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高屋建瓴寫春秋 ——張勝友報告文學創作掠影
    來源:中國作家網 | 蘇浩峰  2019年11月05日14:45

    對于今天的讀者(特別是文學愛好者)來說,張勝友這個名字并不陌生。因為由他總撰稿的政論片——影視報告文學,時常在央視黃金時段播映,不乏振聾發聵之作,遠的如《歷史的抉擇》,近的如《百年潮 中國夢》。也許,不少年輕人不知道,曾幾何時,張勝友曾經是馳騁于中國報告文學創作領域的一員驍將,做出過非凡的成績和貢獻。

    一鳴驚人試啼聲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思想解放之風乍起,百花齊放的文藝春天讓作家藝術家創造力空前勃發。剛剛經過上海灘大學校園思想解放思潮洗禮的張勝友,躍躍欲試,想以自己的創作擁抱歷史新時期。其時,報告文學這支文學輕騎兵,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闖入文壇。社會急劇變化,新鮮事物層出不窮,亟待作家去反映去表現。已有十年文學創作經驗的張勝友,裹挾著復旦大學中文系浸染中獲得的膽與識銳氣,試圖以新鮮的文字和真誠的情感,急匆匆興沖沖地提起筆來大聲吶喊,呼喚被虛偽的理性所壓抑的人類之愛和大自然之愛。

    說來也機緣湊巧,張勝友一踏進光明日報社,就接受任務到遼寧采寫文藝團體體制改革的長篇通訊。經過十多天的奮戰,一篇觀點大膽、立意新穎的作品《一包就靈——改革帶來了希望》寫成了,并且是以通欄標題整版的篇幅在《光明日報》頭版刊登出來。此文一炮打響,在全國文藝界引發了一場不大不小的“地震”。其后,張勝友的創作一發不可收,一篇篇謳歌改革、揭示改革中出現的問題的長篇通訊在《光明日報》等重要報刊發表。這種連續“轟炸”效應所產生的社會反響,給作者以極大的信心和力量。記者的工作特點,又給他迅捷反映急劇變化的社會生活帶來種種便利。有了實力和條件,張勝友躍馬橫戈向著報告文學“山頭”發起沖鋒。

    在考上大學之前,張勝友是個“沉默”的人。大學期間的知識充實,尤其是視野的開闊,讓他如鯁在喉,有了放開喉嚨、高聲呼喊歌唱的強烈欲望。他的前期乃至中期的作品,可以看做他那被壓抑過久的生命的爆發,部分作品還可以看做是對人生旅途中不能忘懷的“愛”(包括愛情、親情、友情及其他人間之愛)的直接或間接的憶念和擁抱。甚至可以說,作者是在“信仰大潰散”的年代之后,苦心孤詣地尋索某些基本的精神依托。不論是沉默還是爆發,都是其心中的悲壯之歌。

    守正創新雙兼顧

    張勝友報告文學創作,起步于他多年的試筆、反復的思想磨礪、積累了豐富的生活經驗之后,并且發軔于中國當代作家勇于創新大膽超越、報告文學新軍正以“驕子”的姿態馳騁于中國文壇的年代,因此起點高,拓展快。短短幾年,光是在他同胡平合著的報告文學作品中影響較大的就有《歷史沉思錄》《世界大串聯》《東方大爆炸》《命運狂想曲》《在人的另一片世界》等十篇。引起研究者特別關注的是,他自己創作的近三十篇報告文學作品,譬如《飛到聯合國總部的神奇石塊》、《擎起達摩克利斯劍》、《力挽狂瀾》、《讓汶川告訴世界》、《天網恢恢》等力作,更能顯示作者特有的氣勢與力道。

    真實性是報告文學的生命線和鐵的法則。當報告文學失去了虛構的權利而只能在事實真實的法則下進行創作的時候,人物的形象性和典型化程度對于它來說,就不再像小說那樣重要和必不可少了。虛構、想象和聯想等等,是實現典型功能的基本手段,但不是唯一的手段。文學創作實踐反復證明,并非凡是典型都只有虛構一途,不少敘寫真人真事的作品也塑造出具有典型意義的文學形象,譬如《哥德巴赫猜想》成功地創造了陳景潤這樣一個時代典型。張勝友筆下的《在人的另一片世界》《命運狂想曲》《升騰的大地》等篇章,就是這樣成功塑造出一個個活生生的人物典型——鄧樸芳、雷宇、彭培根,等等。

    在典型塑造中,“小說家的功力主要顯現在藝術創造上,而報告文學家的本領則主要在藝術選擇中得到顯露”。而藝術選擇的關鍵,首先在于作家能否發現具有典型意義的原型。如果原型本身包含著某種典型意義,那么只要經過作家精細的典型化處理,原型就會轉化為典型。社會生活和真人實事從來不乏精彩、生動和深刻。改革開放之初,時代風云瞬息萬變,實際生活的奇特現象層出不窮……張勝友以記者的新聞敏感和作家特有感悟,從這里面不少出人意表的東西中捕捉寫作素材,捕捉那些“連結著社會神經的題材人物”。他往往慧眼獨具,涉足一般作家未曾染指的生活領域,攫取一般作家未曾發現的生活秘密,真正做生活與創作的有心人。

    張勝友的創作中可以尋跡中國報告文學流變的歷史。自上世紀八十年代后期以后,報告文學在文學形象的感性與啟蒙反思的理性中間找到了一個平衡點,更加開放題材的選擇和文史哲的高度融合,使報告文學呈現出煥然一新的景象。這一階段,張勝友創作了《讓汶川告訴世界》《北川重生》《天網恢恢》等作品,這些作品在審美嬗變和風格創新方面都有新的建樹。譬如《讓汶川告訴世界》這篇作品里,張勝友采用了小說式的開場,引人入勝。通過對與報告對象相關的人物視角切入敘事本體,并融入了戲劇獨白式的表達,這種強化了的文學性表達使得他作品的審美境界又上一個新的臺階。作家的使命感,使得張勝友的創作不只停留于“實話實說寫春秋”的層面,還得進一步揭示其中的意蘊。如果說《讓汶川告訴世界》向世界宣告一種現代執政理念,表現出一個國家在面對巨大天災時的危機意識和危機處理能力,那么《北川重生》則揭示了家園新生的強大內生力和驅動力。這里蘊含的中國精神和中國效率,足以令世界為之震驚、為之傾倒。

    不斷進行藝術嘗試,張勝友視之為寫作中的一大樂事。探索是艱苦的,但樂在其中。如果說他筆下成篇的作品多是長篇巨構,那么《天網恢恢》篇幅之短則令人耳目一新。讀者從中可以領會到以小見大的藝術魅力:小作品也同樣能夠反映大時代、敘寫大事件、表現大主題。在這里,張勝友在追求熾烈的時代性的同時,也在嘗試報告文學創作中散文寫法的別一樣的藝術效果。

    翰墨點點連廣宇

    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開闊了中國人的眼界。中國人已經不再滿足于孤立地思考自己民族、社會、個人的命運,而是把一切社會現象置于世界潮流和歷史潮流的大背景下加以考察。整個民族這種嶄新、開放的思維方式和價值取向,無疑要以某種形式呈現出來。在新聞媒體囿于自身體制和機制,小說創作又忙于文體實驗而無暇顧及現實矛盾的特殊時段,報告文學異軍突起獨樹一幟,以“時代的報告”的時效性和文學形式的感染力,將歷史使命獨攬于自己肩上。

    曾經引發社會轟動效應的《歷史沉思錄》和《世界大串聯》,前者寫當年紅衛兵在國內的“革命大串聯”,后者寫的是當年洶涌而來的出國潮??墒?,作者并沒有孤立地就出國寫出國,而是將出國潮同當年紅衛兵運動聯系起來寫,挖掘其內在聯系,揭示我國改革開放初期出現的人才與體制的深刻矛盾。就這樣,張勝友等青年作家發揚光大了報告文學關注社會、干預生活特有功能的傳統,扭轉了當時業已形成的小說化傾向,極大地開拓了作家思考現實和表現生活的視野,把對于一個(或一些)具體人物具體事件的微觀研究,擴展為對于某一類社會現象、某一類社會心理的宏觀把握,從而開創了全景式的考察社會問題的報告文學創作新格局。這種可稱之為“時代大報告”的作品,不再拘泥于人物命運的曲折歷史的生動再現,不再停留于人物性格的獨特意義的形象描繪上,而是全方位多側面地把藝術觀照的根須肆無忌憚地伸向社會的每一個角落,伸向深不見底的生活海洋,山吞海喝地攝取各種養分,繼而以簡潔敘寫的方式提供大量的信息,以宏觀探究的方式實現對整個社會的診斷,并且以啟迪人們心智的方式,為讀者創設一條誘人深入的而無現成答案的求索之路。

    新時期以來,中國報告文學在體裁、觀念、形式和性質等方面發生了許多新的變化。張勝友緊跟文學變革的潮流,專注于震撼力最大、影響最為深遠的“問題報告文學”創作。社會問題報告文學作品與之前相比,無論是在內容選取還是在主題取向方面都更富于批判性。作品的深刻意義源于作家對社會、歷史體悟的深刻性,問題報告文學深入人心就是因為它代表中國知識分子借由文學來表達對社會的關切、對現實的介入和對良知的守望。以張勝友的報告文學作品《擎起達摩克利斯劍》為例,它寫的是改革開放初期以南中國及中原地區為主的走私進口汽車事件。全文采用全景式的展現,以一人一事的連續推進把改革過程出現的消極現象寫清、寫透。張勝友問題報告文學作品的另一個特點就是敘述者出鏡干預敘事,即以評論的方式對問題事件進行反思。關于《擎起達摩斯利斯劍》里的問題事件,作家對其產生的原因和消極后果作了深刻評說:“筆者寫到此,卻不免有些悲涼有些遺憾”,“人民共和國的改革列車,在整個社會準備不足的原野上奔馳,既有突破堅冰的壯闊,又有關山阻隔的艱難,以至于新舊體制轉軌的非常時期,在這片浸染了權力欲的黃土地上不可避免地滋生出官民勾結、官商勾結、內外勾結的毒菌,嚴重腐蝕著國家機器的清廉”,“倘若人民手中永遠高擎著一柄法律的達摩克利斯劍,那時,我們將收獲一個國家的法治秩序的勝利!”由此可見張勝友報告文學作品的批判性與前瞻性。這篇作品寫于上世紀80年代,足見作者思想特別是那強烈的反腐敗意識和法治意識是何等超前!

    針砭時弊寓真情

    雖然張勝友的創作涉足過多種體裁,但是他最傾心于非虛構文體。他在非虛構文學創作領域不僅興趣濃厚,更展示了非凡的創作才華。這種展示,首先是在報告文學方面。報告文學是一種以社會關懷為主旨的文體,和散文一樣它有著豐富的文學表情,但它更著眼于現實生活本身,兼具新聞性和社會性。隨著改革開放的快速推進,張勝友的文學主體意識完成了從自發到自覺的演進,更多地敞開襟懷,飽含熱情地以個人的方式追尋文學作品的審美意義。張勝友1982年完成的報告文學作品《飛到聯合國總部的神奇石塊》就充分體現了這一點。

    除了回歸本體的文學性之外,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報告文學逐步開始強化其作為文學藝術的啟蒙精神和批判功能?!睹\狂想曲》這篇關于“汽車狂潮”的報告文學,就是最典型的寫在當下、批評現實、啟蒙時代的作品?!睹\狂想曲》記述了主人公雷宇在海南島大搞進口汽車的始末,張勝友客觀地書寫著這段故事,并用辯證的態度理解這場改革風波中出現的人物奇觀——雷宇,一個失敗了卻沒有倒下的改革者。作者直接站出來疾呼:“是不是也可以給失敗的改革者冠上這樣一個稱呼:無罪的罪人呢?”這種對歷史的總結方式在之前的報告文學里是不常有的,它拋棄了完全贊頌式或是純粹批判式的表達方式,而是對歷史人物給了一個更加公正、客觀的評價。其實,作品主人公雷宇的戲劇人生何嘗不是中國改革陣痛期的縮影?對于在特殊時代里改革者難免會走些彎路的現象,張勝友以一名社會觀察家的身份給予充分的理解和包容。

    言利則言之利,毫無虛言媚語;言害則言之害,絕不閃爍其詞。其作品像飛鏑響箭,所指十分精準,往往一矢中的。在揭露社會弊端時,他的筆猶如手術刀,十分犀利,乍看無情卻有情。因為他多次說過:“我是中國改革開放這場偉大社會變革的見證者、記錄者、參與者和直接受惠者?!睆倪@個立場出發,他的歌頌與批判都是源于“愛”——愛之深所以痛之切。

    劇烈變動的現實生活隱含著深刻的意蘊,這誘使以深刻反映現實為己任的作家(如張勝友),不再迷戀于生活表層的燦爛,不再躑躅于因為文學論爭而無所適從的十字路口。時代的重大景觀、社會重大矛盾和人們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迫使他們急匆匆興沖沖地提起筆來。他們不再滿足于描繪“當前的現實”,而是更多地將筆觸深入到“過去的現實”——歷史的縱深處;他們也不再滿足于對“生活現實”的觀照,而進一步審視起“心靈的現實”來,從而將對外在物質世界的“鳥瞰”與對內在心靈世界的“內窺”結合起來,達成全方位反映現實生活的境界。此刻,張勝友驚異地發現,歷史的力量何其巨大而難以抗拒,心靈現實何其廣闊而深不可測!終于,他終于像哥倫布發現新大陸那樣,發現了宇宙般遼闊深邃的生命意識。而生命這奇妙的東西,又是如何從平凡有限的人生情境和日常生活的地平線升起,經由溝溝坎坎風風雨雨,最后歸于壯烈后的平靜。此間的詩境令人沉吟不休,也讓人警醒奮起。張勝友有一個悲苦的少年和一個掙扎的青年。盡管從痛苦的年代走來,作者卻極少以憤怒的血淚點染文字,而更多地以深沉的情感、超越時空的隱喻和象征,去撥動人們的心弦?!安槐跓o食,不悲身無衣,所悲忠與義,悲甚則哭之?!北啦槐?,這是理性的覺醒,是張勝友思想行為及其作品思想內容的又一個顯著特點,也是其難能可貴之處。

    恢宏氣勢如飛虹

    在報告文學這一藝術園地里,張勝友將改革風云系于筆端,從大眾關注的重大社會問題中擷取題材,選擇獨特的視角,大筆揮毫潑墨,譜寫一支又一支響徹寰宇的時代壯歌暢曲,展示了極為廣闊的思想藝術天地,具有不同凡響的氣勢美。張勝友的作品最顯著的特點,即是大題材、大主題、大架構、大場景、大氣勢。西方文論家在論及19世紀歐洲浪漫主義詩歌創作時,贊美其“口氣大、力氣大、才氣大”。借用這樣的評語來評價張勝友影視政論作品創作,我想并不為過。難能可貴的是,其針砭時弊之作,往往煥發著一種非同凡響的磅礴之氣,更如黃鐘大呂,振聾發聵,具有極大的沖擊力和震撼力。當然,作者還很好地處理作品中宏觀與微觀的關系,極力追求以小見大的美學效應。

    張勝友的報告文學作品,因其極富于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而獲得明顯高于普通作品的思想震撼力和情感感染力。作者借文學所表現的,不只是個人的生活和命運,也不只是個人的追求和生存價值。作者筆下奔涌的,是感時憂世的思想潛流,是力圖激起國人奮發圖強的感情激流。因此,在其作品中反復展示的,是對于能夠推動歷史前行的先進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態度的極力肯定,是對于阻遏社會進步的落后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態度的堅決否定。一句話,對于真善美的真誠呼喚和對于假惡丑的無情鞭打,這便是張勝友報告文學創作的出發點和歸宿處。這種是非觀和悲憫情懷,可以從張勝友悲苦的少年時代和掙扎的青年時代——社會底層生活經歷中找到根源。

    跳離慣常的微觀視野,進入宏觀觀照領域的全景式報告文學,寫作上遇到的最大障礙,莫過于材料的組合和結構的設計。藝術結構所追求的,不外乎材料組合的有序性和有機統一性。創作于20世紀80年代的兩部作品,在結構藝術上值得一提,它們是《歷史沉思錄》和《世界大串聯》。前者從作者在吉安橋頭沉思起筆,終止于作者在井岡山的亂石荒草墓地憑吊紅衛兵之際,落筆時處處依托于井岡山。這種結構布局,形成了作品外在的形式、線索與內在的思想、氣韻的一致性和連貫性,作品結構嚴謹,各章節密不可分,各接榫處無懈可擊。后者從橫向將作品中四個分立的典型人物作平行組合構成主干,其他零散的材料粘附于這一主干之上而無節外生枝之嫌;從縱向看,則由一條提綱挈領的關于出國過程的線索貫穿其間。整部作品顯得宏觀完整嚴密、微觀清晰明了,在單純之中富于變化,灑脫自如而無堆砌之虞。以上兩部作品在藝術上的成功,顯示出作者舉重若輕地構筑大題材大作品的藝術才華。毋庸諱言,在少數作品中,作者在處理材料時,毛舉細故,擇焉而不精,失之于“粗放”。這是當時許多新進報告文學作家較為普遍的藝術失誤,非張勝友所獨有。

    狂飆突進唱大戲

    趨之若鶩地創作和閱讀報告文學,是那一時期非常耀眼的文學景觀和文學時尚,想要嶄露頭角殊為不易。張勝友憑借敏銳的觀察力和較高的藝術悟性,在那場文學競賽中游刃有余,成績斐然,并且在不少方面拔得頭籌。他以海天般的開闊視野和天馬行空般的敏捷思維,抒寫歷史與現實交匯、中國與世界接軌的恢弘壯麗的時代畫卷;以大無畏的藝術氣魄直面社會人生,描繪了足以反映世間百態和人生實相的精致多彩的生活圖景。這些特色鮮明的作品,多能透過歷史的煙霧和凝重艱辛的生活畫面,實現對于生活底蘊和人生精義的深刻表達,從而引領讀者超越作品的形象和意象,進入到對于歷史精神和哲理意蘊的領悟。因此,張勝友的報告文學作品,讀者面寬,粉絲多,影響大,不少作品曾產生轟動的社會效應。

    張勝友經歷過中國當代報告文學文體最輝煌的時代,也承受過盤整時期界內界外對于這一文體存在的質疑。此時,張勝友審時度勢,追蹤并捕捉非虛構文體新的發展機遇,以自己的創作,倡導理性批判與審美文化表達相融合,以自己的創作實績,維護報告文學的形象和地位。

    看似尋常最奇崛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p>

    張勝友是從社會底層掙扎、打拼出來的杰出人才,既是個人奮斗的典型,又是時代的產兒。他集記者、出版家、文學家、政論作家等多重身份于一身。在文學方面,他既是文學事業(文學活動)不倦的組織者,又是文學作品勤奮的書寫者。三十多年前,張勝友以飽含憂患意識、富有批判鋒芒的報告文學作品在中國文壇嶄露頭角;二十多年前,他又以極具思辨性和前瞻性的影視報告文學(政論作品),再度飲譽文壇,為當代中國非虛構文學的歷史寫下新的一頁。在出版業方面,他是改革開放忠實的擁護者和卓有成效的實踐者,特別是在作家出版社任職期間,他像一匹黑馬,以一己之力獨闖文化體制改革與意識形態交匯的敏感領域以至于某些“禁區”,成為新時期引領中國出版業改革的第一人,成為名副其實的功勛卓著的出版家。有評論家稱譽道,張勝友是“一位以報告文學和影視政論片創作獨樹一幟的作家,一位在文化體制改革領域闖出新路的踐行者,一位享有‘改革作家’美譽的時代弄潮兒”。

    在文學書寫方面,他涉足許多文學樣式和體裁,而數量最多的無疑是紀實文學——非虛構文學。其中,著力最大、成就也最大的正是報告文學,以及其后的影視報告文學(政論片)。改革開放為有志者提供了飛翔的天空和馳騁的舞臺,張勝友實現了“大學夢”,當上大報記者,寫出了擁有眾多讀者、產生過轟動效應的報告文學作品,創作了獨樹一幟的、有全國影響的影視報告文學——影視政論片,實現了少年時代的“作家夢”。

    張勝友是一位有追求有理想、有智慧有品格的作家。因為有追求,在心靈深處擁有廣闊的夢想;因為有智慧,在時代舞臺展現獨特的品格。張勝友四十多年來的文學創作實踐,碩果累累,影響全國,波及海外……這一切,都對他的夢想和智慧進行相當完美的詮釋,在時間和空間上,奠定了成功的基石。 

    99热精品国产三级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影视 | 99精品国产99久久久久久97 | 欧洲精品99毛片免费高清观看| 亚洲午夜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一区在线观看你懂的|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网| 精品97国产免费人成视频| .精品久久久麻豆国产精品| 三上悠亚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品善| 亚洲av午夜福利精品一区| 欧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任我爽橹在线精品视频| 亚洲级αV无码毛片久久精品| 亚洲综合久久精品无码色欲| 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久久久久网站| 国产精品电影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婷婷国产综合精品| 精品久久久久久国产三级| 亚洲精品国产首次亮相| 久久在精品线影院精品国产| 亚洲一区二区精品视频| 久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96| 99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直播|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五级| 亚洲精品福利你懂| 亚洲精品综合一二三区在线|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专播下 | 久久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久久久91人妻无码精品蜜桃HD | 亚洲精品午夜国产va久久| 久久精品九九亚洲精品天堂|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7777|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免费 | 精品无码中出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R级最新在线观看| 女人国产香蕉久久精品| 色欲麻豆国产福利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