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花繁葉茂》看扶貧電視劇創作方向
反映貴州干部群眾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精神風貌的34集電視劇《花繁葉茂》,于上月月初在央視綜合頻道圓滿收官。該劇根據貴州省作家協會主席、著名作家歐陽黔森的報告文學《花繁葉茂,傾聽花開的聲音》改編創作,主要故事及主要人物都有原型。整部劇通過描述地處黔北地區的楓香鎮花茂村、紙坊村和大地方村等幾個村寨從貧困到小康再到“百姓富、生態美”的蛻變,生動刻畫了駐村第一書記和鄉鎮及村干部勇于擔當、忠誠奉獻的人物群像,是全國干部群眾團結一心奮力拼搏奔小康的生動縮影。
今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一大批反映此主題的電視劇陸續與觀眾見面,為此國家廣電總局還發布了《關于做好脫貧攻堅題材電視劇創作播出工作的通知》,確保好作品進入好平臺、好時段,實現最佳播出效果。《花繁葉茂》在央視綜合頻道開播后,引發觀眾關注和好評,更在豆瓣和嗶哩嗶哩獲得高分。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考量其亮點:
首先,喜劇風格令人耳目一新。該劇演員陣容中,邵峰、王迅、尚大慶等喜劇演員都曾登上央視春晚舞臺,深受觀眾喜愛,且各有特色。劇中扮演花茂村村委副主任妻子的張瑞雪,也是近些年嶄露頭角的喜劇新秀。喜劇演員的加盟為該劇錦上添花,也促成了全劇的喜劇風格,使其在呈現脫貧攻堅宏大主題的同時,多了份輕松和歡樂。
不難發現,近期多部脫貧攻堅題材電視劇都是喜劇風格,如范明主演的《我的金山銀山》、來喜主演的《遍地書香》等。這是一個可喜變化,表明電視工作者在主旋律題材劇創作上越來越注重風格多樣化。事實也該如此,脫貧攻堅雖是一項大任務、硬任務,但伴隨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鄉村處處可見發自內心的歡樂。對于電視劇創作來說,以喜劇筆觸描繪脫貧攻堅這場“大戲”,看似是拍攝風格的轉變,實際也體現出面對這一時代主題人們的自信與豪邁。
其次,平行刻畫,有主有輔地講述多位扶貧干部的故事,這是一種突破。本劇著重呈現的是花茂村駐村第一書記歐陽采薇的扶貧風采。歐陽采薇心系花茂,一心帶領村民脫貧致富,一干便是多年,最終在愛情與扶貧發生沖突時,舍棄愛情選擇繼續留在花茂扶貧,這是主線。不過,與聚焦一位扶貧干部的故事不一樣,劇中除了歐陽采薇以外,還同時刻畫了同一鄉鎮幾個村的第一書記。這樣不僅有利于體現鄉鎮黨委統一領導的作用,也使劇情更加豐富。如唐萬財、劉紅民、令狐大方三位村支書以及老支書等,都是一心為村民脫貧致富辛苦付出。放眼全國,脫貧攻堅的道路上有數不盡的扶貧干部扶貧英雄,他們構成了扶貧路上的人物群像。
此外,本劇在劇情設計上尊重現實,不回避矛盾,難能可貴。《花繁葉茂》中很多細節都比較貼近農村現實。比如第一集里,兩位新來的第一書記乘車前往村里,因當時未脫貧還沒修路,道路崎嶇不平,開車就跟開船一樣晃悠。還有劇中部分村民因怕花錢對“三改”有顧慮,因種地收入低紛紛要外出打工等情節,在實際生活中也有類似的情況發生。歐陽黔森認為,如果專門寫好人好事,導致一部劇沒有矛盾沖突,就不會好看。這部劇最大的沖突在于新舊觀念之間。鄉鎮干部和扶貧干部要多跟貧困戶交流,用真誠的感情和鍥而不舍的精神,既扶智又扶志,讓他們的思想觀念發生根本轉變。
當然,電視劇《花繁葉茂》的可貴之處遠不止上述這些,劇中,遍地金黃的油菜花、詩意的石板小道、充滿鄉愁的黔北民居等,構成了一幅幅美麗的鄉村畫卷,讓人賞心悅目。另外,在播出平臺上,該劇在央視和多個視頻平臺同步播出,受眾群擴大的同時也讓一些年輕網友愛上該劇。常有網友在彈幕里刷屏討論,甚至評論“從來沒想過會對一部扶貧劇這么上頭”。可見,真正的好劇是雅俗共賞、老少咸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