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軌道號》:科學之美盛放的童年景象
《中國軌道號》,吳巖著,安徽少年兒童出版社2020年12月,35.00元
《中國軌道號》是吳巖面向兒童讀者創作的小說新作。作品的新異氣息與精準的兒童文學視角令人眼前大亮。這是一部建立在回憶基礎上的童年故事,一部大氣書寫的童年成長。作品因深度呈現了科學本身的魅力而散發出獨特的光澤,它引領讀者脫離了普遍的生活狀態,展望可以無限闊達,擁有無限可能的未來。
作品起筆于1972年乍暖還寒的初春,描寫以“小巖”為主角的一群孩子在空軍第六軍事裝備研究所(軍裝所)部隊大院的童年成長。這個童年成長環境本身即構成了極具新異感的故事背景。軍裝所接到任務,參與宇航員上太空的714工程項目“中國軌道號”。文中,溶液計算機,皮層通信,捕捉紅微子、空間扭力矩等科學闡釋一絲不茍,呈現了科幻小說的味道。但令人耳目一新的是,故事并沒有走向科幻小說的幻想場景,兒童也并未塑造成許多少兒科幻小說中人類危機時刻的拯救者,而是以質樸的書寫講述了這一成長環境下兒童的所見所聞與兒童的自然成長。顯然,這部兒童小說的定位是獨特的,它并非少兒科幻小說,而是一部科學背景下的兒童成長小說。
作品所展示的,不是科幻的奇妙,而是科學本身的奇妙。科學元素架構出一個獨特的兒童成長環境,科學的魅力潛移默化浸潤著兒童的人生觀,參與著兒童的成長。科研部隊大院的成長背景下,作品中塑造了多位對小巖的成長產生深遠影響的成人,新所長顧正平,水文專家四大爺,科學怪人老汪等科學家,共同構成一個有知識、有見地、有追求的榜樣群體。他們賦予孩子們的,是一種無形的成長氣場。在這樣的氣場中,孩子們勤奮,好學,肯鉆研,有大志。他們的童年游戲,以數學的方式破解地圖謎題,手工制作火星沙盤,模擬火星登陸夏令營等,閃耀著強烈好奇心和智慧火花;他們也將自己視為偉大科學事業的接棒者,會主動配合成人的科研工作,主動遵守部隊大院的保密紀律。這些成長經歷,與大多數兒童的生活拉開了距離,呈現出類于幻想的神秘魅力,展現了另一個由科學點亮的世界。在這群心細如發、善于觀察思考的孩子眼中,世界也變得更加豐富而奇妙。身處這樣一個家國情懷的成長環境,與這樣一個優秀的群體的交流,開闊了孩子們的視野和胸襟,促成了孩子們懷抱遠大志向的童年。
作品中,大量有著生活原型的人物與細節支撐起了部隊大院的生活實感。尤其值得稱道的是,作品采取了一種自然還原、不做繪飾的童心視角,水井探秘,天臺探險等情節都寫得神秘感十足,那是孩子眼中“秘密”的滋味,是富于童心的表達。兄妹倆的隨時互掐和互助,是兄妹間相處的典型狀態,“攢夠了探險過程中的奶油炸糕錢,就出發進行第一次探險”之類的決策邏輯,是作品中童趣展現的源泉。作品采取了板塊式的結構,但同時注意了故事的整體性、連貫性,情節編織嚴謹,沒有無效線索;懸念設計巧妙,不是咋咋呼呼地拋出矛盾,而是巧妙地、一點一點在生活中推演,比如媽媽自行車螺絲的細節,就鋪排得足夠耐心,發揮的后續作用也足夠有效。
當然,作品最吸引人的,是推進故事的過程中達成的人物塑造。作家的敘事語言簡潔樸素,但精準傳神。一群有為少年,小巖、妹妹、王選、周翔,包括大人們的形象,爸爸、媽媽、顧所長、老汪等,各個個性鮮明。要強的小巖與傲嬌的王選之間的多次“和解”寫得尤其生動,也極為出彩。作品真實呈現了兒童的成長,這樣的成長,悄然發生在朋友間的相互影響中,更得益于成人們的有效引導。作品中,顧所長(顧阿姨)與孩子們親切、坦誠的對話,多次為孩子們找到了未來努力的方向,尤其是媽媽的形象,其意義遠遠超出了對小巖兄妹的引導意義,而是提供了一個兒童家庭教育的范本。心中有太陽的孩子在成人的引導下,找到了恰當的交流方式,達成了真正的理解,拉近了心靈距離??梢愿惺艿?,作品在努力激發每個人心底的善意。平靜、克制的文字背后,有濃濃的愛意與期望。
誠如吳巖老師《后記》中所述,近年來,科幻研究、科幻教育與推廣占據了大量時間與精力,“學者”的繁忙日常甚至讓人有些忽略吳巖是一位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屢獲中國科幻小說“銀河獎”等多項科幻文學獎項的作家?!吨袊壍捞枴返牧料嘣俅握故玖藚菐r作為作家的創作水準。
作家所呈現的科學背景與作品內在的精神指向是高度契合的??茖W顯然不僅僅作為一種點綴性的元素,而是故事的內在精神。屬于同福夾道四號的少年們的選墨水儀式,充滿科學詩意的飄燈節儀式,特定時代中那個精神富足、追求理想、獻身科學、為人類未來摒棄個人私念、敢于且甘于奉獻的高尚群體,呈現出人類精神世界中的理想之光??梢越栌米髌返囊痪湓挘c燃的,是人類無止境的探索,是“通向另一個宇宙的光亮”。作品中還有這樣一句話表征了科學的價值,決定了作品的氣質,“只有當我們的心從遙遠的太空回到地球時,我才發現人和人之間的關系原來這么近!”在廣闊的科學視野中回望現實生活,便會獲得一種豁達的大境界,一種俯瞰的通透與理性。這些經歷與感受,也是留給現在與未來的、寶貴的精神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