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月:網絡小說的本質
我曾拜讀過包括邵燕君老師在內的不少教授對于網絡文學的研究論文,這些文論或多或少都有關于文學本質的討論。其中有一個說法我比較喜歡,即美國當代文藝學家M.H.艾布拉姆斯在《鏡與燈:浪漫主義文論及批評傳統》一書中提出的文學四要素的著名觀點。他認為文學作為一種活動,總是由作品、作家、世界、讀者四個要素組成的。關于文學的本質,他認為:文學作為一種人類的文化樣式,它是具有社會審美意識形態性質的(世界的角度)、凝聚著個體體驗的(作家的角度)、溝通著人際情感交流的(讀者的角度)語言藝術(作品的角度)。
這個觀點從宏觀的角度說明了文學作品的本質。具體到網絡文學上,我又細細拆分了網絡文學的范疇。今天我們所討論的網絡文學,我個人更喜歡用“網絡小說”來代稱。原因是文學有很多種類型,小說、詩歌、散文等,包括今天的網絡文學IP榜,其實都只針對小說特別是網絡小說這個獨特類型在做。當然網絡文學里也不乏好的詩歌作品,國內有一個很大的詩歌社區APP,日活躍用戶數量達10萬以上,是寫詩讀詩的愛好者群體,只是相對于網絡小說的受眾少了很多。
從世界的角度或者說世界觀的角度來看,網絡文學創作者總是不自覺地帶有當時中國社會的大眾化審美,我們得承認這其中是有少部分例外的,但總體的創作無疑是貼合社會變化的。可以簡單舉個例子,在最早期的網絡文學作品里,比如說軍事小說,因為當時中國外部環境較差,諸多軍事小說作者滿腦子想的都是中國如此落后回頭打起仗了怎么辦,同時也因為深信中國人民的英雄主義情結,因此大部分作品都是在講裝備落后的情況下主人公如何通過個人的英雄行為力挽狂瀾。軍事小說被認為是“憤青小說”,也反映了中國社會當時的主流審美價值觀。
在這種價值觀的影響下,網絡作家們根據自己的人生閱歷,運用個人想象創作出了很多之前中國小說沒有出現過的內容。現在看可能司空見慣了,但在當時無疑讓人感到驚訝??梢哉f現在每一個網絡小說分類的代表作,都是從無到有被創造出來的,甚至大家可以從專門的網絡文學研究里看到一些相關的名詞解釋。比如說“修真”這個詞以及相關的筑基、金丹、元嬰體系,斗羅帶來的斗魂體系等。
通過創意打造了體系后,就開始構造一個符合這個體系的世界,或者說在作家們創作的過程里,這個幻想世界是在不斷完善的。讀者在閱讀時,通過一個個故事情節沉醉其中,他們會幻想自己是主角的話會有多爽,這些故事主題往往逃不開“努力必有收獲”“主角??嵩频L輕”等,而且為了讓讀者能夠相信這些世界是邏輯自洽的,以上的主題會被輪流使用。這些故事情節結合整個幻想世界,讓讀者醉心其中也很正常。
所以回到網絡小說這個主題上,我認為網絡小說的本質是根植于中國獨特的社會階層,帶有大眾化審美意識形態,凝聚了作家個人閱歷帶來的想象力,通過構造一個幻想世界讓讀者感受到閱讀快樂的藝術作品。這四個要素跟文學作品的四要素是一致的,但同時也帶有網絡小說自身的獨特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