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石器時代遺址到北洋海軍甲午沉艦,時間跨度長達萬年 2018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
10項考古新發現:廣東英德青塘遺址、湖北沙洋城河新石器時代遺址、陜西延安蘆山峁新石器時代遺址、新疆尼勒克吉仁臺溝口遺址、山西聞喜酒務頭商代墓地、陜西澄城劉家洼東周遺址、江蘇張家港黃泗浦遺址、河北張家口太子城金代城址、重慶合川釣魚城范家堰南宋衙署遺址和遼寧莊河海域甲午沉艦遺址(經遠艦)水下考古調查
昨天,“2018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出爐。據悉,這10項考古新發現,時間跨度長,地域分布廣泛,而且內涵十分豐富,為探究文明發展軌跡、描繪先人生活圖景提供了豐富的佐證。
本次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活動從去年11月底啟動,上月公布了包含20個項目的入圍名單。
最終入選的項目從新舊石器時代過渡時期到近代晚清的經遠艦沉船,時間跨度長達上萬年;地域西北至新疆,東南至廣東。
新疆發現世界最早使用燃煤的遺存
此次評選中,陜西成為唯一入選兩個考古項目的省份。延安蘆山峁新石器時代遺址位于延安市寶塔區蘆山峁村,是一座新石器時代龍山時期的超大型聚落遺址,距今大約4500年。截至目前,已經發掘8000平方米的范圍,出土了大量的玉器、陶器和石器等各類新石器時代文物。考古專家認為,蘆山峁遺址核心區的多座人工臺基和院落,可以看作是中國最早的宮殿雛形。
澄城劉家洼東周遺址位于渭南市澄城縣王莊鎮,經過兩年多的勘探發掘,共發現4處210多座墓葬,包括兩座高等級中字形大墓。最關鍵的是在二號墓和三號墓中分別出土了帶有“芮公”銘文的多件青銅器。經考古人員確認,劉家洼遺址是一處芮國后期都城遺址,填補了東周時期芮國歷史的空白,對推動周代歷史社會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新疆尼勒克吉仁臺溝口遺址是目前新疆伊犁河谷年代最早、規模最大的以青銅時代為主體的聚落遺址,發現了豐富的與青銅冶煉有關的遺物遺跡,是新疆史前唯一一處有明確冶金證據鏈的遺址;并發現了迄今世界上最早使用燃煤的遺存,將人類對燃煤的使用歷史上推千余年。
經遠艦首次發現北洋海軍艦銘牌
經遠艦水下考古調查項目是繼榮獲2015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的遼寧“丹東一號”清代沉船(致遠艦)水下考古調查之后,我國水下考古的又一重要成果,備受社會各界關注。
調查發現,經遠艦艦體殘骸呈上下顛倒翻扣在海底,現存大約3米高的生活艙室、2米高的甲板舷墻。調查提取鐵、木、銅、鉛、玻璃、陶瓷、皮革等材質各類遺物標本500余件,種類包括艦體結構、武器裝備、個人物品等。經遠艦首次發現了北洋海軍艦銘牌,其材質、工藝及安裝方法首次得以明確。
入選項目中,還有一個項目頗受關注。山西聞喜酒務頭商代墓地在5500平方米墓地范圍內發現商代晚期墓葬12座、車馬坑6座以及灰坑5個,共出土銅、玉、陶、骨等各類材質的文物500余件(組),加上正在陸續追回的被盜文物,該墓地隨葬文物數量可能達數千件。根據墓葬形制與出土遺物判斷,該墓地應為晚商高等級方國貴族墓地。從青銅器中兩種族氏銘文的差異性來看,此墓地應為“匿”族墓地,這便為“匿”族青銅器找到了歸屬。
終評會上,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提出,要將保護放在考古工作的重點位置。“‘十三五’以來,經國家文物局批準的主動性考古項目逐漸增多,具體到2018年度,國家文物局共批準955項考古發掘,其中主動性考古項目占212項。”他說,考古本身體現了保護的意識,考古工作也應始終考慮如何保護,需要將保護和研究整體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