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第四屆袁可嘉詩歌獎揭曉:余怒、楊鐵軍、霍俊明獲獎
    來源:澎湃新聞 | 范佳來  2019年09月23日07:51
    關鍵詞:袁可嘉詩歌獎

    9月20日,第四屆袁可嘉詩歌獎在寧波慈溪市舉行頒獎典禮,詩人余怒憑《蝸牛》獲得詩集獎,翻譯家楊鐵軍憑《奧麥羅斯》獲翻譯獎,評論家霍俊明則憑借《轉世的桃花》獲詩學獎。

    第四屆袁可嘉詩歌獎頒獎典禮。圖片由主辦方提供

    袁可嘉詩歌獎由《十月》雜志社、慈溪市人民政府主辦,每兩年舉辦一次。本屆袁可嘉詩歌獎評委由吉狄馬加、歐陽江河、何向陽、高興、西渡組成。評委之一、清華大學教授西渡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參評詩歌獎是一個艱難選擇的過程,此次三位獲獎者為投票評選而出,票數最高。由于名額有限,不少優秀的翻譯和詩歌作品未能獲獎,未來可能會考慮擴大候選人的收集機制,讓更多優秀的文學創作者進入視野。

    余怒:文學和詩歌的本質,是找到未被語言訓化的自我

    余怒的詩集《蝸牛》由124首12行詩和124首9行詩組成,是一部具有整體構思,結構完整、形式統一的詩集。“袁可嘉不僅是翻譯家,更是偉大的文學教育工作者,改變了對中國當代文學的現狀,對中國文學復蘇、新時期文學產生重要影響。”余怒告訴澎湃新聞記者。“這是一個純粹的獎項,得到這個獎我特別驚訝,也很感謝對我的肯定。”

    火車疾馳時所見的曠野,

    有著戀愛的意味。三兩株楊樹,

    展開遂成楊樹林——如同我

    在語言中感受你。在天黑之初,

    感受晚風是一種物質,頭伸到車窗外,

    看到天空由藍變紫,而后我

    希望自己是世界。可能每個人

    都有這么想的時候,

    稱自己有一顆椋鳥的心。

    ——余怒《曠野美學》

    評委認為,余怒這些從形式到內容都高度自覺的詩篇,融語言、形式、事物、玄思于一爐,既達到了對事物、場景、情感、經驗的抽象,又保留獨特的感性魅力和語言魔力,讓事物和語言相遇之時所激發的神秘性得以充分展露,顯示優異的詩歌品質。

    在《蝸牛》寫作之初,余怒曾給自己立下了一個寫作目標:要達到“每一句話都是舊的,每一句話都是新的”的效果。“一個現代詩人如何處理寫爛了的題材和意象,如何讓陳詞舊句起死回生這是一件值得琢磨的事;既要使用人人熟知的公共語言,又要藉此說出為語言所遮蔽的個體體驗。”

    在他看來,如今的文學形成一種固定的寫作方式,讀者形成固定的欣賞方式,所有的寫作者都要對已經有過的模式化內容給予足夠的警惕,才能保持自己的寫作活力。“設想沒有經過語言的人,不同的年齡、不同的性別,對這個世界的感受是千差萬別的。一旦用語言來表達出來,卻形成了一種整齊劃一的感受,這是違背文學本質的。文學和詩歌的本質,是找到未被語言訓化的自我。”

    “對于我們寫作幾十年的人來說,把一個東西寫得很通順,是比較容易的,但是把一個東西寫得處于通順和不通順之間,就有反邏輯在其中,因為我們的思維已經被馴化了。”余怒認為,最好的詩歌在詩與非詩的最佳分界點上,也就是在人們經驗感覺交叉的地方。

    他計劃寫六部詩集,《蝸牛》是第一部,未來幾部將“越來越亂”,越來越“看不懂”。一天工作10個小時的他,有時只能寫出幾百字。“我尋求每個字、每個語句都要在它們應有的、難以替代的位置上,像古人一樣煉字煉句。”

    楊鐵軍:翻譯的責任在于為漢語寫作提供活力

    沃爾科特的代表詩作《奧麥羅斯》是一部現代史詩巨制,具有廣闊深遠的藝術維度和思想空間,其豐富、復雜和多元發人深思。對于翻譯,既構成巨大的挑戰,也意味著無限的可能。

    評委認為,楊鐵軍用漢語呈現的《奧麥羅斯》基本傳達出了原詩的爆發力和沖擊力,同時又盡量保留住了原詩的新鮮感、緊張感和雕塑感,讓讀者明顯感受到了原詩的鮮活靈動和磅礴氣勢,從而領略到了沃爾科特詩歌的獨特風格和魅力。

    楊鐵軍告訴澎湃新聞記者,當今時代的漢語寫作受惠于翻譯良多,就是因為翻譯詩歌的那種沖擊力、新鮮感的刺激,對事物的處理方式的啟發。“我的詩歌翻譯始終抱有這樣一種比較理想化的目的,即持續給我們當下的漢語寫作提供活力。這種活力當然不光是體現在詞語上,也體現在詞語如何把握現實的力道上。”

    他表示,初稿進行到一大半的篇幅之后,他極度沮喪,一度想放棄。在第二稿中,他在每一行都進行了壓縮,在簡潔和拖沓之間找到一個盡量更靠近前者的平衡點。詩行因為縮短而增加了漢語中的爆發力,形成了緊張感,雕塑感。

    第三稿在第二稿的基礎更進一步,大約每一行又少了兩到三個字。“詩行的流動性增加了,而長詩的恣肆卻并沒有減少。每一行都得在這樣的限制中重新調整,這是我翻譯《奧麥羅斯》最大的收獲。”楊鐵軍表示。

    霍俊明:期待真正能超越時代的文學批評出現

    霍俊明所著《轉世的桃花——陳超評傳》是將日記、書信、隨筆、詩歌、評論等多種文體元素嵌入到常規理論中形成的一部詩論。評委認為,它以豐富的第一手材料和冷靜的心理分析視角,在對其精神導師陳超的人生之路與學術歷程的記錄闡釋中,生動勾勒出一位優秀而獨異的詩人批評家的人格肖像,并試圖完成對二十世紀80年代以來詩歌文化脈絡及內在發展規律的深入解讀。

    霍俊明告訴澎湃新聞記者,當下中國的詩歌產量和人數都是巨大的,作為個體的閱讀和評價都受到局限。如今,許多批評家沒有盡到應有的義務,對一些較差的詩人做出長篇的高度評價,這是和批評家的良知不對稱的。“批評家不僅應該提升自己的詩歌修養,還有人格修養。一個批評家沒有人格和道義,我覺得這是可疑的。”

    “現在的許多文學批評,未能真正面對當下漢語詩歌的難題和問題。”霍俊明說。“在自媒體的沖擊下,現在的輿論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我曾經產生過自我懷疑,認為文學批評不能面對宛如龐然大物一般的中國文壇,但寫完這本書后,我找到了一個自我回答,也找到了詩歌評論存在的意義和價值。我期待的不是大而無當的文學命題,而是真正能夠超越時代的文學批評出現。”

    在抖音、快手風靡的時代,詩歌是否還能吸引年輕讀者?在霍俊明看來,如今廣泛的媒體平臺反而造就了更多詩歌作者和讀者,帶來開闊和多元化的視野。在高校中,依然不斷有年輕詩人涌現,相比過去的詩人,他們關注的題材發生了變化,科技、人工智能等都成為書寫的主題。

    (實習生孔寧婧對此文亦有貢獻)

    9久9久热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91免费精品国自产拍在线不卡| 精品国产系列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va在线播放| 国产在视频线精品视频| 99国产精品永久免费视频| 538prom精品视频我们不只是| 精品国产福利在线观看91啪| 7m凹凸精品分类大全免费| 久久伊人精品青青草原日本 | 女人国产香蕉久久精品| 无码精品国产VA在线观看|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国产精品99国产精|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青草| 国内揄拍国内精品| 亚洲А∨精品天堂在线| 国产精品沙发午睡系列|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四虎久久无码一级 | 伊人久久精品线影院| 国产在线精品国自产拍影院| 国产精品国产精品偷麻豆| 在线播放偷拍一区精品| 91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精品| 国自产精品手机在线观看视|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影院| 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美女视频| 日韩精品无码一本二本三本| 国产精品无码无在线观看| 精品人妻无码专区中文字幕 | 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 久久蜜桃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动漫精品专区|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亚洲AV观看|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久久中文精品无码中文字幕|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日韩精品无码区免费专区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