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網絡文學往何處去?
近年來,湖北網絡文學群體的影響力不斷擴大,涌現出了當年明月、貓膩、匪我思存等作家和《慶余年》《擇天記》《明朝那些事兒》《佳期如夢》等暢銷網絡文學小說。
而在襄陽,死胖子、趙趕驢、午夜清風、瘋狂的大米等一批青年網絡作家也創作出了一批有影響力的作品。
新形勢下,襄陽網絡文學如何書寫現實?如何將流量轉化為價值?如何與城市文旅發展結合起來?近日,記者對此進行了采訪調查。
聚焦現實,實施精品創作
記者從我市網絡文學學會了解到,目前,我市統計在冊的本地網絡文學從業者達100余人,其中年齡最小的僅17歲,最大的62歲,這一群體在起點、愛奇藝、掌閱等網站簽約作品300余部,其中20余部作品訂閱量過千萬人次。我市網絡文學創作題材涉及青春、都市、職場、勵志、歷史、玄幻等領域;小說作品衍生品涵蓋電影、電視劇、話劇、圖書、音樂、游戲、動漫等。
據了解,今年以來,市文聯把網絡文學輸出和提升作品影響力列入年度工作“攻關清單”項目。由我市網絡作家顧靖、羅威聯合編劇的特戰題材軍事漫畫《特戰先鋒》上線,引起追番熱潮。6月2日,人民日報數字傳播有限公司與閱文集團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啟動軍旅題材“網絡文學創作計劃”。我市網絡作家順勢而為,縱橫天下創作的《我有一艘無敵戰艦》、漢唐風月創作的《第一重裝》《抗戰之還我河山》、顧靖的《重返戰場》等軍事題材作品將持續推出。“網絡文學要轉‘流量’為‘質量’,實施精品創作。”市文聯黨組書記、主席楊育生說,網絡文學具有在線及時更新、與讀者及時互動等特點,網絡作家要關注現實題材,讓網絡文學“爽文”模式與現實題材相結合。
顧靖表示,襄陽元素為其文學創作轉型增添了養分,優秀的文學作品要聚焦現實。網絡文學如何書寫現實題材?如何講好襄陽故事?如何將讀者的“爽點”與時代的“鼓點”巧妙地結合起來?襄陽網絡作家正在積極探索。
引鳳筑巢,營造產業氛圍
我市網絡文學學會主席張旗介紹,中國網絡文學的爆發式增長與其產業化運作分不開。付費閱讀、線下出版、IP影視改編等是大多數網絡文學創作者的追求,要實現這個目標,做好內容是第一步,而成熟的產業鏈也尤為重要。
我市網絡文學產業正在一步步向前發展。去年,網絡作家瘋狂的大米、吸引了大酋長等一批成熟的外地作家成立網文內容開發、書影、動漫聯動的文化公司。襄陽首家內容開發平臺——知心閱讀網進駐。這個由業內資深編輯劉峰掌舵的業界新寵公司,帶著由10余個人組成的專業編輯團隊從杭州來到襄陽,帶給本土網絡作家巨大的信心。“我們現在遇到的最大困境,就是缺少編輯人才。一本書,從選題到市場評估、讀者群體定位、人設和故事情節走向、訂閱數據分析,都需要編輯輔助作者完成。”知心閱讀網總編劉峰告訴記者,他希望對接本地高校,挖掘和培養愛好文學的人才。
為獲得主流文化的認同,不少網絡作者開始自覺充電,以提高寫作技能,拓展作品承載的思想深度。9月15日,中國作協首期網絡文學在線培訓班圓滿結束,我市20余名網絡作家參加培訓。“聽了老師的課后,我找到了為人民書寫、為生活書寫的方向,認識到了網絡作家同樣需要社會擔當。”學員張明勝說。
劉峰表示,行業健康發展是網絡文學商業價值得以實現的重要保障,希望中部地區能出臺一些有效的政策和措施,解決產業發展面臨的資源問題,留住人才。
因勢利導,未來任重道遠
據介紹,近幾年,隨著互聯網的深度影響,與網絡文學緊密相連的影視行業生態格局不斷變化,播出平臺和播出方式高速更迭,內容上也深受網絡敘事影響。影視劇的拍攝地,大多在小說創作時已有地域性元素植入。
去年12月,古裝奇幻愛情劇集《傾世錦鱗谷雨來》在浙江橫店開機,該劇改編自我市網絡作家梵鳶的小說《大唐奇案集》。“雖然轉化成了影視劇,但仍有些遺憾,很多場景是按唐城影視城實景寫的,但由于江浙扶持政策的原因,制片方選擇在橫店拍攝。”梵鳶說。
“從網絡文學影視轉化角度來看,襄陽本身就是一個大IP,有楚文化、漢文化、三國文化等諸多文化‘富礦’可供挖掘。”午夜清風說,我市有兩座影視城,以襄陽特有的風景名勝為故事發生地,推出“愛在襄陽城”系列主題小說,將有助于宣傳和推廣襄陽旅游名片。
今年以來,《巾幗》《丑女黃月英》這兩個有著襄陽元素的網絡小說已上線連載,目前正在推進影視轉化對接工作。張旗表示,下個月,我市打算借鑒沿海地區網絡文學產業“網絡作家村”“網絡文學獎”的成熟模式,舉辦峴山網絡文學獎頒獎活動,助力我市網絡文學發展。但是,打通產業鏈,以網文方式孵化影視、游戲、動漫等襄陽元素的網絡文學精品和IP項目的道路還很漫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