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土中國》研討會暨防貧減貧座談會在京召開
《厚土中國》研討會暨防貧減貧座談會現場
6月6日,由中國作家協會重點作品扶持辦公室、中國作家雜志社、中國太平洋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共同主辦的報告文學《厚土中國》研討會暨防貧減貧座談會在京召開。中國作協黨組成員、副主席閻晶明,國務院扶貧辦開發指導司副司長吳華,中國太保產險董事長顧越,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副總編輯呂淼,中國作家雜志社副主編高偉等參加會議并講話。李炳銀、董保存、徐可、李朝全、李青松、李國強、楊桂峰、王虓、蘇占偉、武博、徐國夫、郭大進、瞿世平等參加研討。研討會由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何向陽和中國太保產險黨委副書記張毓華主持。
閻晶明講話
閻晶明在致辭中談到,2020年是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在這一關鍵時間點研討《厚土中國》有著特殊的意義與價值。脫貧攻堅需要凝聚社會各方力量,是全黨、全國、全體人民的共同事業。《厚土中國》是中國作協重點作品扶持項目之一,圍繞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防止返貧的重要指示展開書寫,以保險業的“防貧保”為抓手和切入點,具體深入地敘述了國有企業在脫貧攻堅戰中發揮的強大力量與盡到的企業責任,體現了作家的責任意識,具有一定的啟示意義。
吳華談到,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局出發,將扶貧開發工作放在治國理政的突出位置,全面打響脫貧攻堅戰。當前,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打贏脫貧攻堅戰需要黨和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厚土中國》緊扣時代脈搏,緊貼現實生活,是一部契合時代需要、弘揚主旋律、展現脫貧攻堅成果的紀實文學作品。
顧越談到,打好脫貧攻堅戰,脫貧是基礎任務,防止返貧是最終目標。“防貧保”的誕生是政府治理和保險公司合作的典范,經實踐證明是可操作、可推廣、可復制的中國方案,它不僅在脫貧階段能夠有效發揮作用,還將在國家實現脫貧攻堅任務后就如何防貧減貧發揮更大的作用。
何向陽介紹說,圍繞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的中心工作,中國作協重點作品扶持辦公室設立“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主題專項,著力推動脫貧攻堅題材、農村題材文學創作,對這一進程中鄉村書寫的文學價值給予關注和引導。入選作品有對具有地域特點和民族特色的村、鄉鎮和縣扶貧脫貧成就的描寫,也有對鮮活典型的時代新人形象的塑造,全方位書寫精準扶貧中農村的現實變化,體現新一代青年的時代擔當。她認為,好的作品離不開創作者的“腳力”,《厚土中國》以扎實的田野調查作為基礎敘述了我國脫貧攻堅事業的成果。
閻晶明、顧越、呂淼為新書《厚土中國》揭幕
《厚土中國》作者丁一鶴
《厚土中國》作者毛永溫
與會專家認為,《厚土中國》是一部大數據防貧的報告文學作品,聚焦脫貧攻堅事業的多樣性發展,從“防貧保”的獨特角度展現了保險業積極響應中央號召,在防貧減貧工作方面的機制創新和手段創新,回答了大數據時代脫貧攻堅勝利后,如何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防止返貧,做到防貧路上不落下一個人。丁一鶴、毛永溫兩位作者以田野調查的方式,深入河北、湖北等有代表性的基層地區,以“解剖麻雀”的微觀視角,生動闡釋了“防貧保”為老百姓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展示了一線扶貧人員為打贏脫貧攻堅戰作出的巨大貢獻,以點帶面展現了我國扶貧減貧工作的成果,真實呈現了中國大地上發生的脫貧攻堅戰,在現實題材創作中具有較為重要的文學意義和現實指導意義。(文/李英俊 攝影:王紀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