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的意義在于呼應時代 ——從“以人民為中心”的網絡文學杭州模式說起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網絡文學發展日新月異,在這股時代浪潮中杭州穩立船頭,乘風破浪,以求真務實的態度,開拓進取的精神踐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的重要論述,并探索總結出一套符合杭州實際情況,在全國具有示范意義的網絡文學杭州模式。
整合優勢資源 建立長效機制
20世紀末中國網絡文學應運而生,杭州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在這個舞臺上嶄露頭角,南派三叔的盜墓類、流瀲紫的后宮類、管平潮的仙俠類、滄月的武俠奇幻類、陸琪的情感勵志類等都是引領網絡文學類型的代表。然而,只有將各自為陣的網絡作家們聚攏到一起,以整體形象面向社會公眾,讓已有的資源形成疊加效應,才能有效推動網絡文學創作向主流化方向發展,并塑造網絡文學、網絡作家的正面形象。杭州網絡作家協會的成立,初步實現了這一目標。
隨著網絡文學迅猛發展,作品數量龐大,質量參差不齊,建構網絡文學評價體系,加強對創作的引導成為當務之急。全國有數百萬作者從事網絡文學創作,他們分布在城鄉各地,大多沒有固定作息時間和工作場所,有相當一批人處于“隱身”狀態,并非他們不愿意靠攏組織,而是缺少相應的機構將他們吸引到組織身邊。換句話說,在網絡文學領域貫徹“以人民為中心”創作導向,比起傳統創作領域有一定的難度,必須整合資源,建立一個有效的組織機構,發揮長效機制,才能完成這一使命。
浙江省作協和杭州市文聯在這個問題上形成共識,決定發揮杠桿作用,以筑巢引鳳的方式,在杭州搭建一個全國性的網絡文學平臺。通過各方努力,2017年4月,“中國作協網絡文學研究院”順應時代需求正式落戶杭州,研究院聚集我國網絡文學界權威專家,重點對我國網絡文學最前沿發展態勢和創作現象展開研究,形成創作、產業、傳播一體化研究成果,成為我國網絡文學業態和產業智庫。同年底,“中國網絡作家村”建成并投入使用,唐家三少、貓膩、月關、蝴蝶藍和管平潮成為首批入駐作家。至此,以中國作協為龍頭,浙江省作協、杭州市文聯為運作主體的網絡文學杭州模式基本確立,杭州作為全國網絡文學示范基地的雛形初步形成。很快,杭州的做法在全國引發了關注,各地開始陸續建立網絡作協,以及形式不一的創作扶持機構,出臺了相應的扶持政策,網絡文學的業態發展進入良性軌道,確保了“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成為行業發展的指導思想和行動綱領。
2018年5月,“中國網絡文學周”在杭州開幕,并決定永久落戶杭州,每年舉辦一屆。這一網絡文學行業最高級別的年度會議,目前已升格為“中國國際網絡文學周”,成為引導網絡文學創作的風向標。將杭州建設成為網絡文學人才聚集、作品助推、理論研究、作家培訓、產業延伸、版權交易上的“中國網絡文學之都”不再是設想,已成為現實。杭州在整合優勢資源,建立長效機制方面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網絡文學杭州模式作為新時代的產物,承擔起了新的歷史使命。
開展理論研討 定位發展方向
網絡文學理論研究是杭州作為網絡文學重鎮十分關切的一項工作。中國作協網絡文學研究院在杭州掛牌后特聘10名全國知名專家擔任研究員,并在2019年舉辦首屆白馬湖全國網絡文學評論大賽,意在發掘和培養新的研究人才。
2020年11月,全國網絡文學理論研討會在杭州召開。中國作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胡邦勝在會上指出,網絡文學理論評論需要在四個方面有所突破,一是要努力建構網絡文學理論范式和概念共識,增強網絡文學的理論性;二是要強化網絡文學研究的實證性,加強大數據分析和實地調研;三是增強理論研究的系統性和體系化;四是要提高網絡文學研究的協同性,東西南北中協同作戰,促進理論評論的繁榮。
中國網絡文學經過20多年的發展,產生了一批現象級作品,社會反響強烈,建構網絡文學理論評價體系已成為當務之急。在當今多元的文藝現場,應堅持以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文藝觀和方法論為指導,全面地歷史地辯證地分析網絡文學現象,把握網絡文學創作、網絡文學批評、網絡文學接受、網絡文學活動的特征和規律。確切地說,就是對什么是網絡文學、網絡文學的社會地位和價值意義,網絡文學的歷史演變淵源,以及當下發展、未來變化等基本問題作出正面的回答。通過網絡文學作品的價值導向和創作導向,回答網絡文學與人民、與時代、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關系。通過提升網絡文學作品的思想內涵、藝術形式、審美風格,回答網絡文學怎樣實現認識、教育、審美、娛樂功能的途徑。通過對網絡文學不同類型、不同風格、不同流派、不同文本的分析,回答現實主義、浪漫主義、現代主義等多種創作手法在網絡文學中的表現。
加強正面引導 發揮組織功能
以城市為龍頭建立網絡文學組織可以發揮三大功能:一是便于組織機構及時獲取網絡作家的思想動態,據此制定相應政策;二是便于網絡作家之間相互交流,建立友誼;三是便于網絡作家參與形式多樣的社會活動,關注現實,陶冶心靈。這是網絡文學杭州模式在實踐中取得的經驗。
杭州網絡作協成立五年來,圍繞“聚才引才”、“聯誼交友”、“創業服務”、“教育培訓”、“議政建言”、“實踐鍛煉”、“社會服務”七大功能平臺,利用網絡大咖在互聯網的影響力,積極探索開展網絡統戰工作,在凈化網絡空間、弘揚主旋律、助力民生改善等方面展現正能量。同時,積極引導他們發揮自身優勢,將各自的工作室落地杭州,助力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在全國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統戰工作實踐創新方面具有重大示范意義。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杭州市文聯組織全市重點網絡作家認真學習貫徹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和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政協文藝社科界聯組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引導網絡作家守正創新,提倡“三講”,抵制“三俗”,增強“四力”,反對歷史虛無主義,以提高質量為生命線,與時代同步伐,以人民為中心,以精品奉獻人民,用明德引領風尚,為民族培根鑄魂。
在學習的同時鼓勵網絡作家走向社會,面向新生代讀者,發揮同齡人創作的優勢,在作品中積極引導青少年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激發青少年熱愛祖國、熱愛傳統文化的熱情。2019年8月23日,七英俊為杭州濱江區的青少年進行寫作講座,講座主題是“如何培養寫作興趣”。2019年9月2日,管平潮為杭二中白馬湖學校的學生上“開學第一課”,主題為“如何培養寫作興趣,提升寫作能力”。一系列公益講座,希望能通過網絡作家的影響力引導青少年學生提高閱讀能力、學習能力和協作能力,提升審美情趣,以系列活動形式在學生中廣泛傳播善用新筆法描繪新時代的新思想,促進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繁榮發展少年文學事業,更好地配合開展“三服務”活動。根據網絡作家低齡化的發展趨勢,成立了中國網絡作家村團支部,并根據團市委要求開展系列活動。杭州市網絡作協副主席管平潮在網絡作家村開設“委員會客廳”,聽取民聲,積極帶領廣大網絡作家積聚正能量,書寫好作品。
以活動為抓手服務于網絡作家,再推動網絡作家服務于社會,這個良性循環為網絡文學杭州模式注入了生機和活力,使得網絡文學走向大眾,網絡作家融入現實社會。
不斷提升“四力” 樹立精品意識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強調,要不斷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過硬、本領高強、求實創新、能打勝仗的宣傳思想工作隊伍。
杭州市網絡作協根據這一要求制定了走進紅色歷史、走進人文歷史、走進社會現實等一系列活動,幫助網絡作家提升“四力”,樹立正確的世界觀、歷史觀和人生觀,樹立文學創作“以人民為中心”的精品意識。與黨史辦合作約請網絡作家寫黨史第一季《東方欲曉天將明》,第二季《青春無悔奔革命》;與網信辦合作寫杭州歷史文化《那江 那河 那城》,16篇基于史料進行適當藝術加工的故事,鮮活生動。華表的《海燕之夢》把自己帶入歷史,以還原現場的手法講述70年前的風云;夜摩的《花塢劫獄》則分多個場景,把人物個性刻畫得淋漓盡致。網絡文學領域出現主題創作,作為一種新的類型,吸引了眾多讀者的關注。與中國網絡作家村合作,組織網絡作家開展“紅船領航 走入嘉興”、走進“大河之南”、 走進千年古鎮建德梅城、走進麗水龍泉、遇上歷史古城蘭溪等“白馬薈”系列活動。與杭州市婦聯合作創作婦運故事《西子弦歌》,與杭州市總工會合作創作杭州工匠精神故事,著力將杭州的城市文化、城市景觀融入到作品中,通過作品的影響力提升城市、區塊的知名度。這些活動不僅有效發揮了網絡作家講故事、接地氣的優勢,也幫助網絡作家接受了教育和洗禮,將“以人民為中心”的導向融化到了創作實踐之中。
肩負歷史使命 勇攀時代高峰
2019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首先看望了政協文藝界、社科界委員,并在界別聯組會上發表了重要講話,再次強調“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強調文藝作品要用心用情表達人民心聲。
網絡文學發端于幻想、穿越類作品,無可非議,因為能夠滿足人們一時的審美需求,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新時代、新征程、新視野,人們在偉大的時代,思想、情感發生了巨大變化,對文學的審美需求也因此逐步發生改變,關注現實,書寫現實,通過偉大的變革和輝煌的成就,激發人們對國家未來的憧憬,成為文學在新時代的主要任務。網絡文學面對這個現實,不能停留在原有的成績上止步不前,而應該拓展精神空間,開闊文化視野,堅定藝術志向,在火熱的現實中開辟全新的創作道路。
杭州文聯抓住這個契機,大力倡導以歷史對照現實作為這一時期的主要任務,探索網絡文學杭州模式的轉型升級。一方面幫助網絡作家通過對杭州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1921-1949)和新民主主義社會時期(1949-1956)的經典黨史故事的深入挖掘和創作,認識到中華民族目前正處在偉大復興的歷史拐點,需要文學傳達時代的心聲,需要作家為人民放歌,需要國家文化軟實力和民族精神的提升。另一方面積極推動現實題材創作,鼓勵網絡文學創作與時代同步,反映現實、觀照現實,解決現實問題、回應時代課題,書寫偉大變革時代的新史詩。新中國成立70周年前夕,中國作協網絡文學研究院和華云文化集團等機構組織了“抒寫新時代的中國好故事——現實題材作品創作研討會”,圍繞隨侯珠《明月照大江》、何堪《赴你應許之約》、籽月《迷路在紐約》、陶燕《出走半生》等四部現實主義作品展開了討論。同時,杭州網絡作家如蔣勝男的《羋月傳》《燕云臺》、郭羽和劉波的《網絡英雄傳》系列中的兩部,滄月的《忘川》,笑談天涯的《古瓷迷云》等作品,分別獲得中宣部優秀網絡文學原創作品推介,也為杭州的網絡文學增添了一道亮色。
網絡文學杭州模式之所以能夠在探索中有所成就,并具有全國示范意義,其根本還在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推動網絡文學守正創新,將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當作創作動力和奮斗目標,鼓勵網絡作家積極進取,創作出無愧于時代的優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