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祁志峰 為陜西網絡作家找個“家”
20多年前,伴隨著《第一次親密接觸》一書的出版,文學與互聯網也開啟了“第一次親密接觸”,網絡文學應運而生。如今,網絡文學已經成為重要的文學現象,更是年青一代閱讀的重要文化資源。
“我平時也喜歡看網絡文學,比如《誅仙》《長安十二時辰》,有很多網絡作家寫得相當好……”對于住陜全國政協委員祁志峰的采訪,就從文學話題開始了。他的另一個身份是陜西天龍國際拍賣有限公司董事長。文學和拍賣,似乎相差甚遠。事實上,在去年的全國兩會上,祁志峰就提出要加強和促進網絡文學的健康發展。此后一年時間,他用實際行動讓相關提案在陜西落地、生根、發芽、結果。
到今年3月,我國網絡文學用戶規模達4.55億,較2018年底增長2337萬,占網民整體的50.4%。截至去年,僅一家公司向海外授權的作品就達到700余部。
去年全國兩會一結束,祁志峰便先后調研了位于杭州的中國網絡作家村和上海自貿區文創產業,這些讓他感觸頗深。陜西被稱為中國“文學重鎮”,在全國文壇有著令人矚目的驕人成就,以柳青、杜鵬程、李若冰和路遙、陳忠實、賈平凹為代表的“文學陜軍”更是中國文壇的高峰、旗幟。如何讓陜西的網絡文學也能夠依托“文學陜軍”的底蘊走向全國,是祁志峰幾次調研的目的。“陜西網絡作家數量在全國不占優勢,但是活躍度很高,而且陜西的創作氛圍和資源很豐富。”
回來后,祁志峰將思慮良久的想法付諸實踐——首先,在他的推動下,成立了陜西網絡作家協會,建立了文學創作基地。通過建立協會和創作基地,一方面,讓傳統作家能夠借助互聯網走出去;另一方面,讓網絡作家在傳統作家影響下,寫出更有深度的作品,更好地歌頌人民、歌頌時代,而不僅僅只是圖個熱鬧。”
預計到今年10月,位于灃東自貿新天地的陜西文學館就建成了,這是祁志峰最引以為豪的事,“文學館涉及三大板塊,歷史資料、紅色文學和現當代文學。作為一名全國政協委員,把這些事盡我所能地做好,無論對我個人還是社會,都意義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