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辭海》:一段辭書編纂史
新版《辭海》
自1915年動議編纂,1936—1937年《辭海》第一版面世,至《辭海》(第七版)彩圖本與讀者見面,《辭海》走過了一百多年的艱辛歷程。
自第二版出版以來,《辭海》各種版本累計發行六百多萬套;各學科分冊發行近兩千萬冊。第四版榮獲首屆國家圖書獎最高獎——榮譽獎,第五版榮獲第四屆國家辭書獎特等獎,第六版榮獲第三屆中華優秀出版物獎。
百余年間,《辭海》經歷7次修訂,每一次修訂都反映那個時代的新事物、新成果,以及國內外形勢和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的新變化,是時代和歷史的腳印。
《辭海》(第七版)內頁
《辭海》(第一版):為現代辭書編纂提供范式
1915年秋,我國著名教育家、出版家、中華書局創辦人陸費逵與時任中華書局總編輯范源廉,《中華大字典》主編徐元誥商議編輯一部10萬詞條的大辭書,定名為《辭海》,并由徐元誥主編。徐元誥后調任上海道尹,《辭海》幾易主編。在陸費逵的誠心相邀下,舒新城于1928年出任《辭海》主編,主持《辭海》編纂工作。
陸費逵“以改良吾國字典為己任”,認為中國字典太陳舊,不合時宜,他在《辭海》“編印緣起”中寫道:“原稿中已死之舊辭太多,流行之新辭太少”。舒新城負責主編《辭海》時,參考美國《韋氏大詞典》,確定《辭海》的收詞范圍:
舊籍中常見的詞類、歷史上重要的名物制度、流行較廣的新詞、行文時常用的成語故典、社會上農工商各業之重要用語、行文時常用的古今地名、最重要的名人名著以及科學文藝上常見常用的術語等。
舊詞尚可依據從前的字書類書,新詞搜集則非常困難,舒新城讓同人遍閱新書新報,博采慎擇,撰成三十多萬詞條。后幾經刪改,披沙揀金,《辭海》(第一版)總條目數85803個,收單字條目13955個;多字條目中的語詞條目21724個,百科條目50124個。在釋文方面,克服以往辭書的缺點,取長補短,詞語解釋確切;引證完善,并出作者、書名和篇名,便于讀者查考;體例嚴整。
《辭海》的出版,是中國出版史上的一大創舉,在收詞范圍、釋文要求和編纂體例等方面為后世辭書編纂提供了范式;也是《辭海》的開基立業之作,為以后各版的修訂編纂奠定了基礎。
《辭海》(第二版):中國辭書史上一個新的里程碑
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世界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辭海》(第一版)已不能滿足讀者的需求。舒新城醞釀修訂《辭海》的計劃。
1957年9月17日,毛主席在上海接見舒新城,極為贊成舒新城提出的修訂《辭海》的計劃,并請舒新城掛帥。國務院把修訂《辭海》的任務交給上海。
1958年,中華書局辭海編輯所(上海辭書出版社前身)在上海成立,舒新城任主任。1959年,辭海編輯委員會成立,舒新城任主任委員。1960年上海學術界出現“滿城爭說編《辭海》”的盛況。同年冬,舒新城病逝,未及完成《辭海》的修訂任務。
1961年,陳望道繼任辭海編輯委員會主任、《辭海》主編。他倡議建立“辭海編委會主任委員會議”制度,實行主編負責制,不僅以高度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完成了《辭海》(未定稿)的修訂出版,還為《辭海》后來版本奠定了堅實基礎。
《辭海》(未定稿)收單字13587個,收辭目84336條,包括成語、典故、人物、著作、歷史事件、古今地名、團體組織,以及各學科的名詞術語等。釋文主要介紹基本的和必要的知識,力求簡明扼要,并注意材料和觀點的統一。
與第一版相比,《辭海》(未定稿)有脫胎換骨的變化。《辭海》(第二版)文字簡練,體例嚴謹,特別是用馬克思主義觀點把自20世紀30年代至60年代初的世界風云變化,無論人類社會活動的變化,還是自然界活動的變化,都作了記載和概括。
《辭海》第二版是中國辭書史上的一個新的里程碑。然而,《辭海》(未定稿)出版于“文革”前,不可避免也受到那個時代的影響。
《辭海》(第三版):否定《辭海》編纂中的錯誤傾向
“文革”結束后,《辭海》迎來了一個蓬勃發展的春天。1978年10月,為向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三十周年獻禮,國家出版局向上海傳達中宣部緊急指示,《辭海》必須在1979年國慶前出版。
在此緊要關頭,夏征農被任命為《辭海》主編,主持《辭海》工作。時間緊,任務重,夏老當機立斷,以《辭海》(未定稿)為藍本進行修訂編纂。時任上海辭書出版社副總編輯巢峰起草了《〈辭海〉處理稿件的幾點具體意見》,大膽否定了《辭海》編纂中存在的“左”的傾向,成為1979年版《辭海》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經過兩百多天奮戰,《辭海》(第三版)終于如期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三十周年前夕問世。
第三版《辭海》收單字條目14872個;多字條目中的語文條目22741個,百科條目68965個。總條目數106578個,總字數1342.8萬多字,比第二版多181.5萬字,冊數從兩卷本變為三卷本。
這一版《辭海》還確定了十年一修訂的制度;建立了穩定的作者和編輯隊伍;在收詞范圍上,既收單字、普通語詞,又收百科詞條,比“大百科”收詞多若干倍,為今后各版《辭海》的修訂編纂確定了原則。
《辭海》(第三版)上市后,一紙風行,成了暢銷書。此版縮印本定價22元,黑市竟翻上一兩番。上海新婚的讀者要憑結婚證購書。湖北天門縣一位讀者來信說:“三年來,為了得到一本《辭海》,我就像得了精神病一樣,跑遍了本地周圍縣城以及武漢幾家書店,如今仍是水中撈月一場空。”湖南省新華書店反映,株洲市有位教師為了買一部《辭海》,跑了一年多還未買到。他懇切地對書店工作人員說:“我差不多要給你們叩頭了!”
在知識匱乏的20世紀80年代,《辭海》猶如知識的海洋,被譽為“無聲的老師”“無墻的大學”,為無數學子指點迷津。中國古典文學專家、復旦大學教授陳尚君在少年時第一次看到《辭海》,驚嘆天地間居然有如此知識豐博的大書。他考研究生時,把《辭海?文學分冊》作為備考的主要參考書之一,專業課考了第一名,改變了人生軌跡。陳尚君后來成為《辭海》的作者。他從1985年開始參加《辭海》第四版的修訂,執筆唐宋文學部分,至今已三十多年,是第七版中國文學分科主編。
《辭海》(第四版):建立完整的學科體系
按照大型辭書十年修訂一次的國際慣例,《辭海》(第四版)從1984年啟動,在198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四十周年之際與讀者見面。第四版《辭海》在規模、內容和質量上都有了很大提高。單字增加到16534個,詞目增加到12萬余條,字數增加到1600萬。
《辭海》常務副主編巢峰在《〈辭海〉是怎樣煉成的——寫在〈辭海〉出版80周年之際》一文中指出,相較于以往各版,《辭海》(第四版)更加精益求精,在五個方面更加完善:一、建立了完整的學科體系。社會學、美學、倫理學、政治學、經濟法、國際學、固體物理學、環境保護等學科成為獨立學科,完善了學科體系,反映了時代的需求和研究水平。二、清除了“左”的殘余。在人物概括語中不再“戴帽子”“貼標簽”。對有些術語類條目,改為“中性”介紹。三、增補條目,準確反映歷史事實。四、訂正錯誤,更新內容,進一步完善了釋文。五、檢索方式上,在原有的筆畫查字表、音序索引、外文索引以及部首查字法之外,增加了四角號碼檢字索引。
《辭海》(第四版)上市后,同樣受到讀者的熱烈歡迎,不僅在大陸暢銷,還于1990年在香港發行第四版簡體字版縮印本,1992年又在臺灣出版。
《辭海》(第五版):首次出版彩圖本
1996年,第五版《辭海》啟動編纂,1999年國慶前夕如期出版。
第五版收錄單字19485個(含繁體字和異體字),其中17674個列為字頭。字頭及獨立詞目122835條。
第五版在內容上體現“與時俱進”的原則,篇幅較1989年版略增,條目有大量修訂,主要是反映國內外形勢的變化和文化科學技術的發展,彌補缺漏,糾正差錯,精簡少量詞目和釋文。新增彩圖本,配置一萬六千余幅圖片,版式也有革新,分為四卷,另加附錄、索引一卷。同時,繼續出版普及本(三卷)和縮印本,以及分冊和光盤,并由江澤民同志題寫書名。
第五版《辭海》最大的創新是出版彩圖本,一改以往各版“白紙黑字線條圖”的傳統形式,這在中國大型綜合性辭書編纂史上也是一個突破。
第五版修訂編纂工作啟動后,楊寶林被任命為辭海圖片組組長,負責第五版《辭海》圖片的征集、整理和編輯工作。圖片組成立后,楊寶林和同事們采取多種方法征集圖片,如請作者提供;約請全國各地的行政區單位提供反映各地風光的彩色照片;向全國的攝影工作者征集等等。這樣征集來的照片很多不符合要求。楊寶林又前往北京收集彩色配圖。
在北京,楊寶林得到新華社、民族畫報社、中國大百科出版社、軍科院等多家單位的支持和援助,收集圖片工作取得重大進展。古建筑學家羅哲文貢獻出他珍藏的照片;中國旅游出版社的董瑞成聽說《辭海》需要彩色圖片,立即將自己拍攝的全國各地的風景照片全部拿出供挑選;有位青年無償提供父親生前野外考古發掘的照片……從1996年冬至1999年第五版《辭海》出版前,楊寶林和圖片組的同事前后十次赴京,每次都有巨大的收獲,最終完成第五版圖片的各項工作。
2001年《辭海》(第五版)彩圖本榮獲第四屆國家辭書獎特別獎。彩圖本的出版得到了社會的認可。
《辭海》(第六版):推出《辭海》手持閱讀器
第六版《辭海》的編纂工作始于2005年初。2008年夏征農去世,陳至立繼任《辭海》主編。200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六十周年之際,第六版彩圖本(五卷本)率先面世。之后相繼推出普及本(三卷本)、縮印本(一卷本)、世博珍藏版(一卷本)和典藏版(九卷本),2010年3月,又推出數字化的《辭海》手持閱讀器。
《辭海》第六版篇幅較第五版略增,總條目127000余條,總字數約2300余萬字,除增收5000余條現代漢語詞條外,內容有大量修訂,反映新中國成立六十年,特別是改革開放三十年的新事物、新成果,反映國內外形勢的變化和政治、經濟、科學、文化等方面的發展。
《辭海》第六版彩圖本首印16000套,2009年9月開始發行,一個月內即銷售一空,又及時加印6000套,仍然不能滿足市場的訂購需求,又連續加印兩次,在當年國慶之前,累計印量已達42000套。這一數據再一次體現了《辭海》的權威性、品牌影響力以及受讀者歡迎程度。
2016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致信祝賀《大辭海》出版暨《辭海》第一版面世80周年。習近平在信中指出,《辭海》和《大辭海》是大型綜合性詞典,全面反映了人類文明優秀成果,系統展現了中華文明豐碩成就,為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作出了積極貢獻。
《辭海》(第七版):推出《辭海》網絡版
《辭海》(第七版)編纂修訂工作于2015年4月啟動,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習近平總書記致《辭海》《大辭海》賀信中“堅定文化自信、堅持改革創新、打造傳世精品”的重要指示為根本遵循,在中宣部、國家新聞出版署和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關心支持下,在主編陳至立的全面主持下,經過一千余位編纂出版人員五年多來的不懈努力,于2020年8月正式出版面世。
《辭海》(第七版)總字數約2350萬字,總條目近13萬條,圖片18000余幅;新增條目(含義項)11000余條,75%以上的條目都有程度不同的修訂或更新。《辭海》(第七版)首次以工具書詞條形式系統收錄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條目,全面反映了黨和國家十八大以來的一系列重大理論成果、重要發展戰略。
同時,在上一版基礎上,對學科設置適當調整,對條目增刪反復論證,在內容方面進行大量與時俱進的修訂和增補,學科架構更趨完善,知識體系更趨系統,集中展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年、改革開放四十年的新事物、新成果,特別是近十年來國內外形勢的變化和政治、經濟、社會、科學、文化等方面的新發展。
本版辭海同步建設《辭海》網絡版。《辭海》網絡版以第七版紙質版內容為基礎,充實多種多媒體內容,結構、功能充分體現數字產品的特點和優勢,使用即時便捷。
《辭海》網絡版可以在電腦網頁、手機應用和微信公眾號中使用,用戶可根據所處不同場景,選用不同的終端。實現了移動互聯網時代,用戶隨時隨地,隨手查閱的需求,堪稱可隨身攜帶的《辭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