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個真正的藝術勞動者” 河北科技大學鐵揚美術館開館 “鐵揚的世界”美術作品展舉行
10月18日,河北科技大學鐵揚美術館開館儀式暨“鐵揚的世界”美術作品展開幕式在石家莊舉行。河北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焦彥龍,中國美協主席范迪安出席活動并為鐵揚美術館揭牌。畫家鐵揚、中國作協辦公廳主任李一鳴、中國美協分黨組書記徐里、河北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史建偉、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河北科技大學校長朱立光、河北科技大學黨委書記王余丁以及尚輝、陳堅、解曉勇等近200位作家、藝術家、編輯家等參加活動。油畫家潘世勛致賀信。活動由河北科技大學副校長胡永琪主持。
范迪安在致辭中說,鐵揚是一位德藝雙馨、始終堅守初心、堅持理想信念的優秀藝術家代表。他幾十年筆耕不輟,在多個藝術領域深入鉆研,創造出豐富的藝術美感,直到今天仍葆有旺盛的創造精神。他對故鄉和大地深懷摯愛,是自覺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楷模。他的作品總是帶著濃郁的鄉土氣息,展現出樸素的生活景象,表現了蓬勃的生命力量。鐵揚擁有優秀的藝術稟賦,并堅持大膽探索,在水彩、水粉、油畫、水墨、雕塑等各個方面打通界限,不拘一格,率真表現。正如他稱自己為勞動者一樣,他是一個真正的“藝術勞動者”。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做好美育工作,弘揚中華美育精神。鐵揚美術館的落成,是加強學校美育和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舉措,期待這里能夠成為高校審美大課堂、社會美育和公共文化服務的新平臺。
徐里表示,鐵揚美術館全面展示了藝術家從藝70年的創作成果,作品廣泛涉獵各個美術門類。與此同時,他還橫跨文學、戲劇和電影創作,廣博的作品中貫穿著對人民的愛、對生活的愛。他的作品具有鮮明的個性和創新意識,因此常常能夠帶給人深刻的共鳴與感動。這種感動來自畫作中繽紛的色彩與自由的筆線,來自冀中平原樸實的農民形象和泥土的芬芳,來自畫家那雙始終能夠在生活中觀察到美好畫面、捕捉到感人細節的藝術之眼,而這些都源自他對現實生活的深入體察與反復咀嚼。
85歲的鐵揚感慨道,自己是一位勞動者、手藝人,展覽名為“鐵揚的世界”,這里是一個勞動者的世界。展示在這里的400余件作品,是從5000余件作品中精選出的,自己決定把它們集中在一個地方,留給歷史、留給社會。“將來我還會將一部分表現勞動過程的作品捐獻于此,使它成為黨的教育事業的一部分。我愿意通過這種方式豐富學校美育教育,為社會公益事業作出一點貢獻。”
對步入展廳的觀眾而言,“鐵揚的世界”是一個豐富廣博、純粹動人的世界。展覽展出了438件不同門類的藝術作品,不僅有藝術家自少年時期至今創作的代表性作品,也有他的藝術生活軌跡:幾十冊速寫小本,略顯年歲的顏料畫筆,字跡泛黃的報紙、海報、信札……在他的畫筆下,趙縣的梨花、冀中平原的玉米地、雄渾巍峨的太行山、溫暖的農家炕頭以及健康明麗的女性形象,都讓人想起美術館高處鐵揚寫下的書法——點燃畫家心靈世界的是生活。
當天下午還舉行了“鐵揚的世界”美術作品展研討會。朱樂耕、張子康、殷雙喜、丁寧、于洋、孟祥寧、趙貴德、李明久、祁海峰、馬琳等數十位專家學者與會研討。大家認為,鐵揚是在燕趙大地上真正成長起來的優秀藝術家,每一幅作品都和這里的土地、人民有著血肉聯系,在“紅柜”“下河者”“收割”“炕”等系列中尤其鮮明。他的作品筆觸肌理豐富,格局明朗大氣,色彩飽滿熱烈、純凈高華,色線中深蘊著冀中平原的歷史與人文精神。文學是鐵揚的另一副筆墨,加深了他在描繪北方土地、人物、故事時的人文情感,戲劇與場景、繪畫與文學、民俗與人性等多重視域,構成了他完整的藝術世界。他以一個勞動者的視角講述中國故事,呈現了冀中平原百年變遷的社會景觀和人情風物。
河北科技大學鐵揚美術館由韓國建筑師俞杰設計,由六個專業展館和學術報告廳、影視廳、藝術商店等構成。該館于2012年籌建,作為鐵揚藝術研究院的一座重要場館,將在助力美育教育,引導藝術貼近生活、服務人民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