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筑就小康路 雪域盛開幸福花 中國作協“我們向著小康走”西藏主題采訪活動側記
盛夏7月,中國作協組織的“我們向著小康走”大型主題采訪活動在西藏拉開帷幕。該活動策劃歷時半年,旨在組織廣大作家緊跟時代步伐,感受時代巨變,謳歌時代風貌,助力“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
西藏采訪團由中國作協副主席閻晶明任團長,徐則臣、吉米平階、黃國輝、羅布次仁、沈念、江子、李宏偉、傅逸塵、杜立明、岳雯、李壯等十余位作家深入拉薩、日喀則等地,對當地城鄉建設、產業發展、文化傳承、生態保護等多個領域進行實地采訪,體驗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以來藏族群眾生活的發展變化,感受各族人民和諧相處、同奔小康的美好圖景。西藏自治區黨委對此次采訪活動給予高度重視,采訪團在藏期間,自治區黨委副書記嚴金海會見全體成員,并對作家們提出了期望。
采訪活動中,作家們克服高原反應帶來的困擾,驅車上千里,奔波于采訪現場,對高原生活有了更為切身的感受,對西藏在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中所進行的偉大實踐有了親身的體驗。在拉薩蔡公堂的“智昭凈土產業園”,作家們看到當地政府為提高城市產業水平、提升群眾生活質量而做出的巨大努力。從為豐富群眾生活而建的溫室大棚綠植園地,到既為居民生活提供高質量營養奶品又為牧民提供增收渠道的乳業基地,再到集批發零售一體的城市物流中心、集娛樂與經濟林建設于一身的桃園林卡,這里結合了高原經濟特色和生產生活特點,體現了現代發展理念在高原的扎根與普及。
行車經過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原,作家們來到日喀則市江孜縣,在江孜鎮東郊村,這個擁有1700多位村民的無煙村,讓作家們深感現代文明健康觀念在高原的深入人心。大家走進村民家中,與老人聊家常,聽年輕人談致富心聲,坐在陽光棚下感受他們新生活的美滿,感受到傳統特色與現代生活觀念交織在一起別具一格的幸福體驗。
在白朗縣,山東援建項目發展起來了,如今雨后春筍般隨處可見的溫室大棚里,新時代新西藏生活充滿了甜蜜的味道。從帶著援建資金到日喀則發展事業的山東漢子孟德利,到培養自己的技術隊伍形成規模經濟的藏族青年巴桑頓珠,再到大學畢業回鄉創業、發展農村合作化經營的德吉卓瑪,每個人對這片土地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都深深地感染著作家們。
南木林縣在雅魯藏布江河谷中連綴成一片的生態保護林和綿延萬畝的馬鈴薯種植基地,尼木縣秀水環繞、花木葳蕤的吞巴鄉里,水磨藏香傳統產業項目在新時代煥發出的新活力,還有嘎東小學校長達頓、勤勞致富的村民普瓊、信心滿滿的村支書普扎西,幾乎每一個場景、每一個人物都給采訪團一行帶來了足夠新鮮的體悟和至情至深的感受。作家們一路采訪著,認真傾聽著、領會著從這片土地上生發出的念黨恩、聽黨話、跟黨走的幸福心聲。
8天時間里,作家們在對這片土地上呈現出的盎然生機和巨大發展成就表達著由衷驚嘆的同時,也尋找著屬于自己的文學心聲。徐則臣感受著西藏與自己作品中完全不同的人文風貌,每到一處,都從文化角度關注人的發展與現實生活的密切關聯。沈念對拉薩市完成扶貧易地搬遷工程特別關注,他說,所參觀的小區里齊整的規劃、設施的完備、其樂融融的生活場景,讓他完全忘記了印象中過去的西藏。
扎實細致的采訪安排使作家們真切地感受到西藏這片土地上的熱情與生機,感受到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自治區黨委的帶領下,西藏各族兒女在走向小康之路上所展開的豐富實踐和取得的偉大成就。在新時代新西藏的發展中,無論是奮斗在哪一條戰線上的人,無論是領導干部、普通市民或是基層的農牧民群眾,都是高原上值得景仰和歌頌的新時代奮斗者。大家也都深深感到,作為文學工作者,一定要把握時代脈搏,用心感受,用情書寫,潛心創作,用優秀文學作品為建設更加美好的社會主義新西藏凝聚起強大精神力量。
據悉,中國作協“我們向著小康走”主題采訪活動還將陸續走進山西、新疆、青海、甘肅、四川、云南等地深入采訪。
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