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常在:網絡文學改編的現狀與展望
現今,網絡文學IP的影視改編仍處于初期階段,有些編劇要么只用原著的人名和框架設定,甚至都不看原著小說,完全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重寫故事;要么粗暴改編原著的人設和故事主線,完全按照影視常用的套路來重新設定框架和情節。然而,以上兩種情況往往會導致改編的失敗。改編失敗,無數臟水和指責常會歸咎于原著。而若成功,則往往又被認為是導演、編劇和演員們的功勞。
造成以上情況的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早期資本運作對IP附加了太多脫離內容本身的資本屬性。在“熱錢”涌入行業后,IP被資本當成運作的工具,用來融資、推動估值以及炒作;而當熱錢退潮之后,IP被迅速冷落,背上了所有黑鍋,致使“IP失靈” “IP崩潰論”等觀點甚囂塵上。二是影視方對IP的態度是基于既愛又恨的矛盾心理:“愛”它的成熟故事和讀者基礎,“恨”IP改編難度大、爭議多,有些花了大價錢買來的IP原本有極高人氣和完整的“世界觀”,但在改編之后卻不溫不火,甚至啞火。
其實,改編方的市場定位不明以及小說讀者與影視觀眾是兩個人群才是原因所在。多年來,影視行業的“操盤方”和受眾方已慢慢固定下來。以都市劇為例,受眾多是步入家庭的人群,尤其以女性為多。她們關心的是家長里短,是自身眼下面臨的生活。而小說的受眾多是學生,或是男性,他們追求故事的精彩和爽感,喜歡在一個虛幻的世界中尋求刺激與快樂,或是暫時的逃避與回味。小說所追求的是爽感、升級期待感以及主人公的“一路開掛”;而影視劇更看重的卻是人物設定上的極致,以及故事情節上的擰巴、虐戀等。如此落差也是制約網絡文學IP改編形成趨勢、潮流,以及“大火”的關鍵因素。
如何解決以上難點?有兩種方法:一是以網劇的興起逐漸改變影視觀眾的觀看習慣,接受新形式的影視作品的出現;二是網絡文學的精品化和生態化路線。所謂精品化,不是說放棄爽感和現有模式,而是在當下基礎上進一步開拓網絡文學的深度和廣度,逐步形成一個長度適中、爽度適中、有格調、有立意的網絡文學類目,比如目前對現實題材的提倡和推廣就是有益的嘗試。所謂生態化,是建議有志于進軍影視行業的網絡作家,從小說創作之初就可有意參照影視的設定,并加入自己獨有的技巧,將來亦可親自介入劇本創作,從而達到潛移默化地影響影視市場的效果。而上游的改變必將影響下游的生態,乃至整個網絡文學IP改編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