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情景組歌《紅色膠東》在濟南公演
近日,一部全面反映膠東紅色革命歷程,鑄紅色品牌,頌紅色膠東,傳紅色基因,揚紅色精神,融音樂、舞蹈、情景表演、戲劇串聯等為一體,由魯東大學藝術學院師生創作演出的大型情景組歌——《紅色膠東》,在濟南山東省委黨校震撼上演。
膠東是山東紅色革命發祥地之一,也是中國進行紅色革命最早的區域之一,中國共產黨膠東地方組織在帶領軍民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不懈奮斗的歷史進程中,創造出了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膠東紅色文化,錘煉凝結了內涵豐富的膠東革命精神,成為膠東人民引以為豪的寶貴精神財富。作為創建于這片紅色熱土上的膠東較早的高校,魯東大學十分注重凝結膠東駐地紅色文化,挖掘學校發展歷程中形成的特色文化,專門成立了膠東文化研究院,編輯出版了“膠東紅色文化”叢書和《紅色魯東》故事集,建立了校史館、書畫館和文學博物館,在地雷戰紀念館、膠東育兒所等建立了膠東紅色教育基地。大型情景組歌《紅色膠東》就是由魯東大學和煙臺市聯袂打造,以“忠誠與擔當”為主題,藝術而真實地再現了紅色膠東的黨建史、革命戰爭史、艱苦奮斗史、改革開放史和奮發筑夢史,跨界演繹了不同時期的紅色故事,走心動情地塑造了可歌可泣的英雄群體和先鋒模范。
組歌《紅色膠東》由《山呼海嘯》《山爹海娘》《山海筑夢》三個主體樂章,外加《交響引子》《序曲》《尾聲》共六個部分構成。在結構上,組歌以時間為縱向軸線,以近百年來膠東發生的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事件為樂章劃分節點;在體裁上,涵蓋了混聲合唱、小合唱、領唱合唱、獨唱、歌劇詠嘆調、詠敘調等形式;在題材上,兼顧點、線、面,既有人物,也有事件和故事;在風格上,堅持革命現實主義與革命浪漫主義相結合,既有黨領導的膠東子弟兵赴湯蹈火的慷慨犧牲,也有膠東兒女大支前、大參軍、大運兵、大調干的義薄云天,更有人性化地展現共產黨人的家國情懷;在情景上,力求用極簡化的舞美與道具,極致化演繹曲目承載的內涵、情感與意境;在戲劇角色串聯上,以紅色膠東的見證者和記錄者——著名作家峻青為原型,采用老少不同年代的新聞工作者,同一時空或跨越時空對話的方式進行;在語言上,追求道人情、講人理、感人心、勵人志,音樂語言準確生動而富有畫面感,既較好地描摹膠東特質化的紅色人文精神,又兼顧了受眾層面的欣賞需求。
舞臺上,大型情景組歌《紅色膠東》觸及靈魂的音樂,精彩紛呈的演繹,感人心懷的故事,深深感動著現場的觀眾,臺下不時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大型情景組歌《紅色膠東》總監制、魯東大學黨委書記徐東升演出后對記者說:“學校在大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傳播優秀當代文化的同時,將充分結合和利用自身及駐地紅色資源的優勢,創新紅色文化傳承模式,不僅要讓紅色文化成為高校開展德育工作的有效載體,而且要讓紅色故事和崇高精神,為高校黨建和思政課及主題教育提供滋養靈魂、滌蕩身心的‘活教材’。”
大型情景組歌《紅色膠東》由國家一級作詞、魯東大學藝術學院特聘院長曲波帶領的團隊和魯東大學藝術學院300多名師生共同創排。廣大師生不但將大型組歌《紅色膠東》作為紅色膠東文化藝術精品、煙臺城市文化名片來創作打磨,而且作為極其重要的政治任務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重要內容,他們繼承山東省二鄉師(學校前身)的紅色基因,發揚膠東公學(學校前身)等各個時期愛黨愛國傳統,以“紅色魯東”演繹“紅色膠東”,在創作中傳承,在排演中升華,彰顯了紅色傳人應有的境界、情懷、使命和擔當。9月29日在煙臺大劇院開始公演后,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