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元寶”的前世今生 ——記寧波東門口出土“揚州元寶”銀錠
    來源:文匯報 |  馬濤  2019年10月25日08:38

    寧波博物館藏元代揚州元寶銀錠(背面)

    明嘉靖寧波府志地圖(局部)

    受古裝影視劇影響,在大多數今人的印象中,“元寶”是我國古代金銀貨幣的代名詞,更是象征財富、有著吉祥寓意的文化符號。時至今日,“元寶”依舊經常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它有著固定的形狀,是一種中間凸起呈圓形、兩端高高翹起的橢圓形金銀塊。但其實,古代被作為貨幣的元寶并非完全如此,錠形多種多樣,且大多是以束腰形為原型加以局部變化而成。之所以會演變成如今的模樣,究其原因,或許是它原本的形狀與棺槨相似,為人所忌。

    早在初唐武德四年(621年),高祖李淵廢五銖,新鑄造“開元通寶”錢。“開元”取開啟新紀元之意,而百姓有取其碩大、貴重之意,故意將其旋讀為“開通元寶”,但這并非官方本意。“元寶”一詞應用于貨幣,可追溯到安史之亂時(759年)史思明在洛陽所鑄的“得壹元寶”和“順天元寶”銅錢。其中“順天元寶”是由“得壹元寶”改制所得,僅間隔數月,可以說這兩種錢是同一時期鑄造發行的一種占領區貨幣。盡管它們的通行時間很短,但“元寶”一詞卻得以保留,五代兩宋遼金元時期的銅錢錢文就常以“元寶”為名。

    “元寶”一詞與金銀發生聯系,則要晚許多。《元史·楊湜傳》記載:“至元三年(1266年),以湜為諸路交鈔都提舉,上鈔法便宜事,謂:‘平準行用庫白金出入有偷濫之弊,請以五十兩鑄為錠,文以元寶’,用之便。”與此前銅錢上的錢文不同,這里的“元寶”為大元朝的寶貨之意,這也是截至目前發現的銀錠“元寶”的最早文字記載。

    目前所見最早的“元寶”實物是上海博物館藏的至元十三年(1276年)“揚州元寶”銀錠,該錠長14厘米,首寬9.8厘米,腰寬5.8厘米,重1876克,銘文有三行,分別是:“揚州行中書省五十兩監鑄官萁至元十三年”、“庫官孟珪口口官王”、“口銀庫子其成銀匠侯倉明”。另據文獻記載,至元十三年元軍平宋回返揚州,丞相伯顏號令搜檢將士行李,所得撒花銀子銷鑄作錠,每重五十兩。歸朝獻納世祖,大會皇子、王孫、駙馬、國戚,從而頒賜或用貨賣,所以民間有此錠也,朝廷亦自鑄(《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匯編食貨志,銀部匯考二銀錠字號條)。因該銀錠在背面鑄刻有 “元寶”兩字,自此銀錠亦被稱為“元寶”。

    到了元代,相傳元世祖忽必烈建都上都城(今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正藍旗境內)后,曾想仿效宋朝以銅錢為主要流通貨幣,但有大臣勸阻道:“銅錢乃華夏陽明政權之用,我們起于北方草原地區,屬于幽陰之地,不能和華夏陽明之區相比,我國適用紙鈔。”忽必烈深以為然,便決定取而代之,在漢地大量使用紙鈔(中統鈔、至元鈔、至正鈔),金銀則多被運往西亞地區用于商貿(實際上應為蒙古統治者對漢地的一種經濟掠奪,陰陽之論僅是為其行為的合法性背書)。至元十九年(1282年),中央政府下令將各地平準庫中的金銀悉數收繳國庫,并頒布《整治鈔發條畫》嚴厲打擊民間的白銀流通,強制百姓將手中白銀全部兌換成紙鈔,還鼓勵百姓檢舉、揭發私自收藏和使用白銀的人。因此這種“揚州元寶”在當時就流通不多,現如今更是存世極其稀少。據不完全統計,現存僅十余枚,且大多為傳世的藏品,其出土環境已不可考,故而出土信息明確的“揚州元寶”,其研究價值就更加非同一般了。

    2002年5月23日上午,建筑工人胡某在寧波天一廣場(東門口)建設施工的過程中,挖出了大小不一的18枚古代銀錠,他用水沖洗這些塊狀金屬后,便帶回工棚藏匿起來。當天下午5時許,海曙公安分局靈橋派出所聞訊即赴現場查看,并傳喚了胡某,經過耐心教育,當晚8點多,胡某才交代了藏匿地點,塊狀金屬當即被公安機關收繳,并于次月移交文物部門,2015年正式入藏寧波博物館。后經清點、鑒定,這18枚銀錠包括了4枚50兩銀錠和14枚25兩銀錠,部分銀錠刻鑄或戳印有銘文“元寶”、“花銀”、“金花銀”等字樣。其中就包括了一枚珍貴的“揚州元寶”銀錠(現為寧波博物館藏國家一級文物)。

    這枚“揚州元寶”長13.6厘米,首寬9.8厘米,腰寬5.8厘米,厚3.4厘米,重1888.3克,正面銘文大多漫滅不清,通過顯微鏡也只能確定“至元十四年”五字,但背面“元寶”兩個大字清晰易辨識,據此確定其為元代“揚州元寶”,毫無疑問。

    在此之前,1956年,江蘇句容縣赤山湖畔出土過兩件元錠,其中一件為此類銀錠;1983年,遼寧朝陽西澇村出土過一件;1988年5月,上海金山縣干巷鄉寒坪村出土過一件;2000年,內蒙古出土過一件。另外,上海博物館、黑龍江省博物館、中國財稅博物館也各藏有一件。可以看出,“揚州元寶”銀錠的出土范圍非常集中,即僅在鑄造地——揚州周邊的長三角地區和當時蒙古貴族活動最多的中國東北地區出土。據此可知,“揚州元寶”的流通和使用的范圍在當年十分有限,很可能就和文獻中記載其白銀來源和用于小范圍賞賜之功能有關。

    此次在寧波的發現進一步明確了“揚州元寶”銀錠的使用和埋藏地域范圍。此外,與這枚“揚州元寶”同出的其它17枚銀錠全部為明代“金花銀”或“花銀”。“金花銀”,本意指成色絕佳的白銀。明正統元年(1436年),政府下令江浙、湖廣等地區的米麥等田賦都可用白銀折納,隨著田賦折銀的推廣,“金花銀”這一稱呼逐漸變成對所有折糧銀的總稱,多進入內府庫,用于皇帝賞賜和官員薪俸,“金花銀”成為明代最重要的財政收入之一。金花銀錠種類多樣,其形制多呈現弧首束腰、兩端微翹的形態,與此次寧波東門口出土的銀錠完全一致。參見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刊行的《寧波府志》地圖,此次出土地——東門口寧波天一廣場恰巧位于明代寧波府布政司衙署所在地范圍內,布政司正是明代主管民政、財政、田土、戶籍、錢糧的官方機構,故而此次出土的18枚銀錠最大的可能性應為明代官府征收的田賦折銀,即稅銀。這從側面說明了元初的銀錠在明代依然可以正常流通使用,未被回爐重鑄。

    此次發現包括元代“揚州元寶”在內的這批銀錠是歷年來寧波地區發現數量最多的一批,是研究元明經濟史、貨幣史和寧波地域文化的極重要的實物資料,意義非凡。

    (作者為寧波博物館館員,本文得到浙江省文物保護科技項目“腐蝕脆弱銀質文物的保護處理研究——以寧波天一廣場出土元明銀錠為材料”資助)

    国产精品麻花传媒二三区别| 日本精品久久久久护士| 精品视频国产狼人视频| 国产精品v片在线观看不卡| 国内久久精品视频| 亚洲mv国产精品mv日本mv| 国产成人亚综合91精品首页| 精品调教CHINESEGAY| 香蕉在线精品视频在线观看2| 国产精品香蕉在线| 国产亚洲精品观看91在线| 国产乱人伦真实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视频网站你懂得| 久久99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日本五区在线不卡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ⅴa在线观看| 久久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小黄鸭| 污污网站国产精品白丝袜| 久这里只精品99re66|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三级| 9久9久热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老女人精品视|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无码欧精品亚洲日韩一区| 中文字幕精品亚洲无线码一区应用| 精品免费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成人va在线观看| 国内精品伊人久久久久av一坑| 国产产在线精品亚洲AAVV| 中文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久久永久免费人妻精品下载| 国色精品va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免费精品国产自产拍在线观看| 久久久国产精品va麻豆| 亚洲日本久久久午夜精品| 久久久久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一区二区亚洲精品精华液| 在线电影国产精品| 一本大道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 精品乱人伦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