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網絡文學帶來的不是危機,而是契機
    來源:文學報 | 傅小平  2019年03月24日08:08

    有一種廣泛流行,但未被確證的看法認為,當下風起云涌的類型文學,在某種程度上已經讓正統的嚴肅文學成了一種類型文學。足以佐證這一看法的是,網絡文學在過去20年間的迅猛發展。據2017年底的一項統計數據表明,國內網絡文學市場規模129.2億元、網文作者1400萬名、網文作品超1600萬種、網文讀者規模破4.06億人。如果只是從規模和效應上看,的確如浙江省網絡作協常務副主席夏烈在近期于上海華東師范大學舉行的“網絡文學家培育與網絡文學發展高峰論壇”上所說,網絡文學已經代表了這個時代的主流文學樣式。

    但從另外一些指標,譬如從質量上講,網絡文學離成為主流還有相當的距離。浙江文藝出版社常務副社長曹元勇表示,網絡文學界魚龍混雜,即使是評價較好的作品也存在龐雜無實、凌空蹈虛等問題。也有觀察者表示,網絡文學不乏一些惡俗、低俗、庸俗的內容,不免落入“拳頭加枕頭”的窠臼,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價值觀盛行。如此,就像上海網絡作家協會會長血紅認為的那樣,雖然網絡文學以巨大的作家量、書寫量“取勝”,但要出現精品或是經典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與此同時,如果說是否有相對完善的評價體系,或是像上海市作協副主席孫甘露說的“比較成熟的判斷架構”,是衡量一種文學類型是否主流的重要標準,那么網絡文學顯然還不具備這樣的條件。事實上,在當下文學批評界唱主流的學院派文藝批評,如杭州師范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單小曦所說,已不能充分闡釋以網絡文學為主的新媒介文藝現象的現實。蓬勃發展的網絡文學與批評之間的這種不對稱,也對批評本身帶來了某種焦慮。無論如何,就像夏烈說的那樣,網絡文學給予人們跳出文學史固有觀念與框架的一種可能,它帶來的不是危機,而是契機。

    網絡文學需要分工和各司其職,推動整個產業成熟發展

    網絡文學質量的失控,在一定程度上源于其創作和發表的整個流程都缺失編輯環節。業內普遍用“自編自導自演,自拉自彈自唱”這句話,來形容網絡文學這樣一種自由且野蠻生長的狀態。據有關數據顯示,僅閱文集團旗下平臺就有400萬作者,其中以“80后”、“90后”為主,作者社會身份繁雜、水平參差不齊。而網絡文學內容質量的高低,基本上是由作者主導的。與一般傳統文學不同,其間很少有策劃、編輯、校對、編審的再加工和層層把關。

    而隨著大量資本涌入,網絡文學變得過度商業化。這種商業驅動也使得網絡文學屢屢出現各種負面問題。有業內人士表示,以網絡小說為例,為迎合讀者口味,圈到更多粉絲,出籠的作品多集中于武俠、魔幻、古代言情,題材單一且跟風仿效厲害,真正反映現實社會生活、當下豐富人生現狀的極少。而且眾所周知,大多數文學網站與作者簽有協議,對作品的上傳字數、更新頻次等都有嚴格規定,致使作者每天只能閉門造車,為碼字而絞盡腦汁,沒能像傳統作家那般深入生活,體驗生活。

    既缺失編輯把控,又唯經濟效益至上,加之其他的一些原因使得網絡文學作品質量難以得到保證。曹元勇表示,從圖書出版的業態看,數字化出版雖然一時還難以取代紙質出版,但至少已形成與紙質圖書出版共存的局面。但網絡文學還達不到數字化出版的規范要求。“網絡文學下一步是不是非要變成紙質圖書倒不重要,重要的是要不要經過嚴格訓練的圖書編輯對作品進行一番編輯和加工。網絡文學有必要向現在數字出版的標準靠攏。”

    作家小白也表示,雖然看好網絡文學,但他對資本驅動下的類型化或模塊化的網絡文學卻心存懷疑,因為這種閱讀方式是催眠式的,使人上癮,幾乎類似機器人寫作。“應該說,網絡文學的前景非常美好,因為它有交互性和社區性,但前提是每一個終端都應當對上傳的文字負責。”

    關鍵的問題在于,怎樣建立起這樣一種負責機制?夏烈認為,網絡文學需要在整個產業鏈上引入專業人才,需要有自己的文學評論家,需要有既懂得經營又懂得文學的網絡經紀人,還需要有對影視和其他文化產品具有判斷力的內容策劃公司。而對于提高網絡文學質量而言,首要的是有作家經紀人,只有這樣作家們才能安心創作。血紅表示,作為一名網絡作家,本職工作還是寫文字。這個產業不是一個人能包攬一切,而是需要分工和各司其職,推動整個產業的成熟發展。

    借助高校資源平臺提升網絡文學品質,是可行路徑

    誠如網絡文學研究專家歐陽友權所言,從文學大勢上看,網絡文學已經走過數量擴張期,步入質量提升期。相應地,讀者對網絡文學精品化、經典化的訴求也隨之增強。但實際的情況是,很多網絡文學作者缺乏文學寫作基本的知識儲備和技巧訓練。借助高校資源平臺,提升網絡文學品質,顯然是一條可行的路徑。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高校首個網絡作家培養計劃出爐。去年年底,華師大中國創意寫作研究院正式啟動“分眾”中國未來網絡文學家項目,并于近期發布網絡文學新人大賽公告。通過大賽選拔的網絡文學新人將于今年9月到該校報到,免費展開為期三年的專業培養,其中一年駐校培養,兩年校外跟蹤培養。“一年駐校培養主要包括配備知名作家導師和知名學者導師,選修網絡文學創作培訓課程、創意寫作專業碩士相關課程、人文社科和理工科視野拓展課程等;兩年校外跟蹤培養,主要包括導師指導,定期或不定期返校開展作品創作研討、參加有關網絡文學活動等。”該校中國創意寫作研究院副院長文貴良介紹說。

    據了解,凡是在網絡文學平臺,包括自媒體平臺連續更文3個月以上的40歲以下新人作家就可參賽。大賽將每年從中評選出10至20名作者,作為“未來網絡文學家”后備人才,以華東師范大學中國創意寫作研究院、華師大中文系創意寫作碩士學位點為平臺,量身定做打造個性化培養方案。

    該校中文系主任、中國創意寫作研究院院長朱國華表示,所謂個性化培養方案是指,考慮到不同網絡作家的寫作習慣、創作定位、知識需求,根據他們的興趣和寫作方向定制培養方案,充分尊重其個性。“比如,有的作者投入科幻小說寫作,可能對某些科學理論感興趣,我們想辦法推薦物理、天文等相關領域學者開講座,答疑解惑;有些網文作者專注歷史題材,那么個性化課程里‘打包’歷史系相關課程等,幫助小說寫得更具信服力。”與此同時,相較常見的統一教材、集中授課,羅崗教授介紹說,該培養項目聚焦網文作者作品,以工作坊、討論會等形式展開解析研讀,為網絡文學新人提供有利于可持續成長的寫作環境。

    除了網絡文學網站上的作品,該項賽事還將自媒體寫作納入評選范圍。該校中國創意寫作研究院執行副院長黃平說,比起網絡小說平臺,眼下不少微信公眾號、豆瓣等平臺的自媒體寫作,也在人們的日常閱讀圖景中愈發醒目。“自媒體文章很難被歸入一般文學體裁,但它們從內容到形式多種多樣,與現實生活結合異常緊密,這樣一種非常年輕的文學樣態,并沒有一個定式,卻是當前文學生態中不可忽視的力量。”此外,為鼓勵網絡文學作家以現實主義精神和手法創作作品,此次大賽也為創作現實主義題材的網絡文學作家保留一定比例獲獎名額。

    在中國作協副主席、書記處書記李敬澤看來,成立中國創意寫作研究院,發起中國未來網絡文學家項目,充分展現出華東師范大學對新時代文化發展變化的敏銳把握和深刻洞察,認識到大學既要培養創造性的文學人才,也要培養創意性的文化產業人才,在創作實踐中更好地發揮人文精神的引領作用。

    網絡文學批評范式應從“柵欄式批評”走向“征候式批評”

    面對推陳出新的網絡文藝環境,以及層出不窮的網絡文藝作品,建立有效良性的網絡文藝批評環境,就顯得尤為重要。但目前的網絡文藝批評,就像青年學者李雪莉指出的那樣,存在著諸多問題。“評論家對這一領域的關注度不高,相關評論話語和評論方式居多不符合網絡文藝的實際情形,導致種種評論和研究淪為學術圈的自說自話,既沒有對創作者產生較大的影響,也無法引導讀者。”

    以李雪莉的理解,上世紀中葉之前出現的四大批評形態,“模仿說”“表現說”“客觀說”“實用說”實際上都忽略了網絡媒介的作用,開展網絡文藝的具體批評實踐需要以網絡為媒介場,綜合考慮各種要素進行合作開放的聯合批評。從批評的主體角度來看,讀者、學者、作者以及編者需要聯合起來打破印刷時代以個體為單位的封閉模式,共同建立一個開放、互相交流與合作的新型批評環境。

    李雪莉進一步認為,網絡文藝具有新媒介特征、高度互動互滲的亞文化群落,只有更充分地基于文化人類學和文化社會學的視野和方法,如將文本內容、文本實踐的形態,與田野調查、訪談的方法相結合,才能更有效地介入網絡文藝的真實情況。“四類主體批評中,讀者、作者和編者都是常年與網絡作品打交道的批評者,只有傳統的專家學者遠離網絡文藝作品,所以他們更要身體力行的去接觸網絡文藝,這樣才能更好地進行合作式批評。”

    從某種意義上說,在網絡上引起較大反響的《凡人凡語精選書評專輯》具有某種示范性。該專輯是對網絡暢銷小說《凡人修仙傳》的評論合集,它由該小說龐大的粉絲群體自發搜集、篩選、編輯成書,涉及到了文學各方面的要素:故事情節、事件設定、人物設定、作者評論、文本評論以及對小說類型開創性的定位等。與傳統文學評論集不同的是,該專輯所有的收集、整理、分類、檢查、補充、審定、上傳等工作,都由粉絲們配合完成。歷時3個多月后,粉絲們完成所有的編輯工作,將之上傳至互聯網,實現批評的全民共享和平等互動。

    在青年學者谷碩看來,這種由傳統個體的精神生產到網絡粉絲話語狂歡的轉化過程,不僅打破了專業批評家作為自律性主體的身份,同時也解構了他們長期以來所建構的權威性。在互聯網構建的賽博空間中,傳統媒介環境中的以個體為本位的主體形式被打破了,廣大網民又實現了重新部落化。“這也從另一個角度提示我們,要建立‘爽文學’的批評標準。對很多網民來說,網絡文學的核心不在于超功利的審美體驗,而在于閱讀的‘快感’。可以說,快感美學是網絡文學的主要藝術基調,建立‘爽文學’的批評標準是符合網絡文學自身的審美層次的。”

    換一個角度看,快感美學如青年學者黎楊全所說,或許也只是網絡文學的表層,其深層則折射了網絡社會的“虛擬體驗”。“跟傳統媒介相比,網絡媒介的特殊性就在于它是一種‘可生存’的媒介,可以生活在網上,即所謂‘第二人生’。這種可生存性一方面給寫手帶來了‘網絡存在無意識’,即虛擬體驗。另一方面,也會讓讀者自覺不自覺地從作品中感受并認同這種虛擬體驗。”也因此,黎楊全認為,網絡文學必然不是單一的、純粹的,而是復雜的、多維的。相應地,批評范式也應從“柵欄式批評”走向“征候式批評”,以推動網絡文學研究走向深入。

    歐陽友權則更傾向于把網絡文學評論分為兩個層級,即資格性評價和選擇性評價。前者是入門評價、大眾評價、文化評價,后者則是藝術審美評價、人文價值評價和精品力作評價。在他看來,層級性評價的涵蓋力與包容性切合網絡文學實際,同時也有利于消除傳統對網絡文學的誤讀和偏見。“面對網絡文學,批評家應該有兼容、寬容、包容的評價立場,正確站位,選點發力,如此才有可能縮小創作與評論的落差,讓理論批評的歌喉發出足以穿透網絡與現實的激越清音。”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影院| 久久这里只精品国产免费10| 嫩草伊人久久精品少妇AV| 国产精品妇女一二三区| 99re九精品视频在线视频| 高清免费久久午夜精品| 91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网址| 99精品久久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久久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 国产成人精品高清在线观看93| 网友偷拍日韩精品|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精品涩爱| 精品亚洲永久免费精品| 精品在线一区二区| 久久只有这精品99| 亚洲国产精品不卡在线电影| 久久露脸国产精品|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不卡| 亚洲精品无码人妻无码| 精品无人码麻豆乱码1区2区| 成人午夜亚洲精品无码网站| 人人妻人人做人人爽精品 | 久久er99热精品一区二区|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22| 国产精品无码av天天爽| 精品久久久久国产免费| 91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L| 亚洲av午夜福利精品一区| 香蕉在线精品视频在线观看6| 国产在视频线在精品| 精品国产乱码欠欠欠欠精品|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人|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影院相关影片| 四虎精品成人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电影久久久久电影网|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在线| 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免费 | 亚洲精品GV天堂无码男同| 国产网站麻豆精品视频| 色妞妞www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