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回顧新中國文學成就 展望新時代文學前景
    來源:文藝報 | 黃尚恩  2019年07月08日08:18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為總結70年來文學創作的成就和經驗、展望新時代文學的前景和可能,7月2日至3日,中國作協創作研究部在北戴河舉辦“新中國、新時代:中國當代文學回顧與展望研討會”。中國作協副主席李敬澤出席并講話,中國作協書記處書記魯敏出席并作會議總結。來自全國各地的30余位學者、評論家與會研討。研討會由中國作協創作研究部副主任李朝全主持。

    李敬澤在講話中說,新中國文學走過了70年的不平凡旅程,在幾代作家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卓越的創作成績。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時間節點,我們要回到歷史的縱深處,以廣闊的歷史視野去認識和總結這70年文學的成就、經驗,以及它所潛藏的巨大可能性。更重要的是,我們需要通過回望歷史、回顧文學,重新認識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歷程,從而對當下中國現實有更具歷史感的深刻認識。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進入了新時代,中國的文化和文學也迎來了新的廣闊的發展前景,我們每一個文學工作者都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的重要論述,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基礎上獲得對中國現實的總體把握,深刻認識時代和社會向我們所提出的要求和問題,以更多優秀文學作品來回應新時代向我們所敞開的巨大創作空間。

    對重要文學現象和作品進行重估

    回顧70年來的文學創作,無論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農業、工業題材和革命歷史題材創作熱潮,還是八九十年代的各種思潮迸發,以及新世紀以來的諸多文學新變,每一階段都出現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優秀作品。在研討會上,與會者談到,我們要對新中國70年文學進行客觀的評價和系統的總結。韓春燕說,對于70年來的重要文學思潮和作家作品,學者和批評家們都曾經作出過評價和論述,站在當下回顧歷史,我們會發現,過去的一些評價并不是那么準確。因此,當下的學者要通過整理資料、采訪作家等方式重返歷史現場,對那些重要文學現象和作品進行重估,理清那些混沌的文學命題。何平認為,雖然當代文學領域有著眾多的研究者,但卻沒有能夠對很多文學史問題進行精細的研究。在研究中,要避免“割裂現象”,比如研究“十七年文學”,不能只關注這17年的文學,而是要把它與近70年甚至近100年的文學發展史結合起來,注意“小時段”與“大時代”、“小傳統”與“大傳統”、“歷史”和“現實”之間的復雜關系。王堯說,我們在研究中要去掉慣性思維、刻板印象的影響,回到歷史現場,看到文學內部的連續性、復雜性、多樣性。李利芳和崔昕平在發言中回顧了70年來兒童文學的發展概況,姚海軍聚焦科幻文學在這70年里的幾次創作熱潮。他們提出,兒童文學、科幻文學作家要進一步提升原創能力,創作出更多接地氣、傳得開、留得下的優秀作品;也期望有更多的年輕學者和批評家關注兒童文學、科幻文學。

    與人民生活建立更加緊密的聯系

    回溯新中國70年文學的起點,人民性和時代性是其顯著的特征。叢治辰、王秀濤等認為,文學書寫人民、人民參與書寫,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文學的重要特征。很多基層寫作者積極參與文學創作,他們的作品可能在藝術上并不是那么完美,但文學深刻地嵌入了他們的生活,給他們以精神的滋養。也正因為如此,文學成為更龐大的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力地介入到廣大人民群眾的精神世界之中。文學的人民性在當下也得到了充分的重視。如何與人民生活建立更加緊密的聯系,成為作家評論家們必須深入思索的命題。項靜說,我們需要對70年來的各種文學經驗進行回溯和整合,對歷史傳統進行再次激活和利用,創造屬于我們今天的、能夠處理復雜現實經驗的文學形式。我們尤其呼吁那些具有行動性的文學。文學不應該僅僅指寫作本身,它應該具有一定的行動能力,這樣才能克服其保守性,以敏銳的觸角介入更廣闊的時代生活之中。劉大先認為,很多處于邊緣、交叉地帶的寫作者,他們本身不是純粹的作家,而是來自各個生活領域前沿的工作者。他們的作品接地氣、有創新,為文學創作帶來了嶄新的氣象。季亞婭說,在閱讀刊物來稿時經常發現,一些作家的作品只局限在書齋中,缺乏原創性。好的寫作者應該深入到田野之中,深刻把握人民的生活,把握時代的命題,得出自己的獨特發現,這樣才能寫出好的作品。

    作家在創作中要有總體意識

    如何以文學真實地反映時代的總體性,也是與會者討論的熱點。朱羽說,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文學具有很多共同的價值取向,而且都強調文學介入現實生活的功能。到了當下的新媒介時代,無論是現實生活還是文學創作,其總體性都在減弱。文學如何回應這種挑戰,變成了一個難題。傅逸塵談到,在文學創作中,作家不能只是書寫個人的生活與情緒,應該注入一些具有超越性的東西。比如書寫苦難,不能只聚焦于個人悲慘生活的呈現,也要書寫超越困境的信心和勇氣,因為這些真善美的品質具有最普遍的感召力。董陽認為,我們要相信社會化大生產能生產出主流文化產品。越要覆蓋最廣泛的人群,作品就越要傳播主流價值。馬建輝提出,我們應該倡導一種“共同體文學”,一方面生動書寫“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的主題,另一方面充分發揮文學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方面的重要作用。丁曉平認為,作家在創作中要有一種總體意識。要能夠重新發現“我”與自己、“我”與他人、“我”與世界之間的復雜關系,拋棄小我情調、歷史虛無,以宏大敘事構建文學作品中的“命運共同體”。李國平、黃平、楊輝、張濤等分別以一些重要作家作品為例,談及當下文學創作的趨勢。他們認為,一些作家的創作,雖然是從個人出發,但他們并沒有割裂個人與時代、社會的緊密聯系。在他們眼中,他人與自我休戚相關,個人與社會緊密相連。而文學的時代性、總體性就在這樣的書寫中不自覺地體現出來。

    時代發展提供的新經驗,為文學寫作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談到城市書寫,李振提出,很多作品都在書寫年輕人在城市里的困境,陷入了一種模式之中。我們要重新梳理城鄉之間的復雜關系,寫出展現時代復雜經驗的作品。李音認為,現在的城市越來越同質化,因此,在書寫城市故事時,不僅要做到“隨物賦形”,還要做到“隨心造物”,準確捕捉和創造一些具有時代隱喻的形象來表現時代。談到人工智能時代到來對文學創作的影響,羅小茗說,當下的一些科幻小說既及時反映科技對人類生活的深刻影響,也在各種科技設定中對人性進行復雜的考量。徐晨亮在對當下青年作家的創作情況進行描述后提出,年輕一代作家的創作是多樣的,他們在執著地探索著文學創作的各種可能,而中國文學會在這樣的探索中不斷發展。

    午夜肉伦伦影院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精品熟女碰碰人人a久久| 国内精品手机在线观看视频| 中文字幕乱码亚洲精品一区 | 国产尤物在线视精品在亚洲| 91精品国产入口|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精品| 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播放| 久久99精品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 91 第一页| 亚洲精品无码不卡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精品嫩草影院在线观看 |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水蜜桃| 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青青| 久久精品国产黑森林| 最新国语自产精品视频在| 99久久人妻精品免费一区|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宅男| 日韩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91精品免费久久久久久久久| 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三级在线电影| 在线视频日韩精品|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2020| 国产精品国色综合久久| 国产精品成人啪精品视频免费| 热re久久精品国产99热| 国产精品福利电影| 777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 亚洲日韩精品射精日| 国产精品 视频一区 二区三区| 精品日韩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婷婷久青青原| 99re6在线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2022国产精品自在线拍国产| 亚洲国产精品第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亚洲高清不卡| 中文字幕日韩精品麻豆系列| 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青草| 亚洲国产精品SSS在线观看AV| 99麻豆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国产va免费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