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作家協會、上海視覺學院文學教學基地”揭牌儀式舉辦
唐安祺,2002年生,18歲,上海視覺藝術學院大一新生,高二起在起點中文網發表作品,入學時已是閱文簽約作家。從上海作協黨組書記、專職副主席王偉手中接過一厚疊文學期刊,唐安祺用自己寫作中的古風口吻致謝。“上海作家協會、上海視覺學院文學教學基地”揭牌儀式上的這一幕,令現場一片歡笑。
經過20余年發展,中國網絡文學已經成為幾億人生活的一部分。目前,我國網絡文學創作者超過千萬,簽約作家70余萬,讀者人數超過4.5億,網絡文學已經占據文化創意產業重要一席。近期,136位知名網絡作家在上海聯合發出《提升網絡文學創作質量倡議書》,抵制“低俗、庸俗、媚俗”,拒絕跟風、抄襲、侵權盜版,呼吁全國網絡作家堅持正確創作導向,承擔時代責任,加大現實題材創作力度,推進網絡文學精品化。這一倡議迎來網上一片叫好,反映了網絡文學發展從數量向質量發展的客觀要求。
上海是中國現當代文學重鎮,也是網絡文學的發祥地。近年來,上海陸續推出網絡作家簽約制度、網絡文學專業職稱評定等扶持政策。在網絡文學教學與研究方面,上海亦走在前列。2013年,上海視覺藝術學院學校與盛大文學(閱文集團前身)聯合創辦國內首個網絡文學本科專業,通過整合校企雙方優質資源組建精干的師資團隊,“學院派”網絡文學體系初見成果。
2019年3月,上海視覺藝術學院網絡文學研究中心成立,推動網絡文學的數字文本分析,定期發布年度網絡文學研究白皮書;9月,上海作協與上海視覺藝術學院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打造網絡文學人才基地,合作包括電子刊《網文新觀察》線下出版,共同舉辦網絡作家高研班及開辦網文作家研討會等。
新揭牌的“上海市作家協會、上海視覺藝術學院文學教學基地”將充分發揮雙方的資源和教學優勢,給予更多熱愛文學的學生學習、實踐和交流的機會,計劃開辦網文作家工作坊,推進更多文學作品向其他藝術門類轉化等。“網絡文學已經到了走向成熟的關鍵階段,如何學理化、經典化是當下的命題。基地二字,就是要給予網絡文學更堅實的基石,讓文學發展的成果不斷落地,扎下更深的根。”王偉說。
作為上海作協、上海視覺藝術學院戰略合作的一部分,當天,“風雨中同行”征文大賽揭曉并舉辦頒獎儀式。自2020年2月華語文學網開辟“風雨中同行”專題,大賽收到來自全國各地及海外的3000余篇來稿,分詩歌組、散文/紀實組、小說組進行評選。
最終的獲獎者中既有經歷過隔離、治療的新冠痊愈患者,也有一線醫護人員、煤礦工人、社區工作者等,他們筆下的文字質樸而動人,無一不是心聲的抒發。正如一位獲獎者所說,拿起手中的筆,記錄生活的真實,將疫情下中國人和中國精神永久珍藏在鮮活的文字中,“希望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都快快好起來,也希望在世界每一個角落的你都能好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