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網絡文學激情擁抱“現實”
如何打造更多現實題材網絡文學新亮點,成為河北網絡文學現實題材創作研修活動中的熱點話題——
讓網絡文學激情擁抱“現實”
近年來,我省網絡文學發展迅猛,成為文學舞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其創作題材也從最初的玄幻、仙俠、歷史等向現實生活延伸。新時代的網絡文學為何要強調現實題材創作?現實題材作品如何與讀者產生更多共鳴?網絡作家如何踐行社會責任和時代使命?在日前舉行的河北網絡文學現實題材創作研修活動中,記者圍繞這些問題進行了采訪。
做新時代的發聲者和記錄者
“經過20余年發展,中國網絡文學注冊作者已近1400萬人,簽約作者達68萬人,作品總量約2000萬部,讀者達4億多人。網絡文學已經成為主流文化的一部分。現實題材是網絡文學承擔更大時代責任的必然方向,也是時代與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中國作協網絡文學中心主任何弘認為,加強現實題材創作,是新時代的召喚,也是文學發展的內在要求。每個時代都有最具代表性的主流文學樣式,如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等,而網絡文學應該成為網絡時代具有代表性的主流文學樣式,“它應該像一面鏡子,表達現實經驗,觸及現實問題,做新時代有力的發聲者和記錄者。”
參加活動的業內專家認為,一方面,時代與行業發展呼喚現實題材網絡文學;另一方面,隨著移動互聯網發展,用戶對數字閱讀的訴求由淺向深、由短向長、由零碎向系統閱讀方向進化,早期的玄幻、仙俠等題材已無法滿足讀者需求,現實題材在網絡文學的復興正當其時。
“盡管原創網絡文學是從幻想開始的,但隨著網絡文學的發展,單靠幻想已經不足以支撐一個行業,也無法滿足讀者的精神需求。”中文在線內容總編、17K小說網創始人血酬有十多年從業經驗,他認為,目前無論影視作品還是網絡文學,都能明顯感覺到用戶對于現實內容的期待和喜好。
現實題材網絡小說《大國重工》作者、北京師范大學副教授齊橙則認為,隨著中國國力的增強,90后和00后讀者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大幅度提升,他們迫切希望看到反映祖國發展歷程的作品,而這批讀者正是如今網絡文學的主流讀者群體。
回到生活中觀察思考寫作
現實題材融合網絡文學的讀者需求導向,加上網絡文學及時反饋、隨時互動的傳播特點,進一步推動作者關切讀者訴求,回到生活中繼續觀察、思考、寫作,從而創作出更有信服力的作品。
從2008年在網上發表第一部長篇小說《人間仙路》至今,我省網絡作家何常在不斷探索,取得了重要收獲。其長篇小說《浩蕩》以幾位大學生的成長經歷折射深圳的發展軌跡和文化積淀,展現改革開放40年光輝歷程,先后入選中國網絡小說排行榜、全國優秀網絡文學原創作品推介名單。何常在深有感觸地說:“《人間仙路》是一部仙俠小說,它承載了我對文學的熱愛和幻想。但很快我發現,仙俠小說更側重于個人的內心表達,很難與讀者產生共鳴。隨著時代發展以及寫作日趨成熟,我開始關注現實題材,因為這樣的作品不僅能與當下生活同頻共振,也可以挖掘、思考社會問題,讓網絡文學承載更豐富的時代精神與文化內涵。”在他看來,為時代立言、為人民謳歌,是網絡作家成長成熟的必然結果。
我省網絡作家華東之雄從2012年開始從事網絡小說創作,目前正在起點中文網連載現實題材小說《大國航空》,講述我國航空工業發展歷程,點擊量過百萬。“我是一名軍事愛好者,從各種資料中,我了解到一架架戰機背后,凝聚著幾代科技工作者的汗水、青春甚至生命。”結合自身創作經驗,華東之雄認為現實題材創作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閱歷,選擇適合自己的題材。
血酬坦言,網絡文學與傳統文學在現實題材創作中沒有本質區別,都要求作者與現實社會緊密接觸,對人、世界乃至宇宙懷有敏銳的感知力。“創作要植根于生活,要把身邊大爺大媽、鄰家小妹的訴求寫出來,變為讀者可感知的情境與情感內容。在創作過程中還要保持真誠,小說具有虛構性,但情感是不能被欺騙的,這一點非常重要。真誠面對生活,用心體察人生百態,筆下的文字才能吸引、打動讀者。”
以佳作培根鑄魂滋養人心
據不完全統計,我省目前注冊網絡文學作者約3萬余名,簽約作家2000余名,除專職網絡作家外,還包括公務員、教師、醫生、護士、技術工人、自由職業者等兼職網絡作家。他們依靠自己的勤奮和智慧,潛心創作,在全國網絡文學界產生了廣泛影響。包括何常在、夢入洪荒、成龍、隨輕風去、希行、錄事參軍等在內的眾多網絡作家,與閱文集團、中文在線、阿里文學、騰訊文學等知名網站簽約,并擁有海量粉絲。這其中包括廣大的青少年讀者,他們正處于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形成和確定的關鍵時期。因此,網絡作家作為當下重要的文學創作群體,更應該擔負起啟迪思想、陶冶情操、溫潤心靈的職責,承擔起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自覺講品位、講格調、講責任,推出更多具有歷史底蘊、充滿時代氣息的優秀網絡文學作品,以佳作培根鑄魂滋養人心。
來自滄州的納蘭若夕結合自己的創作說:“這幾年我走進家鄉,親近泥土,講述河北故事,盡己所能把心中美好的光影和情感傳播出去。”其小說《陳可樂奮斗記》,取材于滄州90后青年回鄉創業故事,目前已入選中國作協重點作品扶持選題,同名電視劇正在籌拍中。
在我省網絡作家夢入洪荒看來,網絡文學除了反映百姓生活,還應該傳遞社會正能量。在《至高使命》等作品中,他巧妙地將國家政策、傳統文化等融入跌宕起伏的故事中,用積極向上的價值觀潛移默化地影響讀者。他說:“在風起云涌的時代潮流中,既有大氣磅礴的中國故事,也有平凡樸實的無名英雄,這些都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寫作素材和廣闊的創作空間。網絡作家應該深入生活,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展現中華民族豐富的文化內涵和精神世界,為繁榮文學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