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性電影批評如何有效表達與傳播
在建設文化強國的時代訴求中,文藝評論的智囊作用日益顯現,而電影批評是文藝評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建設電影強國也具有較強的助推作用。作為電影批評的主體之一,專業性電影批評尤為重要,其不僅對電影創作具有較強的指導意義,更是建設中國電影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的重要方面。當下,推進專業性電影批評的有效表達和傳播,是學界和業界需要關注的重點問題。
實現有效表達,必須立足于專業性、理性與客觀性。其中的專業性涵蓋了多個層面,電影批評者應當具備的專業素養和能力是根本層面,此外的另一重要層面,則是立足點和學風的問題,這也是目前專業性電影批評實現有效表達所面臨的主要問題。中國電影批評的專業性首先應當立足于中國文化、中國理論、中國電影史的發展和中國電影的創作實際。國外的專業性、前衛性的理論可以成為工具,但應當在中國特色的框架內進行運用。當下,許多專業性電影理論評論研究過分依賴海外資源,一切論證、評判和分析都以國外理論為依據和框架、以國外電影為標準,甚至建立所謂的“中國電影學派”都要用國外的理論框架。這種以海外標準來判定和分析中國電影的方法論,顯然有悖于本國電影批評的專業性建設,也不能實現有效表達。其次,專業性電影批評應當具備務實、清新的學風,對創作要具有啟示甚至指導意義。當下許多專業性電影批評文章,通篇都是深奧的理論描述,從理論到理論,對文本的分析、對創作實踐的總結、對相關產業的研究等都淹沒于理論描述之中,且文字晦澀拗口,看了之后不知其所言為何物。這樣的專業性實際上是一種“偽專業性”,完全有悖于有效表達,對創作實踐起不到任何作用,對學科建設也十分不利。此外,電影創作是一種視聽藝術實踐,同時又是一種產業運作,電影批評的專業性,也應當立足于這兩個方面。撇開專業性的視聽讀解,只進行純粹的文學分析顯然不符合電影批評的專業性;僅僅只考慮藝術層面的批評而不顧其產業特性和工業美學,同樣不能實現專業性電影批評的有效表達。
理性與客觀性也是專業性電影批評實現有效表達所應秉持的兩個原則。“雙百”方針是理性學術的指導性原則,在此原則下的學術爭鳴是十分必要的,而武斷式的或自以為是的評論以及充斥著“網絡暴力”式的言論都是專業性電影批評實現有效表達的障礙。
在實現有效表達之后,專業性電影批評還應致力于實現有效的傳播,這樣才能使其指導創作實踐,并且引導觀眾、引領社會美育躍升新的臺階,發揮出專業電影批評更大的社會效益。新媒體時代,網絡傳播無疑是專業影評實現傳播價值的最有效途徑,而如何快捷地實現與觀眾之間的零距離接觸是關鍵。專業的觀點、專業的評述應當通過網絡更便捷地接近觀眾。當下貓眼、時光網等各種網絡售票平臺都有大量的網絡影評,而當下主體觀眾都是通過這些平臺進行網絡購票的,他們在購票時能夠直接看到這些影評,進而決定是否購票。可見,這些與觀眾零距離接觸的網絡影評直接影響了主流觀眾的觀影選擇。網絡影評的這種傳播方式,為專業影評實現有效傳播提供了啟示,也應當將專業的、深度的電影批評鏈接在這些平臺上,讓觀眾快捷地看到它們,成為決定是否觀片的重要元素。此外,還可以在平臺與相關微信公眾號設置專門的“深度鑒賞”板塊,鏈接深度的電影評論,讓觀眾在觀影之后更有意愿去平臺瀏覽,對影片進行深度鑒賞,這樣便能更好實現影片本身的傳播價值,也使得電影文化得以全社會的深度普及。
專業性電影批評的有效傳播,還應廣泛開辟電視、廣播等媒體的立體性傳播。當下,電影頻道節目中心“中國電影報道”欄目中開設“周末說新片”板塊,邀請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員到該欄目評介即將上映的新片;電影頻道還設立“今日影評”日播欄目,邀請影視業界、學界專家以及其他社會名家在電視平臺上進行專業性的電影批評,深度讀解影片和電影熱點,普及電影文化。這種立體性傳播,起到了較好作用。但這種渠道目前僅限于電影頻道這種專業性電視頻道,還應當在其他頻道進一步拓展。專業性電影批評的傳播,同樣不能丟失傳統媒介,專業報刊、一般性報刊的相關板塊以及群眾性影評征文等傳統渠道,仍是其重要的傳播路徑。
圍繞2035年電影強國之約,專業的電影批評應該進一步實現有效表達和傳播,以客觀性、專業性、前瞻性的評論話語,為電影強國建設提供重要的電影理論智慧和力量,促成中國電影創作的提質創新和電影產業體系的升級換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