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兒科普風行,中國讀本強勢崛起
科教興國、科技強國,從當前我國蓬勃發展的科普/百科類童書出版即可見一斑。做好少兒科普出版,尤其是原創并不易。優秀的科普讀物不僅應該是多學科融合的百科全書,中國孩子更值得擁有具有中國文化底蘊的原創科普書。
少兒科普出版近期表現強勁
根據市場統計數字顯示,近兩年,科普/百科類童書呈現出良好的發展趨勢,在少兒圖書市場碼洋占比大幅提升,其中新書碼洋占比成為最大的細分門類。今年上半年,少兒科普類表現超過童書的另一熱門板塊繪本,僅次于兒童文學,這類產品亦受到很多社群電商、直播帶貨的青睞。
童書多年來在網店一直表現優異。據當當負責人介紹,兒童科普百科板塊作為當當童書三大板塊之一,近兩年整體處于良好增長態勢,受到越來越多的家長的關注。無論從銷售占比,還是在暢銷榜單,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既是當當領跑童書增速的品類,也是拉動童書增長的龍頭板塊。在某些細分類選題方向的表現(如編程、歷史百科、人文地理、宇宙星空等)更加突出。這類讀物不僅提升兒童的綜合素養,更培養孩子們對科學的興趣和熱愛,滿足好奇心、科學思維發展的需求,并希望更多的出版社能增加少兒科普類選題。(見表1)
有童書出版人也表示,少兒科普類不僅國內表現強勁,國際趨勢也是如此。國內的高速增長,正是一種互相印證。這與國家對科普教育的重視,家長對知識讀物的重視,讀者的興趣日益濃厚,出版品種也越來越豐富有很大關系。目前來看,在強勁需求下,近兩年兒童科普類的品種和規模都在急速增長,很多少兒社碼洋規模因此得到大幅增長。譬如湖南少年兒童出版社的《大英兒童漫畫百科》和“大視野科普館”的市場表現就十分優異。亦有越來越多的新出版品牌以科普百科類讀物作為市場敲門磚。如北京十分科技有限公司去年進入出版市場,首發策劃的產品便是與DK合作的《DK海洋大百科》和《DK兒童情緒管理》三套本(《DK兒童情緒管理》《DK幼兒百科啟蒙》《DK幼兒藝術啟蒙》)等,《DK兒童情緒管理》三套本在今年上半年暢銷超過10萬冊。
引進版兒童科普品種由于國外起步較早,無論是品質還是品牌,相對比較成熟,譬如多年來持續霸榜當當童書暢銷榜首位的“神奇校車”系列,至今國內的銷量已突破3000萬冊;雖說提升的空間還較大,但可喜的是,原創兒童科普圖書有越來越多優秀的原創兒童科普圖書在內容和形式方面精工細作,上市表現優異,得到了家長和小讀者一致的認可。比如由國內多位資深童書編輯、畫家組成的原創童書研發平臺米萊童書,作為新聞出版業科技與標準重點實驗室授牌的中國青少年科普內容研發與推廣基地,其初心就是用彩色畫筆為孩子們繪出科學與真理的世界,推出的作品如《成長是什么?》《生命簡史——從宇宙起源到人類文明》《田野里的歷史自然課》等等,迅速受到讀者歡迎。又如童心布馬2017年以繪本進軍童書市場,2018年切入原創科普,除了《深深、深深的小水坑》等一系列經典繪本,已經策劃推出了暢銷書《萬物有數學》《萬物有科學》等備受小學生歡迎的科普作品。
有越來越多的博物館、科技館、各研究院等機構行動起來,與出版社攜手推出科普童書,并以其內容的權威性,以及創作者的中國眼光,表現中國最新的科技成果、最前沿的科技工程,以展現中國故事和中國精神,進而贏得讀者。
講好中國故事的原創不能缺位
做好少兒科普出版,尤其是原創并不易。在很多堅持原創的出版人看來,優秀的科普讀物不僅應該是多學科融合的百科書,中國孩子更值得擁有具有中國文化底蘊的科普書。
8月17日下午,中國古動物館聯合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推出的官方首套百科繪本“不可思議的遠古生物”系列《探秘古魚王國》《追尋中國恐龍》在京發布,這是中國古動物館建館以來寫給孩子們的首套科普繪本。這套關于中國史前動物演化的少兒科普繪本,以館長爸爸與小達爾文科學探險隊的冒險經歷為線索,將生命起源與演化的故事娓娓道來,尤其將中國獨有的史前動物按照從魚到人的演化順序編排、梳理,帶小讀者見證38億年的生命歷史,幫助孩子構建涵蓋生物、地理、歷史的全面知識體系。館長王原說自己之所以大力支持館內創作科普繪本,是因為在各種科普活動中,書籍的作用無可替代。尤其學齡前孩子是古動物館的主要參觀者,這套書便奉獻給他們及更多的小讀者們。
中國科技館攜手各領域專家及三位畫家,歷時兩年創作的兒童歷史百科繪本《絲綢之路兒童歷史百科繪本》(套裝3冊)也于日前上市。這套書通過科技、文化、歷史三個維度的知識滲透,再現古代絲綢之路的繁榮景象、古代中國先進的文化與科技,見證絲綢之路的傳奇。在書中,文學、科技與藝術高度融合,馬可·波羅講述他在古代絲綢之路上的歷險故事和在中國的所見所聞,展現絲綢之路沿途和古代中國的生活場景、商貿往來、文化和科技發展,在故事情境和大場景畫面中對比中西文化的差異,拓展讀者的全球視野。因此,這本書既是一部其妙有趣、緊張刺激的游記,也是一部世界地理啟蒙,還是一部絲綢之路百科全書,以及一部中國古代科技發展史。
而由中國國家博物館和中央美術學院歷時3年打造的《中國國家博物館兒童歷史百科繪本》(精裝全5冊)也在2年前上市后獲得讀者的追捧,這套代表中國精神的歷史繪本至今銷量已超過10萬套。
在中國古動物館舉辦的新書發布會上,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董枝明提到了這樣一件事。提到恐龍,孩子們可能只知道外國的霸王龍,但其實中國是恐龍大國,是發現恐龍種類最多的國家,已經發現和命名了322種中國恐龍,一代代中國古動物學家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這是非常值得驕傲和自豪的事情。無論是研究者還是出版人,都要向公眾更多地普及和宣傳,去了解中國的研究和中國科學家的精神。出版不能缺位。
少兒科普出版并非小兒科
與國外引進的科普圖書相比,原創最大的優勢便是密切聯系中國現實,即接地氣。正如中國百科出版重鎮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所做的,他們確立“為中國孩子打造屬于自己的百科圖書”的方向,同時結合中國的國情和現實,堅持中國特色,寓教于樂。這樣做出的書針對性更強,更符合孩子的閱讀要求。近兩年,他們在少兒科普領域推出了“中國兒童地圖百科全書”系列、“中國兒童太空百科全書”系列、《中國兒童數學百科全書》等一系列優秀兒童科普讀物。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副總編輯劉金雙說,這些書的共同點便是突出“中國特色”。例如,《中國兒童太空百科全書》著重講述了中國星空體系、中國的天文臺、天眼FAST等知識,讓孩子從小樹立中國航天知識體系,培養中國兒童的航天精神。這便與一般的太空主題圖書區別開來,至今這套書銷量超過10萬冊。
要做好少兒科普,除了符合中國國情,兒童本位的一流專家團隊的參與非常重要。以“不可思議的遠古生物”系列科普書為例,正如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古生物協會主席周忠和所說,兒童科普書雖不是皇皇巨著,但它背后的專家隊伍比起那些大部頭卻不遑多讓。來自中國古動物館的館長王原、副館長張平等,均有著多年的科研科普與野外考察經歷,他們在繁忙的工作中,將多年來的深厚積淀都凝聚到了這套專為中國兒童寫作的科普書中。而來自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研究員等,也都在國際上赫赫有名,他們對保證這套書的知識正確、故事流暢提供了極大的幫助,將學術論文中艱深晦澀的名詞,翻譯成了孩子可以看懂的故事與對話。
此外,少兒科普圖書與充滿趣味的兒童文學、繪本相比,需要下大功夫,要在表達方式和表現形式上多動腦筋,把科學知識以更加有趣和更易理解的方式講給孩子聽。比如大百科社對兒童百科圖書的定位是內容科學準確、表現形式新穎有趣、文字表述生動易懂。閱讀推廣人李一慢則認為,好的科普繪本是充滿童心童趣的,是站在兒童的角度去幫助他們開闊視角,滿足他們的閱讀期待的。
少兒原創科普圖書正在崛起,而且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也為圖書形式帶來日新月異的變化。比如越來越注重趣味性,激發孩子興味盎然地探索科學;注重啟發性,讓孩子提出問題,多問為什么,培養孩子的創新思維;注重實用性,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幫孩子解決實際問題。
少兒科普并不是小兒科。北京科技館原館長、北京市科協副主席王渝生提出,科普工作者要把“小兒科”做成大學問,大學問包含知識性、專業性、趣味性、互動性和創新性,要把科學之真、人文之善和藝術之美完美結合在一起,讓中國科學家的最新科技成果能最大限度地普及到大眾和兒童中去。
王原希望,他們出品的科普書不僅有嚴謹的知識,還有精彩的故事、科學研究的艱辛與樂趣,以及科學家們的不凡魅力。如果還可以喚起小讀者們對生命的珍惜、對古生物學的興趣,并點燃對科學探索的熱情,未來能更多地投身到科學研究中,那么這套書的出版也就超額實現了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