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期刊是我們生命和時代的痕跡 ——2019全國文學內刊年會暨編輯業務培訓班總結發言
文學期刊是我們生命和時代的痕跡
《興安文學》編輯部主任傅嬈
我來自內蒙古興安盟。代表由興安盟文聯所主力的兩份文學期刊《興安文學》和《阿拉騰興安》。很多人對興安盟并不熟悉,興安盟的政府所在地烏蘭浩特市,意為“紅色的城市”,1947年5月1日內蒙古自治政府在這里成立,因此這里是中國民族區域創治制度的誕生地,有內蒙古延安“之稱,這是她的紅色基因。同時,位于內蒙古東北部的興安大地,擁有遼闊的科爾沁草原,壯美的大興安嶺森林,迷人的田園風光和濃郁的民族風情,山川秀麗,四季皆美,這是她的綠色生態。來到向往已久的魯院,在清靜雅致的環境中,感受著工作人員的熱情周到。感動溫暖,在此真誠致敬!
幾天的學習時光短暫,但意義深遠,受益非淺。從理論素養到編輯實務。從政治站位到藝術審美,從對基層文學生態狀況的分析研判到新銳軟件的應用拓展,極為資深權威的老師既給了我們高屋建瓴的方向引領,又提供了具體切實的業務指導,使我們的學養、辦刊思路得到了提升和豐富。
作為內刊編輯,我們都經歷過各種各樣的困境中,因一份熱愛而始終堅守,才有了我們今天的相聚,而這隆重又親切的相聚,為我們堅守的初心堅定了決心,提升了信心。特別是中國作家網搭建的廣闊多元的交流共享平臺,加強了溝通,溫暖了默默耕耘在基層文學戰線的赤子之心。今后要向吳義勤書記在開班儀式所提出的要求那樣,提高政治站位,負起意識形態主體責任,使文藝內刊成為黨的堅強文藝陣地,發揮好“文藝輕騎兵”的作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呈現精品佳作。拿到此次活動贈送的筆記本,看到扉頁上寫著巴金先生的教誨:“我愿意一點一滴地做點實在事情,留點痕跡。”我想,文學期刊就是我們生命和時代的痕跡,就是我們腳踩大地、仰望星空的有力證明,就是我們最初的初心和光榮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