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間文學大系·史詩·四川卷·格薩爾》 保護好“活形態”文化史詩
《格薩爾》史詩是我國藏族人民集體創作的一部偉大的英雄史詩,被譽為“當今世界唯一活著的最長的史詩”。四川是英雄史詩文化的重要流傳地之一。《格薩爾》深深植根于四川藏區肥沃的土壤里,眾多民間史詩說唱藝人們和大德高僧創作了結構宏偉、卷帙浩繁、內容豐富的《格薩爾》英雄史詩。新中國成立后,在20世紀50年代末,四川開展了格薩爾的資料搜集和田野調查,為后來的格薩爾研究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改革開放以來,四川省成立了“全國格薩(斯)爾工作領導小組”,隨即《格薩(斯)爾》被列入“七五”“八五”“九五”期間的國家重點項目,后又被列入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重大委托項目,四川省的格薩爾搶救、收集、整理、錄音、翻譯、出版等工作,取得了豐碩成果。
在著手編纂《中國民間文學大系·史詩·四川卷·格薩爾》的過程中,編委會多次開會討論,集思廣益,悉心精選,在《天嶺》《打開阿里金窟》《取雪山水晶宗》《賽馬登位》《松巴與嶺國之戰》《地獄救妻》等10余部漢譯本中,精選了7本作為四川卷。這10余部漢譯本中,除《打開阿里金窟》《取雪山水晶宗》以外,其他均沒有公開出版過,均是內部自行刊印的珍本。《打開阿里金窟》是1985年普查時首次搜集到的國內孤本。
格薩爾學專家角巴東主認為:“史詩《格薩爾》總體的情節結構,可歸納為格薩爾在天界——降人間——稱君王——戰邪魔——救親人——返天界這樣一個循環結構”。在這一結構程式中,我們選編的《賽馬登位》是“稱君王”部分,《地獄救妻》是“救親人”部分,其余《霍舍兵器宗》《朱古兵器宗》《辛巴與典瑪》《打開阿里金窟》和《取雪山水晶宗》5本皆屬于“戰邪魔”部分。就選本內容而言,每一部書都是以格薩爾為故事軸心展開的獨立敘述,即講述格薩爾傳奇一生中的某一段故事。《賽馬登位》講述了以嶺國王位為彩注,通過賽馬,覺如(格薩爾小名)贏得勝利而登上王位的故事。書中體現崇尚勇武、公平競爭、勝者為王、部落議會、軍事民主等現象,是早期部落社會道德理想的一個縮影。同時,《賽馬登位》是研究《格薩爾》史詩中嶺國民形成和人物的重要資料,只有這一部書中將嶺國的所有人物分類點到,如嶺國的七員猛將、七位美女、四位元老、十三位英俊少年、三位鄂魯、四位降參、四位智星、兩名乞兒等,其座次方位講的精細入微、繪聲繪色。《打開阿里金窟》《取雪山水晶宗》《霍舍兵器宗》《朱古兵器宗》的基本敘事結構是外敵入侵——出征降敵——消滅惡魔——策立新君——取戰敗國財物運回嶺國。書的命名更有特色,多以“地名+物名+宗”的形式構成,并且均是并列式的史詩,反映了古代藏族部落戰爭或其他戰爭的史實或傳說。《辛巴與典瑪》風格罕見,格薩爾赦免了殺死自己哥哥的兇手,還任命他為霍爾部落的首領,表現了格薩爾的寬大為懷、識才尊賢、大智大勇的形象。這部史詩中人物形象生動鮮活,情節設置錯落有致。《地獄救妻》是一部“瞿仲”(佛法史詩),講述格薩爾將妃子阿達拉姆從地獄里救回的故事,此文本中講述了因果關系和分辨善惡是非的道德觀念。
這些選本的體裁均由散文體和韻文體混合組成。散文體部分用以介紹故事內容和情節描述、敘說周圍環境、敵對雙方在疆場上的具體場面等。韻文體部分是人物間的對唱,亦少量以總括的形式出現在卷首或卷末。史詩中的韻文,即唱誦部分,具有較為穩定的程式。韻文一般由起始調、祈請神靈佑助、自我介紹、中心內容和結束語五部分構成。中心內容經常運用大量的諺語和比喻來論證說理,并使用反復、排比、回環的表現手法貫通唱詞。
《格薩爾》史詩中主要人物各有專門的曲調,如《打開阿里金窟》中就有20多種曲調。其中,雄獅王格薩爾用的“沖欽色淪”“梵天妙樂”“策魯居梅”,大總管絨察岔根用的“特瓦仁莫”,尤介托桂用的“昂聶”“梅朵察魯”,阿里國王達娃頓珠用的“倉北央念”“梅朵恰帕”,魔臣甑甲卡肖用的 “洛麻抒魯”,魔臣米麻查熱大力士用的“龍那粗魯”“巴沃魯同”等曲調。從這些曲調的名稱看,多取自與藏族人民生活緊密相關的自然物和自然現象。一看就知道嶺方和敵方(邪魔)人物的角色,將其性格特征、情態舉止表現得淋漓盡致。史詩藝人也在根據不同的人物和情景來選擇特定的曲調和旋律說唱。
《格薩爾》說唱藝術和整理出來的文本,在傳承和發展的過程中,不斷吸納了歷史、社會、自然、科學、藝術、宗教等方方面面的文化養分,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多學科研究的價值。《格薩爾》工作絕非僅僅是專業科研人員和研究部門的事,而是全社會的一項系統工程。此次“大系出版工程”為保護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推動全國《格薩爾》工作不斷向前發展提供了重要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