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群人(組詩)
有這樣一群人
清秋,陽光下,高原一片金光
延安的寶塔
沒有因為高樓林立而收縮它的光芒
延河水也沒有因為干旱而改變它的方向
七十多年前
有這樣一群人
來自四面八方
懷揣夢想
寶塔的熔煉,延河的洗禮
他們奔赴抗日前線
沖向殺敵的戰場
用熱血和生命
讓勝利的旗幟在神州高高飄揚
今天,有這樣一群人
身體內遺傳了炎黃的基因
流淌著先賢的血液
一批又一批,聚集在黃土高坡上
來,是為了汲取精神的營養
去,是用智慧和力量支撐民族復興的戰場
雖然沒有青春的年華
精神卻永遠昂揚向上
在平凡的崗位
他們依然激情飛揚
雖然沒有強健的體魄
卻有鋼鐵般的意志
千斤重擔
撼動不了他們堅挺的脊梁
雖然沒有激昂的口號
心中卻有澎湃的信仰
只要有召喚,紅旗所指
就是他們勇往直前的方向
永遠有這樣一群人
不要問他們從哪里來
他們的母親是黃河長江
不要問他們到哪里去
中華大地是他們生根發芽的土壤
春風吹來
處處洋溢著蓬勃的生機
處處點染著明媚的春光
延安的雨
延安
把春情留下一半
借了夏天的熱度
在秋天發酵
秋雨如綿,臨窗于午夜
聽到世界都在生長
歷史的天空
在寶塔留下一個豁口
淅瀝秋雨,落在鳳凰山
落在楊家嶺,落在南泥灣
流進延河,流進黃河,流進大海
黃河不再咆哮
因為這不是怒吼的時代
延安的秋雨
曾經落在百花山
怒放了萬畝紅艷艷
落在瓦窯堡
織成了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落在鳳凰山
用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
武裝了全黨全軍的思想
落在陜公,落在抗大,落在華北聯大
培育出無數革命的火種
撒向敵后,撒向戰區,撒向抗日前線
激發出排山倒海的力量
落在黃河第一灣
扭轉了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和方向
今天,延安的秋雨
綿柔似醇,細如絲發
一絲雨濕不了一絲發
卻滋潤了一顆顆心
延安的秋雨比春雨金貴
這塊土地乃至中華大地
需要的不僅僅是花草樹木
更需要生長的力量
更需要延安精神的力量
英雄的中華兒女
再展紅旗,漫卷西風
開啟新的征程
洛川的路
1937年8月
通往洛川馮家村的路
并沒有隨著風起云涌
而省略它的崎嶇
頂著濃重的黑暗
一行人掌著微亮的心燈
摸索前行
他們要為一條東方巨龍
掙脫夜的囚籠
十大綱領
清晰了內外大勢
濃縮了十年征程
從此,方向與方法
把這條路引向正道和光明
這群龍的傳人
憑著熾烈的火性
葆有蓬勃的血性
今天,扛著責任
在大道上奮力前進
瞻仰“四·八”烈士陵園
眼前,一切都是無盡的白
那碑,那花圈,那日光,那歲月
白得讓天幕低垂,讓大地默哀
碑頂的鐮刀鐵錘
彰顯一個群體的信仰
“四·八”英烈如煙往事在青松翠柏間縈回
我們看不見你們的身影
不是歷史的霧靄遮擋了我們的雙眼
是追思的淚水模糊了我們的視線
那時,剛剛脫下鐐銬的手腳還不靈便
一聲轟鳴
凝固了梅花樹下歡慶的笑聲
我們看不見你們的身影
卻看見你們用熱血染紅戰旗
把理想和信念銘刻在心
我們聽不見你們在囚牢中的吶喊
不是你們離我們太遠
而是太近
靜靜的延河在嗚咽低吟
酷刑留下的傷口還未愈合
一聲轟鳴
把妻兒和戰友的苦盼化作萬箭穿心
我們聽不見你們的聲音
卻聽見戰歌在鏗鏘
禮炮在天安門廣場為你們齊鳴
我們感觸不到你們燃燒的歲月
不是風霜泯滅了初心
是你們的忠誠和遺志
在激勵一個民族砥礪前行
那時,倭寇雖已驅逐
黎明還未來臨,一聲轟鳴
定格了你們為民族救亡的光輝歷程
我們感觸不到你們燃燒的歲月
但已感受到民族在走向振興
世界正矚目我們闊步前進
棗園回望
清晨
風從棗林穿過
穿過記憶的閘門
吹落戰火熏染過的灰塵
晨曦深情地從寶塔劃過
我轉身回望
把目光投向棗園枝葉間蘊藏的時光
回望窯洞前的小紡車
掀起了大生產,打碎了封鎖線
回望警衛隊操場
生死價值的論斷
閃耀著為人民服務的光芒
回望書記處禮堂
振臂一揮
對日寇的最后一戰堅毅打響
回望窯洞不眠夜
透出窗欞的燈光
把中國的未來和前途照亮
我把回望裝訂成一本書
再三捧讀
寫近百年的屈辱入詩
一邊回望一邊淚殤
繪千萬里的江山入畫
一邊回望一邊激昂
把尊嚴和自強寫上
讓歷史變成力量
用血性和鐵肩擔當
在迷茫中擦亮信仰
信天游的歌聲不絕
安塞的腰鼓聲齊響
復興就在前方
回望棗園,歲月讓我們暢想
從這里必將走出
一個富強的國度
再一次屹立在東方
(作者:陳國良,本作品為《詩刊》征集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