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中國書系”出版座談會召開,28位兒童文學作家、評論家云上論“道”
為了更好地把脈兒童文學創作,共同探討兒童文學的現狀與未來,10月17日,河北少年兒童出版社與冰心獎辦公室共同主辦“‘童年中國書系’出版座談會——‘對話’與‘聲音’:淺議兒童文學創作的邊界、蛻變與突破”出版座談會。徐德霞、馬光復、郭艷、常新港、徐妍、陸梅、高凱、簡平、翌平、黑鶴、崔昕平、李利芳、李紅葉、謝倩霓、劉秀娟、韓青辰、湘女、杜傳坤、張懷存、聶夢、張玉清、郁雨君、趙菱、孟飛、李崢嶸、慈琪、彭冬兒、魏曉曦28位兒童文學作家、評論家齊聚網絡,云上巔峰論“道”。
會議由魯迅文學院教研部主任、評論家郭艷主持。河北少年兒童出版社社長段建軍首先介紹了“童年中國書系”的出版情況。書系由冰心獎辦公室與河北少年兒童出版社合作策劃出版。作者均為冰心獎獲獎作家,因作家來自不同地域、接受不同地域文化的滋養,這些具有個體色彩的童年故事也匯聚成一幅書寫童年的中國文學地圖、社會文化長卷。作家們筆下的童年生命記憶,也是展現當代社會發展變遷的中國故事。截至目前,書系已經出版20冊,新作將陸續分輯出版。
冰心獎創立者之一、兒童文學作家葛翠琳先生特意為座談會發來賀辭:“今年是冰心先生誕辰120周年,遵照她的心愿創辦的“冰心獎”30周年,河北少兒出版社出版的‘童年中國書系’,是冰心獎獲獎作者群體和出版社向冰心先生的致敬和獻禮。以后,還會有更多的獲獎作者參加到這套書系的創作中來。冰心以精煉優美的文字創作了許多名篇佳作,深深銘刻在讀者的心中,她把美和愛留給了世界,讓一代又一代的讀者感受到文學的魅力。祝賀‘童年中國書系’研討會的召開。冰心獎將牢記冰心先生的囑托,為文學新人鋪路架橋,幫助他們成為文壇的中堅力量,為繁榮祖國的文學事業做出貢獻。”
與會嘉賓對冰心獎在扶植新人、促進當代兒童文學發展所起的重大作用表示肯定與感謝。在這次網絡出版座談會中,28位兒童文學作家、評論家圍繞“童年中國書系”,各抒己見。其中,12位兒童文學作家從自身創作出發,探討自己對文學創作的理解、反思以及文學創作上的堅守。作為兒童小說創作的領頭人之一,常新港在創作的同時也不停地思考自己的創作之路:作者該如何面對理論批評?變與不變,作家如何堅持自己的創作信念?作為一名作家,寫作中既有應時而變的,也應有堅守不能丟掉的。對于真誠、真實的追求,都是生命寫作的應有之義。這是作家們用文字建筑的承重墻,也是文學的未來。
“真實”是作家張玉清三十幾年的寫作核心秘訣,大道至簡。個人、集體乃至民族國家,都需要真實的記憶。除反映真實之外,文學更重要的意義在于促使讀者對世界有更多的認識和思考。
作家、詩人高凱以《童年書寫是我的精神臍帶》為題,記錄自己從人生記憶、文學記憶雙重屬性進入童年的創作經歷,用帶有哲理的詩意文字表達了他對“兒童的文學”的理解,率真、圣潔又堅硬是“兒童的文學”最根本的要素。
以《會飛的孩子》為題,作家湘女描寫了童年時期隨父母在云南邊疆生活的經歷,她認為生活的真實與文學的優美,讓靈魂有了純凈的棲息地。
作家黑鶴從獨特的草原童年生活經歷、幼年時俄羅斯自然文學閱讀的啟迪入手,談自己的自然文學創作之路。他的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自然文學創作理念引人深思。
著眼生活真正的深闊之處,讓現實穿心而過,捕捉生命之光人性之光生活之光,寫出骨子里的火熱與哀痛,是韓青辰兒童文學創作的追求。回憶童年之作《呢呢喃喃》,讓她找到了生命的源頭活水,創作起來輕松自在。
郁雨君以《詞語男孩和暴躁女孩》為題,講述了自己如何在生活的罅隙中發現有故事有情感的真實瞬間,再加上震撼人心的細節,讓孩子們看到生命的樣子、世界的樣子和愛的樣子。
以少年作家成名,在創作的路上徐徐奔跑的趙菱認為優秀的文學文化是有記憶的。她的創作就是用文學化、藝術化的形式把個人化的體驗轉化為作品。能夠在心中有一部分永遠屬于孩子,讓她在創作中保持靈性和詩意。此外,保有對閱讀的熱愛、創作的熱情,不停地讀書、學習、感受,這樣,創作才能進步。
孟飛以《故鄉·明月·遠山》為題,講述了自己文學創作的源泉、文學意向以及創作期待。故鄉是作家孟飛創作的土壤,記憶中故鄉的光芒、聲音、氣息都能撩動心弦。她認為像月光一樣純凈、真實的心靈記錄才更能引起共鳴。
作家慈琪以“遷徙、孤獨、閱讀”三個關鍵詞講述了童年生活對自己創作風格的重要影響。她指出,童年時期,閱讀不應缺席。
作家彭冬兒以“鏡子、窗戶、推拉門”闡述了創作兒童文學的意義,她認為兒童文學是多元化的創造,情感的共鳴也是無界的。閱讀“童年中國書系”,讀者通過歷久彌新的童年故事,看到鏡中的自己,同時也收獲屬于自己的精彩。
作家魏曉曦的《相遇,白樺樹》以一個從大森林里走出來的孩子的視角,記述小興安嶺的草木之光,人情風俗。她從自己的創作談起,從兒童文學寫作中兒童哲學視角、美學滲透和精神引領、傳遞三個方面談自己對兒童文學的認識。
對于“童年中國書系”,作家、評論家給予了高度贊揚。原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兒童文學出版中心總監徐德霞以“一幅多彩而遼闊的童年中國地圖”高度贊揚“童年中國書系”,叢書中的每位作家文學風格的形成都是有來路、有根脈的,大家都在書系中留下了最美、最心儀的一筆。她認為,兒童文學既是有邊界又是無邊界的。“童年中國書系”從個人視角到社會廣角,從小個人到大時代的書寫,成就了一部“時代中國”的重大選題。對于當下讀者來說,這套書相當于一套有細節的“歷史書”,可以知道“你是誰”,“你從哪里來”,然后清醒地“向哪兒去”。
作家馬光復評價“童年中國書系”清新、典雅、情真意切,開創了用集束的眾多作家的視角,匯集通過童年記憶的回眸,講述童年中國的故事,是一次很成功的探索與嘗試。
作家、評論家陸梅評價“童年中國書系”情緒飽滿真摯,打動人心。她認為,“好”故事的標準是有“真”生命,是一種喚醒。作者完成了表達,閱讀者發現了自己,這要靠好作家長期積累的獨到發現和生命體悟。談到好散文的標準,陸梅認為,給孩子看的散文,應該多一些生命本身的豐富性,能夠照見山河和眾生,有文學的內宇宙和對這個世界的想象和建構。閱讀“童年中國”書系,生命體驗的豐富、心靈世界的野望和時間紛至沓來的命運感,合上書,眼前能展開更廣闊的世界。
評論家杜傳坤評價“童年中國書系”是對冰心所開創的美文風格的承繼,它以當代兒童文學作家的藝術創造,勾畫出五彩斑斕而意味深長的童年新風景。在這新的童年風景中,躍動著中國現代兒童文學發展的生命動力——對于兒童及其童年的再發現。
評論家李利芳認為“童年中國書系”以散文的方式、非虛構路徑讓作家的表達更為真誠投入,自如流暢,它是一個充滿了童年情懷與精神構造目標的文學書寫工程,是一次充滿了雄心壯志、蔚為壯觀、獨辟蹊徑的文化設計,在中國文學史、乃至世界文學史上都會留有其獨特的地位。
評論家劉秀娟通過梳理從古至今散文發展的脈絡,提出語言的力量、情感的力量、思想的力量是散文能夠打動人的三個方面。她贊譽“童年中國書系”體現出真摯而質樸的藝術品質,作家們用還原時代生活,刻印時代情緒,引同時代人共鳴,使下代人被感染。書系對兒童散文創作甚至是兒童文學研究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希望叢書能成為中國孩子的成長之書,時代之書。
評論家李紅葉以“童年中國書系”為例,分析了回憶性童年書寫的現實意義:作為現代個體寫作的重要母題,它激活了當代作家的創作沖動。因為模糊了兒童文學和成人文學的邊界,因此也豐富了兒童文學的題材疆域和美學表現空間。同時,歷時性的對話關系,也起到了代際溝通和文化傳承的作用,是文化意義上的“尋根”之旅。
《北京晚報》資深記者、閱讀推廣人李崢嶸評價“童年中國書系”作品橫跨數十年,充滿歷史認識價值、社會認識價值;用文學的語言傳達哲學思考,經典優雅的書寫是兒童文學創作的突破。從個人的生命體驗出發,真實記錄一代人的成長,讓讀者在閱讀中突破個人生活的閾限,獲得成長的能量。所有這些作品,都通過生動的人物故事,傳遞出一種跨時代的精神力量,支持寫作者走向更廣闊的世界,也將鼓勵讀者去創造更美好的世界。
作家簡平認為,出版的浮躁導致了少兒散文創作的嚴重輕質化:清淺,不能深入現實;輕薄,不能深入生活;輕飄,不能深入歷史;輕慢,不能深入思考。呼喚有大眼界、大胸懷、大開闔、大格局的具有文化和思想含金量的“大散文”出現,“童年中國書系”是出版社和作家對抗散文輕質化的共同努力。
與會嘉賓也從“童年中國書系”談開,由點到面至縱深,把脈當下的兒童文學創作。評論家徐妍梳理“五四”以來的“兒童文學”概念發展脈絡,認為兒童文學不止是表現兒童生活,或者兒童與成人交匯的生命河流,不止是民族國家的文學世界,而是超越時空、超越國別的,以童稚之眼迎向未來人類的夢想。評論家聶夢從幼兒閱讀的差異性探討了兒童文學創作的邊界和突破:在致力于突出兒童的主體身份時,是否讓渡出去了兒童文學本該有的復雜化、陌生化、神秘性?作家翌平從分析“兒童性”的概念、發展以及對兒童性的理解入手,講述對這一概念的誤讀導致的偏誤,討論這一概念對兒童文學的創作與批評的重要意義。沒有系統的兒童性研究,兒童也只是個人的主觀想象。
作為“童年中國書系”英文版譯者,作家、英籍華人張懷存從跨界、跨文化的角度談自己對兒童文學和兒童文學翻譯的理解,以及近年來為推介中國圖書走出去所做的努力。
《少年文藝》執行主編、作家謝倩霓以近些年的獲獎短篇兒童小說為例,探討優秀短篇兒童小說可能具有的優秀品質:人文情懷、憂患意識,精巧的結構以及毛茸茸的生活質感。
評論家崔昕平梳理了當代文學場域中兒童文學的現狀:現實主義兒童文學書寫密集涌現,但部分作品缺乏思想、精神的灌注,基于兒童文學的美學追求,還未達到人類層面的人道悲憫和理想詩意。與此同時,本土幻想文學創作發展不足。優秀的承載中國精神與中國文化魅力的本土幻想類文學作品應該形成具有標識意義的世界。跨界創作和國際視野的交流,促進了對兒童文學的禁忌與邊界的多維討論。但無論如何,中國原創兒童文學發展迎來了最好的時代。
本次座談會與會嘉賓談出了自己對于兒童文學的思考與研究,希望藉由本次座談會,促進兒童文學創作和兒童文學批評的健康發展,迎接兒童文學更加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