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祖國而歌
一
在我少年時代的閱讀中,曾深深領會和體悟了一個人與他的祖國那種母子般親密的血肉聯系。
方志敏在獄中寫下《可愛的中國》,讓我們聆聽到一個寧死不屈的愛國將領,在敵人屠刀下,泣血含淚對祖國深情的傾訴。
陳輝是我終生的偶像。他是一個年輕的抗戰詩人,他用青春的聲音忘情地謳歌我們的祖國。在他24歲任縣武工隊政委那年,率隊遭遇敵人。因無法射擊,他便拉響了腰際的手榴彈,與敵人同歸于盡。用自己的一腔熱血和寶貴生命,為祖國獻上了一首無比崇高的詩篇。
我始終把陳輝當作自己人生的榜樣。年輕的我立志做一個像陳輝那樣的人:一個拿槍的詩人,一個寫詩的戰士。1962年,我應征入伍時背囊里就裝著魏巍編選的《晉察冀詩抄》,其中就收入了陳輝的《為祖國而歌》這首愛國詩作。
踏入軍營后,我時時效仿陳輝。在烈日炎炎的練兵場上,在風雪彌漫的行軍路中,奮勇向前、苦練手中槍,時刻想著為保衛祖國而戰、時刻準備著為祖國無畏獻身。同時,我也苦練手中筆,以一個士兵的視野和胸懷,置身連隊火熱生活,歌唱我們可愛的祖國。
1964年10月1日,報紙上發表了21歲的我寫的一首詩《唱給祖國的歌》。那時,我是多么豪邁地把心中的情思唱給祖國聽啊!“祖國呵,祖國,我日夜把你守衛,緊握我手中的槍支,背靠你的千山萬水。你的山呵,扇扇如屏彩筆繪;你的水呵,條條似酒惹人醉。萬里晴空,紅云翩飛,滿載著人民的歡樂,沐浴著太陽的金輝。遍地鮮花,向北京聚匯;傾聽激越的馬達聲,招呼豐收的稻谷穗。你那一片片松柏林,湖泊樣青翠,一百只錦翅的小鳥,齊把你贊美。你那座座攔洪壩,長城一般雄偉,一千個污濁的浪峰,全被你粉碎。你英雄的兒女,從不畏蛇神牛鬼。在真理的大旗下,是一支多么強悍的兵隊;你戰斗的紅旗,席卷著時代的風雷,把山花爛漫的春訊,高昂地唱給全人類。你的山,萬年不老;你的水,百折不回。偉大光榮的稱號,對于你,是這樣無愧。祖國呵,祖國,我愿終生把你守衛。憑著一個戰士的忠誠,憑著人民武裝的神威!”
數十年來,我在軍內外報刊發表了許多歌唱祖國的詩作,從未終止對祖國的謳歌。
二
1980年,我在東北邊防線上,在高高的瞭望塔上,與執勤哨兵一起迎接祖國偉大的黎明。我看到一輪紅日從遠方的地平線上冉冉升起,那最初的陽光撲到了我和哨兵身上,瞬間就鋪灑到了我們身后的祖國大地,一個靈感就這樣誕生了,啊,守衛在祖國邊防線上的戰士,是第一個把太陽迎進祖國的人啊!我迅疾地寫出了內心的慨嘆:“在祖國邊防最東端的角落,聳立著我們小小的哨所。每當星星月亮悄悄地隱沒,那是我第一個把太陽迎進祖國。無論風云彌漫還是大雨滂沱,朝霞照樣升起在我的心窩。就這個時刻,決不會錯,太陽肯定從我頭上走過。每天我把太陽迎進祖國,太陽把光熱灑給萬里山河。我持槍向太陽致以軍禮,請它也帶上我的光,我的熱!”我把對戰士的愛和對祖國的愛融為一體,我歌唱祖國,同時也是歌唱忠誠于她的赤誠的士兵。我歌唱戰士,也就是歌唱他們日夜守衛的偉大祖國。
1985年10月1日,這個神圣的節日,我的詩作《祖國,在戰士心中》發表在報紙上,這是我歷時兩個月在南疆前線深入生活后凝于筆端的詩作:“在前線,一個小戰士的鮮血將要流盡,犧牲前,他緊緊抓住一綹青草,仿佛要牽動母親的衣襟。當炮聲剛剛停歇,陣地上的硝煙依舊嗆人,戰士們便用炮火燒焦的泥土,精心壘筑起一座‘天安門’……在戰士心中,祖國是具體的,包括新華社發出的一條電訊,包括身后山寨里升起的一片炊煙,包括千里迢迢轉來的一封家信……祖國的士兵真摯而單純,他們對祖國愛得那樣深沉,卻沒有用多彩的筆去描繪,也沒有放開喉嚨去歌吟。他們以無私的奉獻,袒露一顆顆赤誠的心,用他們的血肉之軀,用他們朝霞般艷麗的青春!在共和國生日的早晨,南部邊界線上仍飄浮著戰云,潮濕的貓耳洞里,戰士們把槍桿攥得緊緊。他們沒有舉著鮮花和彩帶,匯入這節日歡騰的人群,但他們保障了這一切,應該說,他們是祖國忠實的兒孫!”我始終感念戰火中的英雄戰友對祖國的忠心赤膽。我描繪了這一切,我高歌的正是英雄戰友們的心聲。
三
在南海西沙遙遠的中建島,在撫遠三角洲黑瞎子島,我曾與南海戰友和東極哨兵一起在黎明時分升起國旗,我在詩中寫了那充滿詩意的壯麗一幕:“滿天的星斗悄然離去,只有那五顆金星陪伴晨曦……”
我曾在《獻給祖國一支歌》中沉思并亢奮地發問:“每逢母親的誕辰,孩兒的祝福很多很多。今天,我們將以怎樣的禮物奉獻給節日的祖國?”1989年9月30日,《人民日報》發表了我的一首詩《旋轉的地球上有我的祖國》,飽經風霜的我,更深切地了解了我的祖國:“人類的史書上有我的祖國,寫滿了苦難、坎坷、艱辛的跋涉;多少汗與淚,多少血與火,終于有了五顆金星綴上紅旗的時刻。旋轉的地球上有我的祖國,世人皆知她地大物博,多少平原、高山,多少長河、大漠……可供萬代子孫休養生息,連續開拓。每當看到旭日從東方徐徐升起,我便想到我偉大的祖國,迷霧不能遮擋、烏云不能覆蓋,她在改革中挺進——光芒四射。每當看到鮮花悄悄地綻放,我便想到美麗的祖國,她每天都煥發出新的姿容,濃郁的香氣總沁滿我的心窩。清早,我在南海的礁盤上巡邏,祖國就是潔白的浪花朵朵;傍晚,我在烏蘇里江邊站哨,祖國就是界河岸上青草棵棵……即使把我拋到海角天涯,我也不會孤獨,不會寂寞;即使讓我面對狂濤烈火,我也不會膽戰,不會畏縮。因為我不是一個單單的小我,我胸中有一支無比浩大的歌,這支歌我將畢生高唱,那歌的名字就叫《祖國》!”在我的軍旅生涯到過北疆南海之后,感覺自己的眼界和胸襟都更加寬廣,我對祖國的歌唱也就更加的明朗和洪亮。
四
我不倦地歌唱祖國,在歌唱祖國中,我從一個普通士兵成長為部隊的一個文化干部;從一個文學愛好者,成長為一個軍旅詩人和作家。
20年前,我在《解放軍報》發表了一首《祖國頌歌》,我在詩中回顧了我們這個國家和民族的來路:“遙遠的年代,陌生的年代,中國被浸泡在深深的苦海,橫行的是虎豹狼豺,霸道的是妖魔鬼怪。一朝朝、一代代,哪兒是光明的彼岸?誰人是命運的主宰?”我寫了我們的五星紅旗來之不易:“升起來,升起來在天安門廣場沸騰的人海。為了綻開這鮮花般的國旗喲,多少英雄、多少志士,用生命去鋪排、用熱血去灌溉。而今,全世界都睜大眼睛,飽看中國的風采。”
垂暮之年,我寫了《時刻想著祖國》這首詩,這是此時我內心真切的表達:“無論我年歲幾何,也無論我在天地間哪個角落;無論我因成功而倍感榮耀,還是因失敗而遭遇挫折。無論我身體康健活力四射,還是重病在床呼吸緊迫……我都會,都會,時刻,時時刻刻,想著祖國,想著我親愛的祖國。我的祖國從遠古走來,從唐宋元明清走過,從貧窮、災難和戰亂走過,走過多少次興盛和衰落,走過無盡時間的長河。她終于走到今天的繁榮昌盛,依著她那博大的胸襟,還有那堅韌的品格。啊,世人都說,我的祖國歷史悠久、地大物博,幾千年燦爛的文明,數不清說不盡的神奇傳說,令我們自豪啊,我們世世代代生長在她的懷抱,聽唱催我們成長的搖籃歌。她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河,都緊緊地連著我們的脈搏。如今,我的祖國,更煥發了青春的容顏,國力強盛、朝氣蓬勃,再也不是彎腰行走的病漢,再也不會隨意任人宰割。我們用微笑面對世界,我們愿和五大洲的兄弟,一起展臂、放飛雪白的和平鴿。祖國呵,我雄偉的祖國,‘一帶一路’的高峰論壇,迎來了眾多高貴的賓客,萬花競放的北京世博園,引不同膚色的朋友忘情高歌。祖國,我的祖國,還在不停息地艱難跋涉。精準扶貧的重擔,須臾不可懈怠;綠水青山,呼喚還原生態的本色。《義勇軍進行曲》仍是我們必唱的國歌,居安思危,勵精圖治,仍是我們國人必修的大課。想你,祖國,在每分每秒、每時每刻。我的每一次呼吸,都緊緊拴系在你的興衰起落。奮勇前行啊,我步步跟隨著你,我無比摯愛的祖國。”
五
在我人生步入老年之后,我仍摯情不減為祖國而歌。當今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的大變局,我國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主張和“一帶一路”多元、開放、包容、均衡、普惠的美麗暢想,正成為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家共同的志向和愿望,全國軍民為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正在進行不懈努力,我們的共和國正煥發出蓬勃的朝氣。我突然發現,我的那些與共和國同年同月同日生名字里有“國慶”二字的戰友,和我一樣都突破了古稀之年,我在詩中寫道:“我們都老了,老了,可我們的共和國依然年輕!”這是我和與我一樣年齡的人最真實的內心道白。
我慶幸,我和我們的共和國一道前進,一起成長。當我在社區廣場與鄰居們一起高歌《我和我的祖國》,當我觀看世界體育競技比賽節目,看到賽場上升起五星紅旗;當我看到我國領導人出訪五大洲的友好國家、或迎接從四海到訪的各國元首,在他國首都,在我國天安門廣場或人民大會堂迎賓大廳,奏響我們莊嚴的國歌旋律時,我都會激動得熱淚滂沱。
祖國,我為你而歌,為你而歌。你有山的崇高、海的宏闊。
我是山的沙粒一顆,我是海的浪花一朵。
祖國,我為你而歌,為你而歌。你是我們不息的脈搏、生命的依托。
在五星紅旗之下,我們有永恒的尊嚴和不盡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