亚洲精品在线网站|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 国产国拍亚洲精品福利| 好叼操这里只有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综合色在线婷婷 | 热综合一本伊人久久精品|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蜜桃| 99re热精品这里精品|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蜜桃不卡| 羞羞色院91精品网站| 日韩国产精品亚洲а∨天堂免| 99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片在线观看不卡|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影院 | 人妻无码久久精品| 午夜精品福利影院| 国产 精品 自在 线| 国产成人亚洲合集青青草原精品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影院 | 国产精品亚洲视频| 国产一卡2卡3卡四卡精品一信息| 久久久久人妻精品一区三寸| 中文字幕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高清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91精品国产亚洲爽啪在线影院| 久久久99精品免费观看|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成人| 亚洲精品自在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