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生命 觸摸心靈
面對無法選擇的命運安排,對待有限的未來選項,生存下去也許會成為唯一的目標和希望,但也一定要在這有限的空間內活出燦爛的人生,尋找到自己在人間“旅行”的意義,并且讓自己的精神世界得到充實。即使遭遇命運的捉弄,也應當面帶微笑迎接挑戰。兒童劇《聽見夢想》所要探索的恰恰就是一對視障父女面對現實與夢想的掙扎與挑戰。
全劇講述了視障少女軒軒暑假放假回家的一段經歷:放假回家的軒軒在選擇未來志愿的時候,提出了學習鋼琴調律的想法,但是爸爸希望軒軒能夠子承父業,以按摩為職業養活自己,在父女二人關于現實與夢想的“沖突”中,媽媽身上的故事以及她去世的原因觸動了軒軒,一度促使她放棄了學習鋼琴調律的念頭,而此時爸爸也有一個心理、行動上的轉變,他開始悄悄地培養和鍛煉軒軒聽覺方面的能力,激發她對于鋼琴調音的興趣,這些有心的舉動給了軒軒再次追求夢想的動力。短暫的假期結束了,軒軒在爸爸的陪伴下踏上了返校之路。她究竟作出了怎樣的選擇,她又將面臨怎樣的挑戰和困難?劇作留給觀眾的是一個開放式的結尾。
作為一個典型的現實題材劇本,關注的又是視障人士中極為特殊的案例,如何讓這樣的故事、人物能夠引起兒童觀眾的興趣和思索,考驗著創作者的故事講述能力和藝術表現水準。以往傳統的現實題材呈現方式,不少是通過還原各式各樣的現實圖像來達到它的效果,但此次創作無論從舞臺處理原則、風格樣式,還是舞臺空間的切割、疊置,以及演員的表演、臺詞處理方式,都力求在傳統舞臺空間和人物思想、情感方面的基礎上有所創新和突破。
舞臺藝術是將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凝練提純、加工升華成為供觀眾欣賞的藝術形式,以此激發觀眾的情感共鳴與思考。它可以單純的還原或創造出一個符合實際生活的圖景,再現真實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各種事件;也可以用殘缺不全的記憶碎片組成劇中人物成長、生活的過程;還可以通過一名或多名劇中人物思想和精神世界的切片生發出舞臺上多重空間的疊置效果。《聽見夢想》的舞臺呈現力求打破劇本原有的寫實風格,將舞臺的現實空間、虛擬空間、心理空間、想象空間交織、重疊,通過運用舞臺空間的高度假定性,細致挖掘、揭示出視障人士內心復雜的情感,同時,立足他們能夠觸摸和感知到的身邊環境的視角,完成舞臺空間的分層與切割。舞臺上,演員們時而是現實空間里的真實人物,時而是虛擬空間中回憶的碎片,時而是視障人士腦海里的想象世界,時而又是相隔空間中對話的人物,舞臺空間在寫實的生活與間離的意識中自由飛翔,形成一種想象與寫意交互融合的審美意境。
在人物性格的刻畫上,該劇以真實的內心感受與體驗為出發點,探求人物性格的多面性以及形象同空間感的結合。角色要深入視障人士的內心和想象世界,碎片化、間離地閃現他們腦海中的所思所想。舞臺上,我嘗試用9位演員共同飾演3位劇中人的表現方式,每一位演員體現劇中人物軒軒、爸爸、媽媽性格中的一個層面,同時希望演員能默契地將自己創作人物性格的某一層面與其他演員創作的另一面自然而然地粘連在一起,形成一個全方位、立體感的舞臺人物形象。這也是視障人士通過想象在腦海中勾勒出對方形象的多種可能性的一種縮影。在這一過程中,我要求演員們拋棄以往傳統的兒童劇人物形象臉譜化的設計方式,在真實的人物情感基礎上進行創作,追求人物塑造上的無設計痕跡。
臺詞作為主要的舞臺聽覺效果是舞臺敘事主要的表達方式。此次創作力求探索臺詞的“和聲”效果。這種效果區別于群體朗誦,更強調在共性中突出個性,力求臺詞的多維度與全劇音樂形成多聲部交響的聽覺效果。此外,臺詞還應從現實生活中視障人士聽力的高度敏感這一特殊的角度出發,借助聽覺的層次感、色彩感和性格感,體現人物復雜的內心活動,烘托舞臺動作與空間的合理性。劇中,我將軒軒、父親、母親三位主人公的臺詞與聲音、音色進行了分層與并置,就是希望體現人物角色性格的多面性、豐富性與立體性,還將“和聲化”的處理方式放置在現實空間、虛擬空間、思維空間、心理空間等各個舞臺空間內,形成多層次、多維度的感官世界。從聽覺的角度,舞臺上發生的一切是在現實空間的基礎上生發出的視障人士的想象空間。從視覺、聽覺綜合的角度,它也是思維空間、心理空間、虛擬空間交錯在一起的無視覺障礙人群的感官空間。
據中國殘疾人聯合會、中國盲人協會等機構的相關數據統計,中國是世界上視障人數最多的國家,其總人數大概為1730余萬。現實生活中,不少視障人士的職業普遍為按摩醫生或從事保健按摩以及心理咨詢、翻譯、點鈔員、話務員等,還有一部分人從事鋼琴調律工作。但從全國的視障人士總數來看,從事鋼琴調律工作的失明人士只占據很少一部分。可以說,此次創作面對的是特殊人群中極特殊的案例,也是具有很大創作空間和豐富闡釋空間的一個群體。能讓視覺正常的兒童觀眾從這些特殊形象身上感受到真善美,更加懂得親情的寶貴和生命的意義。同時,真實反映視障人士的內心世界,捕捉他們感知世界的方式,走進他們的精神空間,為視障人士這個特殊群體中的少年兒童創作一部“可以聽的舞臺劇”,是我在本次創作中給自己定下的目標,這也應該是中國兒童藝術劇院作為國有院團關注視障兒童心理的一部帶有社會責任感和文化擔當的兒童劇作品。舞臺上沒有奢華的鋪張,摒棄過度的煽情。極簡的舞臺調度和表意符號,把劇場讓給演員,將輕松的思考留給觀眾。回歸人性的本真,用無形的觸角去感受生命、觸摸心靈,這才是戲劇應有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