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月亮
進入正月,年的氣息達到最濃。那月也從初幾的小芽兒,一點點豐滿,不知不覺間圓亮如鏡。在這寧靜祥和的氣氛中,人們迎來農歷一年中第一輪滿月,心中的欣喜是可以理解的。
人們對光亮有一種本能的敬畏,太陽自不必說,月亮可是舊時人們夜晚的眼睛和指針啊!尤其是朗明的滿月,又在春節喜慶團圓的濃濃氛圍中,就更使人興奮。一家人不管天南地北,雨隔雪阻,能夠在春節團圓,是一年中的幸事。故值此圓月團團、亮如明晝的元宵之夜,是要慶祝一番的。
得于圓月的啟示, 人們仿照月亮的形狀,早早制作了各種各樣的花燈,懸掛在門前和大街小巷;也早早做了飽滿香甜、圓潤如月的元宵,以喻示團圓的美好可貴和值得珍惜。
吃過香甜軟糯的元宵,人們紛紛來到大街小巷的最熱鬧處,觀賞動靜有致、美奐絕倫的圓月和異彩紛呈的花燈,春節和諧團圓的寓意被表達、渲染到極致,也把節日里人們接春納福的歡快情緒推向高潮。只有崇尚和平美滿、注重人倫幸福的中華兒女才有這種美妙的創意、恒久的堅持和虔誠的奉行。這是完全中國式的文化、中國式的祈福,中國式的和諧與狂歡。
想想還有哪個時段能比十五、十六圓月當空的這兩天,在時空與心理上慶祝團圓與喜慶更合適的呢?這是圓滿的吉日,也是傳遞和樂與幸福的良辰。于是,幾乎所有的人不約而同地到街上舞龍弄獅,擊鼓鳴鑼,釋放一年的激情與興奮。此時,千燈競放,皓月當空。人們聚在熱鬧處,觀燈賞月,圖的是熱鬧,看的是人氣。正是這種民俗成就了春節與元宵節的鮮亮美好。
“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弊屟﹣頊愐幌聼狒[豈不更好,這是天意,更是一種心理期盼。圓月、紅燈、白雪本身就是詩意的存在,把它們連在一起,不失為自然與人文相諧的另一個美好創意。
從臘月開始,不,原則上從冬至的那頓餃子開始,年味漸濃,至臘月二十三祭灶,那年也就翩然眼前了。幸福祥和的10多天,祭祀、祈福、串親、訪友,在一片喜悅中完結后,要有一個收尾。人們意猶未盡,一下子結束,彎拐得太陡,無法適應,需要一個儀式再表達、展示一下喜樂,然后與“年”揮手,回復常態。
春節走到此,便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那勤快的農人此后便脫了棉襖,為心愛的麥苗澆水、施肥,侍弄田畝;上班族也收了心,回到有些生疏的辦公室,正兒八經地盤算全年的大事了。春節大戲至此落幕,盡管還有稀疏的爆竹聲,春聯依然鮮紅,一些人家的燈籠依然掛在門樓。但畢竟春意漸濃,布谷傳唱,屬于忙碌的季節已悄然到來。
新的一年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