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小芊:在第六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會議上的講話
在第六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會議上的講話
(2019年10月14日)
錢小芊
各位代表、各位來賓:
在全國各族人民喜慶新中國七十華誕的熱烈氣氛中,由中國作家協會和國家民委共同主辦的第六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會議今天隆重召開了!這是我國文學界的一件盛事。在此,我代表中國作家協會,向出席本次會議的少數民族作家代表和各位嘉賓,表示熱烈的歡迎并致以誠摯的問候!向各位老作家、老同志表示崇高的敬意!
少數民族文學工作既是文藝工作,也是民族工作,在我國社會主義文學事業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重要的作用。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和關心文藝工作。2014年10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高度,深刻闡述了文藝的地位和作用、文藝工作者的使命和責任,總書記的這篇重要講話,是指導新時代中國文藝發展的綱領性文獻。這五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文藝工作發表重要講話、作出指示批示,系統回答了什么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和怎樣發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的一系列重大問題,對推動我國文藝事業繁榮發展提出了明確要求,做出了全面部署,是我們做好新時代文學工作的行動指南和基本遵循。
與此同時,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新時代民族工作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深刻分析和回答了民族工作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面臨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為創新推進新時代民族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在前不久召開的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堅持準確把握我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基本國情,把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作為各民族最高利益,堅持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他強調,文化認同是民族團結的根脈,堅持文化認同是最深層的認同,要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論述為新時代促進民族團結進步、做好少數民族文學工作提供了根本指導。
自1980年以來,我們先后召開了5次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會議。本次會議是進入新時代以來的第一次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會議。我們這次會議的主要任務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高舉民族團結進步的旗幟,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民族工作的重要論述,回顧總結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少數民族文學發展歷程,總結工作經驗,研究進一步繁榮發展我國少數民族文學事業的舉措,團結帶領全國廣大少數民族作家和文學工作者,開創新時代我國少數民族文學事業的新局面。
一、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少數民族文學工作的成績
黨的十八大以來的七年,是我們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取得歷史性成就的七年,也是我國社會主義文學事業大繁榮大發展的七年。在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重要論述的指引下,我們認真貫徹黨的文藝路線和方針政策,文學創作的良好氛圍得到進一步維護和發展,廣大作家的創作熱情受到進一步激勵和鼓舞,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關注現實、抒寫時代成為越來越多作家的共同追求,文學事業繁榮興盛。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和地方各級黨委政府的關心支持下,我國少數民族文學事業同樣呈現出蓬勃發展、蒸蒸日上的良好局面。
(一)少數民族文學創作欣欣向榮、碩果累累
中國作協積極組織廣大作家和文學工作者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的重要論述,引導廣大作家努力提升腳力、眼力、腦力、筆力,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為時代畫像,為人民立傳,使文學界出現了許多新氣象新變化,廣大少數民族作家創作熱情空前高漲,推出了一大批在讀者中產生廣泛影響的優秀作品。黨的十八大以來,先后有4位少數民族作家的作品榮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1位少數民族作家的作品榮獲中國出版政府獎,6位少數民族作家榮獲魯迅文學獎,27位少數民族作家榮獲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2位少數民族作家榮獲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4位少數民族作家的作品入選“21世紀文學之星”叢書,還有10多位少數民族作家的作品被改編為影視劇在央視等熱播熱映,并分別榮獲飛天獎、威尼斯電影節獎等國內外影視獎。這些優秀作品,為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做出了重要貢獻。
中國作協高度重視少數民族文學事業。黨的十八大以來,鐵凝主席與黨組書記處同志多次赴少數民族地區進行調研,與少數民族作家座談交流,聽取意見。今年,黨組書記處組織了少數民族文學事業發展和作家隊伍建設的專題調研,鐵凝主席和黨組書記處各位同志分赴內蒙古、吉林、湖南、廣西、海南、四川、云南、新疆等地,召開座談會,看望作家,聽取意見、研究問題,形成了許多共識,也形成了一些切實可行的工作項目。
中國作協從2013年起組織實施了“中國少數民族文學發展工程”,支持重點作品創作、優秀作品出版、民族文學優秀作品翻譯、理論評論建設、少數民族文學對外翻譯、少數民族作家培訓等。“中國少數民族文學發展工程”實施6年多來,共扶持重點作品選題578項,資助出版少數民族文學原創作品80部;評選出版“中國少數民族文學之星”叢書20部,推出20位年齡在50歲以下的少數民族中青年作家;編輯出版《新時期中國少數民族文學作品選集》60冊,收錄了55個少數民族2218位作者的4279件作品,包括小說、散文、詩歌、報告文學、影視劇本,榮獲了第四屆中國出版政府獎。“中國少數民族文學發展工程”有力推動了我國少數民族文學事業的發展。
少數民族文學理論評論蓬勃發展,先后出版了民間文學、文學史、文學理論和現當代作家研究等方面的一系列專著。中國作協連續6年舉辦中國當代少數民族文學論壇,研討少數民族文學發展的重要問題,舉辦少數民族作家作品系列研討會,積極宣傳推介少數民族作家作品。
(二)少數民族文學園地百花齊放、生機勃勃
中國作協高度重視少數民族文學園地建設。《民族文學》雜志在團結凝聚廣大少數民族作家,推動作家貼近生活、扎根人民,出精品、出人才等方面,花大力氣,下真功夫,推出了一大批反映現實、謳歌時代的優秀作品。在辦好《民族文學》漢文版基礎上,積極辦好蒙古文、藏文、維吾爾文、哈薩克文、朝鮮文等5個民族文字版。黨的十八大以來,《民族文學》漢文版發表小說、散文、詩歌、評論、紀實文學、報告文學等作品共1901篇(首),5個民族文字版發表小說、散文、詩歌、評論、兒童文學、報告文學、翻譯作品等共2642篇(首),為培養少數民族文學人才和服務少數民族地區文化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
中國作協支持辦好《文藝報》“少數民族文藝專刊”。黨的十八大以來,專刊共出版了82期328個版面,通過新聞報道、特約專欄、名家訪談、理論評論和年度文學盤點等,刊發了大量推介少數民族作家作品的訪談、消息和理論評論文章,全面展示了少數民族文學創作發展情況、少數民族作家創作成就和不同民族地區的文學發展態勢。專刊不僅關注知名作家,更關注青年作家、人口較少民族作家以及少數民族作家群,對少數民族各藝術門類、民族文化遺產、民俗文化、民族史詩等方面也積極進行報道。專刊在少數民族作家和評論家中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內蒙古、廣西、西藏、寧夏、新疆5個少數民族自治區積極辦好省級文學刊物,刊發了大量少數民族作家作品,并以中青年作家專刊、大學生文苑、新銳作家小輯等多種方式扶持少數民族青年作家創作,展示他們的創作成績。
(三)少數民族作家隊伍人才輩出、充滿活力
中國作協始終把少數民族作家隊伍建設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積極開展團結、引領、服務、管理工作,努力培養一支多民族、多語種、多門類的宏大的少數民族作家隊伍。
魯迅文學院積極舉辦少數民族作家創作培訓班,引導各民族作家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樹立正確的祖國觀、民族觀、文化觀、歷史觀,開闊視野眼界,學習文學知識,交流寫作經驗,6年多來共舉辦少數民族作家創作培訓班34期,培訓近1500人。《民族文學》雜志在少數民族地區多批次舉辦少數民族青年作家改稿班、作家翻譯家改稿班,對少數民族作家隊伍建設發揮了積極作用。
目前,中國作協個人會員總數達12211人,其中少數民族1464人,占比12%。2013—2019年共發展少數民族作家會員450人。全國省級作協會員中有少數民族作家6000余人。現在,我國55個少數民族都有中國作協會員,都有了自己民族的代表性作家。通過魯院培訓、作家改稿班、“中國少數民族文學發展工程”作品扶持、會員培訓等一系列舉措,廣大少數民族作家政治素質普遍提高,文學視野進一步拓寬,藝術能力得到增強,少數民族文學事業的人才基礎更加堅實,一大批少數民族青年作家正在成長。
(四)各民族文學交流互鑒更加緊密,少數民族文學對外交流日益活躍
“中國少數民族文學發展工程”從2013年起實施漢譯民專項,每年精選年度優秀漢語文學作品,翻譯成蒙古文、藏文、維吾爾文、哈薩克文、朝鮮文5種民族文字,這一專項至今已翻譯、出版作品集150卷。同時實施的民譯漢專項,已出版少數民族文學漢譯作品64部。漢譯民和民譯漢工作的開展,有力推動了我國各民族文學的交流互鑒。
中國作協積極組織少數民族作家參加對外交流活動,黨的十八大以來,先后組織少數民族作家出訪交流125人次。從2013年起實施“中國當代少數民族文學作品對外翻譯工程”,對已簽訂外文版出版合同的當代少數民族優秀文學作品給予翻譯資助,至今已資助130個項目,涉及英、法、西、阿等26個語種,其中97個項目已出版結項,向世界各國讀者展示了中國少數民族文學的獨特價值和魅力。
(五)積極爭取各級黨委政府關心支持,少數民族文學發展的政策措施不斷完善
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和關心支持下,各地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少數民族文學事業發展的條件得到進一步完善。
內蒙古作協實施“草原文學重點作品創作扶持工程”和“優秀蒙古文文學作品翻譯出版工程”;新疆作協開展“千人培訓”計劃;廣西作協制定優秀原創文學作品扶持辦法,投入專門經費扶持少數民族文學創作;貴州作協與貴州省民委共同設立了貴州少數民族文學“金貴獎”;西藏作協開展西藏當代文學出版工程;湖北作協指導恩施和宜昌實施少數民族文學保障、服務和精品工程;寧夏以《朔方》為平臺,組織出版少數民族作家作品專號;延邊作協推出朝鮮族文學人才培養苗圃工程、新人工程、名家工程;吉林、湖南、四川、云南、甘肅、青海等省區也實施了多種形式的少數民族文學培植工程。上海作協與新疆作協、江蘇作協與寧夏作協、浙江作協與青海作協、山東作協與西藏作協、廣東作協與內蒙古作協、湖南作協與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作協結對幫扶,積極組織作家采訪采風和創作研討、創作培訓,相互學習、相得益彰,拓展了文學活動的新形式,架設了民族團結的新橋梁。
同時,我們也看到,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國少數民族文學事業在發展中也面臨著一些困難和挑戰,在不同地區發展也不平衡。一些少數民族地區開展文學活動缺少經費,作家發表出版作品存在不少困難,一些地方的基層作家還缺少學習培訓機會,少數民族文學研究還相對滯后,少數民族文學翻譯仍缺乏人才。我們要積極采取措施,多措并舉、久久為功,努力去解決好這些問題。
二、新時代少數民族文學工作的基本經驗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少數民族文學事業發展取得的成績,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民族工作重要論述指導指引的結果,是黨中央堅強領導、親切關懷的結果,是全國廣大少數民族作家、文學工作者辛勤努力的結果,也是各民族作家精誠團結、相互幫助的結果。我國少數民族文學事業發展的基本經驗,值得我們認真總結。
(一)發展我國少數民族文學事業,必須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民族工作的重要論述,堅定不移地執行黨的文藝方針與民族政策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全黨全國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行動指南。推動我國少數民族文學事業的繁榮發展,必須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準確地把握其基本精神、基本內容、基本要求,用以武裝頭腦、指導工作、引領創作。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的重要論述,是對文藝發展規律的科學總結,體現了時代的要求、人民的期待。推動我國少數民族文學事業的繁榮發展,必須堅持“二為”方向、“雙百”方針,堅持與時代同步伐,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以精品奉獻人民,堅持以明德引領風尚。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以思想精深、藝術精湛的優秀作品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論述,深刻闡明了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我國少數民族文學工作必須服從和服務于民族團結進步的大局,把增強對中華文化的認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主題主線,不斷增強包括少數民族作家在內的我國各民族作家的使命意識、責任意識,自覺地做民族團結進步的維護者、建設者。
(二)發展我國少數民族文學事業,必須堅定中華文化自信,推動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我國各民族在悠久的歷史進程中,形成了各自獨特的優秀傳統文化,共同構成了豐富多彩、多元一體、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少數民族地區五彩繽紛的生活形態,源遠流長的文化傳統,構成了各民族文學的鮮明特色,這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財富,也是我國文學百花盛開、繁榮發展的活力源泉。廣大少數民族作家不斷增強文化自信、文化自覺,以自豪、禮敬的態度,立足于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從中汲取能量、萃取精華,推動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以此增強少數民族文學的時代性和感染力、吸引力,以各民族的故事豐富中國故事,以各民族的精神彰顯中國精神,使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得到傳承和發展。
(三)發展我國少數民族文學事業,必須建立健全體制機制,促進我國各民族文學的交流互鑒
推動我國少數民族文學事業發展,離不開中央和中央有關部門的支持。中國作協實施“中國少數民族文學發展工程”是在中宣部、財政部的大力支持下開展的,對少數民族文學創作、出版、翻譯、理論評論等給予有力扶持。各地黨委政府重視文化事業的發展,對少數民族文學事業采取了很多扶持措施,隨著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不斷推進和扶志扶智要求的不斷落實,對文化事業文學事業的扶持力度還會越來越大。發達地區作協與邊疆少數民族地區作協開展的結對幫扶工作對我國少數民族文學事業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各民族之間的文學作品互譯、跨地區的采訪采風,開闊了少數民族作家的眼界,豐富了創作內容,提升了思想境界,促進了各民族文學的交流交融。推動我國少數民族文學事業發展的體制機制正在形成。
(四)發展我國少數民族文學事業,必須著力建設優秀的少數民族作家隊伍
少數民族文學事業的繁榮發展離不開少數民族作家隊伍的成長壯大,建設優秀的少數民族作家隊伍是繁榮發展我國少數民族文學的關鍵所在。我國少數民族作家為維護祖國統一、促進民族團結進步和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學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對廣大少數民族作家,我們必須在政治上愛護、思想上關心、文學創作上積極支持,引導和幫助大家不斷提高思想水平、文化素養和文學創作能力。要采取多種方式為少數民族作家的成長進步做好服務,既要支持在文學創作上已經取得優異成績、在讀者中已經有較大影響的少數民族優秀作家,更要支持還未取得很大成績和影響的普通作家、基層作家、青年作家,為他們的成長進步搭建更多的平臺,形成少數民族優秀作家寶刀不老、文學新人不斷涌現的良好局面。
三、推動我國少數民族文學事業不斷向前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共建美好家園、共創美好未來,我國少數民族文學事業迎來了繁榮發展的新機遇。做好少數民族文學工作,意義重大、使命光榮。我們要積極抓住機遇、努力有所作為。
今后幾年我國少數民族文學工作總的要求是: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民族工作的重要論述,緊緊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主題主線,自覺承擔增強文化認同、構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使命任務,堅持中國特色少數民族文學發展道路,著力推動少數民族文學精品創作生產,著力加強少數民族文學隊伍建設,著力完善推動少數民族文學事業發展的體制機制,著力增強各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不斷滿足各族人民美好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為推進我國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作出新的貢獻。
(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刻把握努力踐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民族工作的重要論述。要組織廣大少數民族作家和文學工作者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開展形式多樣的學習活動,提高學習活動的針對性、有效性。要結合廣大少數民族作家和文學工作者的思想實際和創作實際,組織大家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的重要論述,深刻把握關于文化文藝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論述,關于堅定文化自信增強文化自覺的論述,關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的論述,關于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論述,關于堅持“兩個效益”相統一、以社會效益優先的論述,關于崇德尚藝、不斷提高學養涵養修養、做到德藝雙馨的論述,關于開展積極健康的文藝批評、把好文藝批評的方向盤的論述,關于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的論述,關于增強群團組織“三性”、建設文藝工作者溫馨之家的論述;組織大家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論述,深刻把握關于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是我國各民族最高利益的論述,關于堅定走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正確道路的論述,關于堅持中華民族大團結、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論述,關于文化認同是最深層的認同、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論述。要幫助大家真學真懂真信真用,提高思想認識,增強思想自覺,在創作實踐中努力踐行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要組織廣大少數民族作家積極參加“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活動和增強“四力”教育實踐,不斷提升把握時代脈搏、反映人民心聲的能力與本領。
(二)加強少數民族文學發展項目建設
在黨中央的關心關懷和中宣部、財政部的支持幫助下,中國作協將繼續設立少數民族文學發展專項扶持資金,加強少數民族文學發展項目建設。
1.少數民族作家、翻譯家培訓項目
魯迅文學院繼續開辦少數民族作家、評論家、翻譯家、文學編輯培訓班,并在民族自治區和其他少數民族人口較多的省份與當地作協聯合舉辦培訓班。中國作協創聯部、社聯部繼續開展少數民族作家專題培訓,加大在少數民族地區舉辦公益大講堂的工作力度。《民族文學》雜志社繼續辦好少數民族青年作家改稿班、作家翻譯家改稿班。
2.少數民族文學出版項目
繼續推進“中國少數民族文學之星”叢書項目,面向全國50歲以下的少數民族作家,旨在發現培養少數民族優秀中青年作家,打造少數民族文學精品力作。
3.少數民族文學作品譯介項目
組織將少數民族作家用母語創作的精品力作翻譯為漢語出版,推出中國少數民族文學民譯漢譯叢;組織將漢語文學精品力作翻譯成蒙古文、藏文、維吾爾文、哈薩克文、朝鮮文5種少數民族文字結集出版。繼續做好中國當代少數民族文學作品對外翻譯工作,促進國際文學交流,增進我國少數民族作家及其作品的國際影響。
4.少數民族文學重點作品扶持項目
由省級作協和行業作協提出少數民族作家選題計劃,由中國作協組織專家論證評審,確定年度少數民族文學重點作品扶持項目,予以資助。
5.少數民族文學研究和青年評論家培養項目
加強少數民族文學研究和理論評論,辦好年度中國少數民族文學論壇,研究少數民族文學發展的經驗和當下面臨的問題,關注少數民族作家特別是青年作家的創作,推動加強理論評論建設,推出系列研究成果。加強少數民族青年評論家培養,實施少數民族青年評論家簽約制度,資助其出版著作。
(三)加強少數民族文學隊伍建設,積極培養少數民族優秀文學人才。我國少數民族文學隊伍建設和人才培養是一項長期而重要的工作,中國作協將推動少數民族作家培養培訓工作的常態化。以魯迅文學院為依托,不斷拓展少數民族作家培養培訓方式方法,結合少數民族作家隊伍建設的新情況,加大培養培訓工作力度。中國作協創聯部要在組織“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活動中積極吸收少數民族作家參加,繼續組織好重大時間節點和日常的少數民族作家采訪采風活動,增進少數民族作家對國家發展、社會進步的更多了解。中國作協創研部要積極開展對少數民族優秀作家作品的研討,在少數民族文學理論批評隊伍建設方面加強組織引導,編輯出版少數民族文學批評與理論建設叢書。中國作協社聯部要組織作家在少數民族地區開展多種形式的文學公益活動,通過組織文學周、文學節、文學論壇、文學講座等,擴大在少數民族地區的文學覆蓋,更好地為少數民族地區的文化建設、文學發展服務,為少數民族地區的作家、文學愛好者服務。中國作協外聯部要積極吸收少數民族作家參加在國內和國外舉辦的雙邊、多邊文學國際交流活動,在漢學家大會上積極推介少數民族優秀文學作品。中國作協網絡文學中心要加強少數民族網絡作家隊伍建設,并指導各地作協積極開展這方面的工作,為少數民族網絡作家提供更多的文學培訓、創作交流、作品推介、權益保護的機會和平臺,形成工作制度工作機制。中國作家網要開展我國少數民族作家數據庫建設,系統收集、整理和展示我國少數民族作家創作情況,推動少數民族作家創作研究。各省級作協也要根據加強少數民族文學隊伍建設的要求,結合各地情況,研究提出具體的措施和辦法,認真解決好少數民族作家隊伍建設、培養少數民族優秀文學人才方面存在的問題。要逐步解決好在扶持人口較少民族文學發展、支持少數民族母語創作、加強對基層少數民族作家的扶持與培養、加強對基層作協工作的指導和服務等方面的問題,推動少數民族文學事業繁榮發展。
(四)加強少數民族文學園地建設,發揮好少數民族文學園地的重要作用。文學報刊、文學網站和文學院等文學園地,是發現培養作家的重要渠道,是團結引領作家的重要平臺,在繁榮發展我國文學事業中有著重要作用。中國作協將繼續重視加強少數民族文學園地建設,加大對少數民族文學園地建設的投入。少數民族文學園地要積極服務于少數民族文學事業的發展和少數民族作家的培養,提升服務品質、服務質量。要認真辦好《民族文學》雜志,支持地方作協辦好少數民族文學刊物。中國作協和各地作協所屬的其他文學報刊,要積極為少數民族文學開辟園地,為少數民族文學出精品、出人才提供幫助。要充分利用文學網站傳播快、覆蓋廣、影響大的優勢,為少數民族作家文學創作、文學閱讀、作品傳播和開展文學理論評論等搭建平臺,幫助和引導少數民族作家從紙質平臺同時走向網絡平臺,使傳統寫作與網絡寫作不斷融合。中國作家網、中國詩歌網和其他有條件的文學網站要開辟少數民族文學專欄,積極發表和推介少數民族作家優秀作品,介紹少數民族作家創作成績。各級各類文學院要把少數民族作家的文學培訓工作長期化、制度化,把文學培訓、文學講座等活動辦到基層、辦到少數民族地區去,使更多的少數民族基層作者有學習培訓的機會,使更多的少數民族群眾喜愛文學。
少數民族文學工作是各級作協的一項重要工作。各級作協要積極發揮黨和政府聯系廣大作家和文學工作者的橋梁紐帶作用,把廣大少數民族作家和文學工作者緊緊團結在黨的周圍,加強政治引領,不斷增強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要增強作協組織的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積極履行團結引領、聯絡協調、服務管理、自律維權的職能,改進工作作風、創新工作機制、延長工作手臂、擴大工作覆蓋,更好地為少數民族文學事業發展和少數民族作家健康成長服務。要積極爭取各級黨委政府在少數民族作家隊伍建設、文學人才培養、文學園地建設等方面給予更多的支持和幫助。
各位代表、各位來賓,“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中華民族是56個民族共同組成的大家庭,中華文化是56個民族共同創造的燦爛文化,構建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我們大有可為。全國廣大少數民族作家和文學工作者要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不忘初心,不懈努力,潛心創作,勇攀高峰,共同推動我國少數民族文學事業的發展,共同豐富我國多民族文學寶庫,共同譜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文學篇章!
(攝影:王紀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