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茂:領會新時代新內涵 推動文學事業發展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現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成就,全面社會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全面依法治國取得重大進展,全面從嚴治黨取得重大成果,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加快推進,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進一步彰顯。習近平總書記明確強調,沒有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就沒有社會主義現代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文化的地位不可替代,文化的作用更加凸顯。我們要從這個高度和全局去認識剛剛開啟的新征程,就會更加理解和把握文化、文學藝術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就會更加清楚我們肩頭的擔子有多重,從而增強使命感、責任感和緊迫感。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要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統籌發展和安全。這個新發展理念,是我們黨在總結和吸取歷史經驗教訓的基礎上逐步形成的,符合中國實際,符合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符合世界發展潮流,是我們所有工作的基本遵循,必須毫不動搖、一以貫之地得到貫徹執行。文藝工作也不能例外。
在新發展理念的統領下,五中全會為我國未來發展描繪了令世界矚目的宏偉藍圖和愿景。從具體的目標任務來分析,“四化”“三個法治”“八個強國”“四個中國”建設,構成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四梁八柱,缺一不可。這其中,文化強國的排位極顯靠前,分量很重。這說明我們黨對文化建設重要性、緊迫性、基礎性、不可替代性的認識達到了新的高度。同理,我們作為文化工作者,肩負的使命和責任也非同尋常。
這次全會進一步強調了“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構建新發展格局”,目的是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如何駕馭這一新格局,經濟方面,五中全會報告已講得很清楚,安排部署很到位,對文化建設而言,我認為機遇多多,任務多多。
首先,文化產品、文學作品也同樣必須盡快適應以國內大循環為主、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在頂層設計、謀篇布局中,要充分考慮地域特色、樣式題裁體裁的平衡發展,支持新生的優秀文化產品健康有序發展。
其次,要滿足人民群眾高層次高質量的消費需求,提高產品的文化內涵,提升消費服務的文化關懷。
第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文學必須在場,必須有大的動作,出大作品,方能不負時代,不辱使命。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指引下,相信文學一定能做好該做的事,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中發揮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