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青海累計減少貧困人口超五十萬人 產業發展快 致富路正寬
    來源:人民日報  | 姜 峰 申少鐵 賈豐豐  2020年09月17日06:58

    “山高高不過鳳凰山,花美美不過白牡丹,我和尕妹見不上面,苦日子啥時能過完……”

    青海“花兒”這段唱詞,道出高原人的熱情奔放,也道出這片土地的落后貧瘠。高原、高山、高寒,艱苦惡劣的自然條件下,“貧困”二字一度成為青海的標簽。

    截至2019年底,青海省累計減少貧困人口53.9萬人,基本實現絕對貧困“清零”目標。眼下,從易地搬遷的嶄新面貌,到鄉村旅游的熱火朝天,再到光伏扶貧的不斷探索,還有產業扶貧持續發力……脫貧成了新生活的起點,致富成了心心念念的目標。

    記者一路走過三個村莊,深感鄉親們如今的好日子就像格桑花一樣,盛開在高原,更盛開在他們心中。

    興海縣安多民俗文化村

    易地搬遷,搬出美好新生活

    “當時家在后山上,三塊石頭支口鍋,四面禿墻搭個窩,娘仨的生活全靠親戚接濟。”回憶起丈夫離去后自己獨自拉扯兩個女兒的日子,興海縣安多民俗文化村村民拉毛吉幾度落淚。

    2018年,以草場和牛羊入股合作社,拉毛吉和女兒搬到了安多民俗文化村。當保潔員、打臨時工、享受合作社分紅,不僅全家順利脫貧,大女兒還考上了青海大學。“去年收入有4萬多元呢!”拉毛吉樂開了花,“樹挪死,人挪活,這日子以前想都不敢想。”

    “十三五”期間,青海在全省1249個村實施易地扶貧搬遷項目,搬遷安置農牧民群眾5.2萬戶、20萬人,居住條件得到歷史性改善。安多民俗文化村就是一個縮影。

    這個占地1500畝、總建筑面積6萬多平方米的嶄新社區,解決了5個鄉鎮、1200戶農牧民的居住問題。體育場、衛生所、商鋪一應俱全,集鄉村旅游、餐飲住宿為一體的“鄉土人才孵化中心”,更成為亮點。這不,一樓大廳里,一場帶貨直播正在進行。

    “這是來自海拔4000米的牦牛肉,綠色健康。”鏡頭前的小伙子叫洛加太,流利的普通話,帥氣的外表,輕松幽默的表達,剛一上線,就吸引了300多名粉絲前來“圍觀”。

    洛加太兩年前大學畢業,本想回家鄉大干一番,可既沒資金,也沒技術,一籌莫展之際,網絡直播讓他找到自信:“除了自己能拿提成,還可以推介家鄉特產,我很喜歡這個工作。”

    “下一步,我們將加強與機關、企業開展用工對接,拓展家政服務等22個工種的用工渠道,增加安置點農牧民收入,確保‘兩條腿走路’,強化后續產業發展路徑。”興海縣扶貧開發局副局長梁宗孝說。

    共和縣廿地鄉切扎村

    光伏扶貧,村民吃上“陽光飯”

    “現在的生活真好!”站在寬敞的院子里,56歲的拉吉加對記者說。走進客廳,古色古香的藏式沙發,嶄新的雙開門電冰箱,電視墻上擺放著家人合照,非常溫馨。

    “以前住的是山上的土房子,土墻開裂,搖搖欲墜,連一件像樣的家具都沒有,喝口水都得騎馬去幾里外的地方取。”拉吉加連連搖頭,“草場的草長得不好,靠養牛羊,一家人糊口都比較困難。”

    2017年8月,拉吉加響應政府號召,搬到共和縣廿地鄉切扎村,從此過上了“城里人的生活”。拉吉加掰著指頭算了一筆賬:“去年,打工收入、草原禁牧補貼、光伏分紅等加起來,超過三萬五千元。”

    “村級光伏扶貧電站,讓村民有了穩定的收入來源。”廿地鄉政府干部李毛才讓接過拉吉加的話頭,電站發電收入,六成用于發展村集體經濟,四成用于支付公益性崗位工資,“村集體在國道邊投資建酒店、商店、餐廳,發展旅游;村民在家門口就業,實現穩定脫貧致富。”

    切扎村的電站,位于幾十公里外的海南藏族自治州村級光伏扶貧電站園區。藍天白云下,青青草原上,一片片藍色的光伏電板一直延伸到遠處山腳下,有如波光粼粼的海洋,蔚為壯觀。

    “園區包括5個縣級、11個村級光伏扶貧電站。”海南州扶貧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代合樓介紹,截至今年7月底,累計發電1.33億千瓦時,總收益近1億元,每個村級光伏電站收益由多個貧困村共享,由此帶動全州173個貧困村平均每村增收超過57萬元。

    青海地處高原,光能充足,青海搶抓政策機遇,大力發展光伏扶貧產業,促進貧困群眾穩定脫貧、持續增收。目前,全省累計建成光伏扶貧項目總裝機規模73.16萬千瓦,年發電產值預期8.8億元,扶貧收益5.7億元,帶動7.7萬戶28.3萬貧困人口吃上了“陽光飯”,占全省貧困人口的52.5%。

    貴德縣河陰鎮團結村

    鄉村旅游,秀出幸福高顏值

    各種花卉競相綻放,9棟獨立歐式七彩木屋掩映在山水之中,游人絡繹不絕……這里是坐落在貴德縣河陰鎮團結村的美地花田農場。

    幾年前,村兩委班子引進青海三兄弟生態農牧科技有限公司,推動流轉土地2380畝,打造美地花田農場鄉村旅游項目。“平均每天接待游客500多人次,收入達2萬元左右。”公司副總經理杜海勇說。

    “旅游生意紅火,村民的土地流轉費、工資以及貧困戶年底分紅就有了保障。”村支書羊壯太說。這種“公司+基地+家庭農場+農戶合作社”的模式,帶動團結村及周邊村落發展生態觀光旅游、生態種養殖產業。2016年,扶貧開發局將團結村周邊6個村,25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共836人的產業到戶資金注入美地花田農場。“企業有了雄厚資金發展壯大,同時,產業扶貧項目讓貧困群眾多了一份收入。”貴德縣扶貧開發局負責人劉忠華說。

    卓尕是團結村一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在農場務工近兩年,家里有上學的孩子、生病的媳婦和老母親,每月3000元的工資收入,年底還有分紅。“家門口就能有穩定的工作,真好!”卓尕心里很踏實。

    據青海省扶貧開發局局長馬豐勝介紹,青海全省共有208個村通過發展鄉村旅游,實現整體發展、穩定增收。截至去年底,全省有1.5萬戶、5.3萬貧困人口通過發展旅游脫貧致富。

     

    相關鏈接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專題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毛片| 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992tv精品视频tv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精品视频| 精品国产乱码欠欠欠欠精品| 56prom在线精品国产| 国内精品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无码永久免费888| 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一| www亚洲精品久久久乳|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 99精品国产高清自在线看超| 日本精品不卡视频| 99精品视频免费|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app| 乱人伦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揄拍成人国产精品视频| 国产乱人伦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免费在线观看| 99在线观看精品| 久久九九国产精品怡红院| 精品亚洲一区二区| 色妞www精品视频| 99精品高清视频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电影| 国产vA免费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被窝福利一区| 99在线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亚洲国产精品va在线播放| 99热在线精品免费播放6| 亚洲国产精品白丝在线观看| 精品午夜福利无人区乱码一区|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亚洲精品蜜桃冫| 精品久久亚洲一级α|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 在线精品自拍无码| 日韩精品国产另类专区 | 视频一区二区精品的福利| 亚洲人午夜射精精品日韩| 538prom精品视频我们不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