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力量美”到“競技美”的文學轉化 體育競技小說的審美流變
從幻想類作品的“一家獨大”到現實題材寫作與之并駕齊驅,是網絡文學現場發生的趨勢性和現象級變化。這既與社會對網絡文學的吁求相關,也是網絡文學內部敘事嬗變的結果——懸浮在頭腦中的虛幻想象如何關聯客觀現實生活,是傳統文學和網絡文學都無法繞開的難題。假如小說中的世界缺少接駁現實的切口,只依靠象征或隱喻之類的修辭手法建立起二者之間的聯系,必然會弱化其主題價值的社會影響力。《西游記》《封神演義》等中國古典神魔小說的文學史地位,似乎已經昭示了現實在幻想敘事中不可缺失的基礎作用。現實主義寫作是中國現當代文學的主潮,而網絡小說對當代文學的重要貢獻之一,則是抬升了想象在敘事中的地位。適度擺脫現實的局限而又不至于完全歸遁入毫無可能性的虛幻想象,體育競技小說恰恰提供了一種“折中”的方案,這一類型寫作通常以“外視角”照應現實,以“內視角”觀照想象,通過將“力量美”轉化為“競技美”,以激越的賽場歡呼催動起讀者澎湃的心潮,提振著社會的精神氣勢。
體育競技小說與體育文學
作為網絡文學中特征極為鮮明的類型,體育競技小說在網上有大量擁躉,我國體育事業的蓬勃發展帶來的“體育熱”,則是體育競技小說興起的社會原因。創作這類小說需要專業的知識體系支撐,作者必須熟悉所描寫的運動項目的規則才能完成作品,相對于以普通大眾所熟悉的日常生活現場為描寫對象的書寫,體育競技小說具有較高的入行門檻。同時,體育競技運動本身特有的行業規律,也為這類小說積累成熟的類型經驗提供了條件。唯其專業,才使精于這一領域的創作者更容易在文本精致化程度和粉絲流量上獲得突破。網絡激發了大眾寫作的無限熱情,體育競技小說即是一個證明:幾乎所有的體育競技比賽門類都在網絡敘事中得到過呈現,這反映出眾多掌握不同體育競技項目知識的寫作者參與其中。
或許因為中國足球廣受大眾矚目,競技小說中的足球題材一直在網絡文學中備受推崇。這其中,林海聽濤和郭怒的作品在閱讀市場上占有重要席位。林海聽濤十多年間創作了《我們是冠軍》《冠軍教父》《冠軍傳奇》《冠軍之光》等十余部足球競技小說,每部作品均受到了讀者的熱捧。這其中, 《冠軍教父》是他的代表作,小說以現實為基礎,以中國人的視角和心理建構起關于世界足球的想象,這一特征使其超出了常規體育題材的范疇。郭怒的足球題材作品《奔跑吧足球》《重生1994之足壇風云》《中國球王》《綠茵彗星》《中鋒》等同樣贏得讀者青睞,他的《奔跑吧足球》講述了一個從小成長在南美的少年十六歲隨父母回到中國讀書,參加學校足球聯賽,帶動青少年足球運動發展,直至推動中國足球發展的傳奇故事,飽含著對中國足球發展前景的熱切期待。
除足球之外, 《三步上籃》《籃壇鋒霸》《籃球之完美人生》等描寫籃球運動;還有描寫圍棋運動的《圍棋的故事》《我本寂寞》,描寫游泳的《重生之泳將》,反映短跑運動的《跑出我的人生》,寫冰球運動的《冰球之耀》等,網絡小說中的體育題材作品幾乎涵蓋了所有競技比賽的門類。這些作品有著相似的類型特征,首先是把體育活動本身作為描寫的對象,其敘事目標就在于呈現體育比賽的全過程,激動人心的比賽場景是最常見的描寫。其次,“比賽+升級”的故事模式是最基本的套路,借助情感的代入,激起讀者不斷攀升的生命體驗。第三,因為體育競技運動與社會生活息息相關,且是實踐性極強的社會活動,這類作品雖并不采用傳統文學中的現實主義寫作手法,但都帶有強烈的現實關懷意味,例如團隊精神、拼搏意識、愛國情懷。第四,體育競技小說往往會賦予人物超越客觀邏輯的“異能”,從而達到擺脫現實桎梏,在想象中實現現實中不可能達成的愿望,例如《冠軍教父》中在現實基礎上,通過變形世界延展了想象的空間,主角是一個穿越人物,中國球迷“魂穿”到英國成為足球教練,這一情節打破了時間的線性規律,是超越現實邏輯的虛構;而后來的唐恩還被裝上了一個核動力心臟起搏器,更使小說有了科幻的韻味。
體育文學古已有之。中國古代自先秦文學開始,就有對體育活動的反映。進入現代以來,從謀求改變“東亞病夫”的懦弱形象開始,體育就被提高到了圖存強國的高度,事關國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一批反映體育運動的現代文藝作品在這種文化背景中出現,包括體育無聲電影《體育皇后》、講述足球的故事片《二對一》等。新中國成立后,除了膾炙人口的《女籃五號》《冰上姐妹》《大李小李和老李》等體育電影之外,還出現了體育報告文學《英雄登上地球之巔》 《乒乓運動的春天》《世界冠軍容國團》,以及小說《一個車間團隊的體育工作》 《郵局不收的包裹》《高山上的籃球場》等作品,在全社會掀起了體育文學的高潮。新時期以來, 《揚眉劍出鞘》《中國姑娘》《跳水女皇》《百年沉浮——走進中國體育界》等體育報告文學有著極高的讀者關注度。
分析這些作品,從切入題材的角度來看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正面描寫體育活動和賽事,主要以報告文學為主。《登上地球之巔》描寫1960年中國登山隊員從北坡成功登上珠穆朗瑪峰頂峰的故事,生動記述了登山隊員突擊登頂的全過程;《揚眉劍出鞘》講述在1978年世界青年擊劍錦標賽上,中國運動員欒菊杰在負傷的情況下奪得銀牌的經過;《中國姑娘》則極為生動細致地描寫了女排的成長史和拼搏史。這些作品全面描寫活動或比賽過程,場面激動人心、扣人心弦、引人入勝。在注重凝聚和闡發文章主旨精神的同時,為讀者提供了新奇的閱讀感受。另一類是主要不以描寫體育活動本身為主,而將體育活動作為背景或人物的活動環境,作為塑造人物形象、彰顯人物性情、襟懷和精神,顯現作品所要表達的社會思想價值的工具材料而出現,甚至有些描寫體育生活的作品中,主要人物也不是職業體育人物,所從事活動也不是競技體育運動,如《一個團隊的體育工作》等。這與網絡文學中的體育競技類型小說有著明顯的不同。
在體育競技小說中,主要通過以職業體育人物為主角塑造形象,通過進入比賽本身展開故事,詳細、反復描寫不同場次的比賽過程,讀者可以隨著作者的眼睛去觀賞體育比賽,甚至可以以運動員的身份視角“參與”體育比賽。過程和場景為讀者提供了身臨其境的想象,因而更容易引起熱愛體育的讀者的喜愛。從這一點上說,體育競技小說受到了早期體育報告文學的啟發。
體育與文學關系的審美追溯
網絡文學的傳播和表現之利為體育競技小說的發展壯大提供了契機,而追根溯源,與之有著承續關系的傳統體育文學則有相當長的審美變遷史。體育進入文學審美之中,既關涉對身體與體育的認知,也關涉體育美學與文學審美之間的關系,體育文學雜糅了身體美、力量美、運動美與語言美等多重審美內容,也在這一領域形成了復雜的生態場,為后來網絡上的體育競技小說準備了充分的生活和美學要素。
人的身體是體育活動賴以進行的物質基礎,同時也是體育活動“育成”功能的具體目標。無論是個人還是群體性的競技體育運動,都是以此為基礎的。而在美學領域,身體美學是一個重要分支,“所謂身體美學就是人類以身體美的塑造、欣賞和展現為中心的審美實踐”。在與自然界搏斗的過程中,遠古人類逐漸認識到強健、雄壯、有利于種族繁衍的體魄具有明顯優勢,并將之與當時無法解釋的神秘現象結合在一起,形成宗教崇拜,為那些想象中的神賦予人類的軀體和容貌,從那時起身體就開始作為審美對象。古希臘時期,城邦之間不斷爭戰,孔武有力的男性在戰斗和競技中獲得成功的可能性更大,更符合社會的期待,于是“體育競技,加上航海活動是古代希臘人生活的一個重要內容”。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除了集體運動所帶來的對榮譽、感奮的審美享樂外,運動“促進了人們對自身機體的認識與把握”。現代奧林匹克運動的創始人顧拜旦把體育看成是美麗、正義、勇氣、樂趣、培育、進步與和平的化身,體育以更快、更高、更強的進取精神,促進人類的團結、進步與和平,這是體育發展的動力。分析這種變化,一個明顯特征是身體審美不再是體育審美最重要的元素,體育被賦予了其他的心性、道德和社會的期待。按照現在的話語分析,在身體美學元素之外,體育審美至少還包含有團結協作、拼搏進取、集體主義、愛國主義、公平正義、進步和平等方面的含義。
從文化意義上說,體育活動的本質是游戲,每種體育項目都是游戲的一種,盡管游戲屬于人類精神層面的活動,但也是生物本能的激活和顯現。隨著人類的智力進化和社會生活的復雜化,游戲的仿生性、智慧性、技術性成分不斷增加,這在競技體育中表現得最明顯。雖然是游戲的一類,但由于對活動的組織、評判、獎懲等不斷嚴肅和嚴格,使之日趨科學和規范,體育已經變成人類復雜的社會活動,其承載的功能已大大超越了游戲的娛樂化內涵。比如,強烈的競爭性、對抗性是對古老戰爭形式的模仿,由于身體是體育的基礎,在體育競爭中獲得勝利,其隱含的意義是對對方身體的征服和俘獲,這與戰爭最原始的方式是一致的,可謂是古老戰爭形式的游戲化再現。例如足球運動是一項需要立場對立的雙方隊員群體共同完成的比賽,而且在比賽過程中互有身體的碰撞,其實質仍然是在進攻中對對方隊員體能的壓制和征服。
身體和體育活動作為審美對象,除了在雕塑等造型藝術中得到表現之外,文學也是基礎性的、最為重要的表達方式之一。從讀者角度來看,體育與文學在審美意義上具有相似性,即文學提供的文本及其通過文本塑造的形象,與體育活動所呈現的動作和場景都可以被讀者閱讀或被觀眾觀賞,由此得到愉悅、振奮、感動等審美體驗,并在讀者精神和心靈中產生實踐性效應,潛移默化地影響到受眾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也就是說,對文學的閱讀和對體育的觀賞,符合同樣的美育原理,這就天然決定了文學審美與體育審美具有相結合的前提條件,因而體育被文學表達順理成章。
如果進一步分析體育審美與文學審美的差異,從審美經驗上而論,康德曾認為審美判斷是憑借愉快或不愉快的情感對對象所下的判斷,審美愉快是判斷美丑的依據。雖然這一觀念被后來的美學家認為過于狹隘,但是卻適用于體育審美,觀看體育比賽的確能夠給人帶來愉悅的享受。但在對文學作品的審美上,卻不是這樣簡單。“審美情感不僅包含各種各樣的情感,遠非愉快一種形式,而且覆蓋感受的全部領域,既包含生理的感受,也包含心理的感受,還包含精神的感受,而遠非康德所說的一種感受形式。”從對體育的欣賞本身來看,它之所以能夠帶來愉快,所激發的感受主要在觀眾的生理和心理層面,即能夠伴隨賽場上緊張、激烈、刺激的比賽過程和運動員的出色表現,使自己產生血脈僨張的激情和心理上的亢奮感。對文學審美而言就相對復雜,嚴肅寫作與通俗文學、大眾文學因其不同的語言表達和敘事方式,為讀者提供著不同的審美感受,引起差異性的審美情感。
從創作原理上看,傳統通俗文學和后來的網絡文學共同遵循的“快感獎賞機制和美感誘導策略”,事實上就是引起讀者的快感。大眾文學書寫讓讀者產生快感的故事,“與深思熟慮的寫作不同,快感支配下的寫作,想象力更為飄忽,故事情節更趨向于奇異瑰麗,感受性更強,更訴諸讀者的生命體驗,而不是令讀者陷入思考”。這是嚴肅寫作與通俗寫作最重要的區別。很顯然,在引起讀者審美情感的層次上,大眾文學的審美方式與體育審美更加吻合,歸根結底這是一種處于淺表層次的快感,可以短暫地為讀者提供消遣性、娛樂性的審美享受——這是網絡體育競技類型小說流行的內在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