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北路網文講壇|諜案小說里的上海灘
諜案類型是文學作品中較為獨特的一類。誕生于戰爭歷史,諜案作品以其扣人心弦的劇情和頗具張力的人物塑造長久地吸引著讀者的目光,2009年上映的《潛伏》更是一度激起了全民規模的“諜戰熱”。近年來,網絡文學領域也不乏優秀的諜案類型作品,由寶兒創作的《諜案上?!繁闶瞧渲兄?。
論及諜戰,上海是一座繞不開的城市。有統計表明,國內諜戰類型影視劇中有大約40%以上海為故事背景。洋房弄堂、馬路街區,無不讓人遙想這座城市燈紅酒綠、腥風血雨的革命與抗戰歷史。
第41期陜西北路網文講壇近日邀請到網絡作家由寶兒、暗修蘭、華東師范大學副教授項靜、青年評論家王輝城一起聊聊諜案類型的網絡小說,以及青年一代網絡作家小說里描寫的上海往事、舊日城市。
由寶兒創作的《諜案上海》中不乏上海元素。男主角的人物塑造主要取材于杜月笙,洪門在歷史中便是為抗日戰爭作出重要貢獻的組織,而青龍會則是由寶兒虛構的名稱,用以代表日方勢力。
關于為什么選擇上海作為創作背景,由寶兒提到了自己的“舊上海情結”。大田路附近弄堂里的童年充滿生活氣息,讓長大后住進高樓大廈的由寶兒無比懷戀。而《諜案上?!返墓适掳l生在1936年,民國時期的上海更具血色浪漫的氣息,“一個能被人記住的愛情故事”由此生長出來。
在暗修蘭看來,正是兒時記憶提供的城市細節讓小說中上流社會紙醉金迷的生活也變得真實可感,從而引發讀者的共鳴。項靜則認為,上海所具備的多種復雜元素使其成為一個能夠容納故事的城市。
外來的旅人流連于飽含歷史意蘊的路名與老宅,土生土長的上海人則深諳街巷中的煙火氣息。復古與摩登、精致與熱血、弄堂的“慢”和情報之都的“快”,都融洽地共存于上海的城市基因。“而好的文學作品往往有數種路徑,讀者從不同入口都可以進入故事,代入自己不同的經驗認知,形成互動?!?/p>
諜案作品的魅力和“潛伏”這一設定密不可分。在由寶兒的作品中,女主角受制于人又肩負使命,潛伏到暗殺目標身邊卻又愛上了他,如此一來,相愛相殺的糾葛就格外引人入勝。暗修蘭認為,間諜角色內在的矛盾使得“身不由己”的沖突貫穿整部作品,使命和愛情的雙重考驗造就了跌宕起伏的情節,不斷刺激著讀者的閱讀體驗。
歷史中的諜戰為何使當代人欲罷不能?項靜認為,當代都市生活中的人們和潛伏的間諜在某種意義上有著相似的情感結構:間諜內心世界和外在形象的錯位,和現代人表面上維持成熟理性、實則疲憊不堪的日常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這種心理的沖突比單純的打斗戲更加吸引讀者。
《諜案上海》的故事在2014年就已經有了雛形,后來才加入了間諜元素。不過,在由寶兒的筆下,間諜的設定并沒有讓女主角淪為組織的“工具”,或者簡單地走向“偉光正”的道路,而是塑造了一個豐富立體、有血有肉的個體。女主角在面臨諸多糾結無奈、不知對錯的困境中,選擇順從自己的內心,展現出更加細膩而真實的內心情感世界。諜影重重之下,唯有“情”始終真實。
有讀者問及創作如何吸引00后粉絲,由寶兒表示,吸引年輕一代并非難事,稍作設定上的修改便能和不同時代的讀者交流。而經典的魅力也應該能夠超越年代的障礙,抵達不同讀者的內心深處。
陜西北路網文講壇創辦于2016年10月,每月舉辦一期。由上海市作家協會、上海市靜安區文化和旅游局共同倡議,上海網絡作家協會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