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國家圖書館開啟“風雅?風骨?風趣——中國古代文學名家名作講座” 北大教授在國圖帶你讀古文 ——葛曉音、張鳴、劉永強談如何欣賞中國古代文學作品
    來源:中國作家網 | 陳澤宇  2019年03月21日08:13

    3月16日,國家圖書館(國家古籍保護中心)、北京大學中文系聯合主辦的“風雅?風骨?風趣——中國古代文學名家名作講座”開幕式暨首場講座在國家圖書館舉行。國家圖書館副館長、國家古籍保護中心副主任張志清,北京大學中文系副主任杜曉勤出席活動并致辭。

    北京大學博雅講席教授葛曉音,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張鳴、劉勇強分別從詩、詞、小說三種文體出發,與讀者分享了賞析中國古代文學作品的方法與技巧。

    左起:劉勇強、葛曉音、張鳴

    葛曉音教授從中國詩歌史的常識出發,分享了自己多年來關于古典詩歌閱讀欣賞的心得。葛曉音認為,中國古典詩歌的題材從少到多、不斷增加,在題材形成和擴大的過程中,具有內容主題和藝術風格的傳承性。如感遇言志、詠史懷古、邊塞游俠、山水田園、贈人送別、鄉思羈愁、閨情宮怨等,幾乎是中國詩歌永恒的題材,后人寫作時也往往繼承前人的同類題材。所以,了解詩人思想藝術的前后傳承關系,對理解中國詩歌很有幫助。在中國詩歌史上,前代的大詩人對后代影響很大,后人的詩歌里常常會繼承他們的思想和藝術表現方式。葛曉音舉例,李白在《月下獨酌》中“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即可看作對陶淵明“揮杯勸孤影”(《雜詩》其二)的化用。同時,把握古典詩詞的創作特色需要對其體裁進行針對性了解。中國古詩中有古體、近體兩大類,古體包括五古、七古、五七言古絕、三言四言六言、樂府等,近體包括五律、七律、五言排律、五七言律絕等,不同的體式都有不同的鑒賞標準。

    葛曉音談到,除了了解詩歌史常識外,鑒賞古典詩還需對中國古典詩學的鑒賞理論有所認知。中國古典詩學從秦漢時代開始,到清代末年,逐漸積累起一套自成體系的欣賞理論,至今仍在運用。中國古代的鑒賞者本身都是寫作者,他們對作品的評論側重感性和印象批評,從創作經驗出發的審美感受細膩準確,提出了如比興、氣骨、興象、意象、意境、格調、神韻、法度等一系列創作規律術語,同時還善于運用大量的比喻來闡釋解讀文本。對古典詩學鑒賞理論的熟諳,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作家作品。

    國家圖書館文會堂座無虛席

    中國古典文學發展到了唐代,詩歌的鼎盛中孕育著新變。張鳴教授談到,與詩歌相比,詞在形式上包含了很多新的因素,閱讀欣賞唐宋詞作品,需要了解詞在體裁形式上的新特點。詞在最初被稱為“曲子”或“曲子詞”,也有“樂章”、“小歌詞”的別稱。在唐宋時代,詞的寫作是“倚聲填詞”,其文體屬性主要就是歌詞。因為配合音樂的關系,詞在寫作規范、藝術表現、傳播接受等各個方面,都受到音樂的啟發,抒情力量大大突出。同時音樂曲調的豐富性決定了詞體的形式多樣,遠勝詩歌。不同詞牌依據樂曲不同,在句數、句式、字數、平仄、韻腳、押韻方式等格式上都有著規定。《康熙欽定詞譜》共收錄826調、2306體,足以見詞的聲律體式變化多樣。此外,與詩歌相比,詞在詩行組織方式和句式上的創新也很突出。

    中國古典文學、文獻大家吳小如先生曾提出解讀古典文本的四條原則,即通訓詁、明典故、考身世、查背景。張鳴認為,吳小如先生將“通訓詁”排在首位,以示讀懂詩詞文辭的重要性。“這包括兩重意思,一是要準確理解一些常用字詞在作品中的準確含義,二是要準確理解語詞在作品中起到描寫敘述修辭作用時的具體含義。”張鳴以王維《鹿柴》詩中“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舉例,常見的注釋將“人語響”解釋為人說話的聲音,這其實并不準確。張鳴認為“人語響”應是人說話的回聲,是王維針對“空山”場景精細而又準確的描寫。同樣,傳統的解釋對李清照的《如夢令》也存在誤讀。“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此處作者一人游樂,“爭”字斷然不會是爭先恐后劃船找路,解釋成“怎”更合理。在“堪對此景,爭忍獨醒歸去”(柳永《迎新春》)、“一句枕前爭忘得”(馮延巳《憶秦娥》)等同代作品中,多有例證。

    在李清照的另一首詞《聲聲慢》中,有“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的傷惋名句,但此處“黃花堆積”并非指殘英遍地,而是菊花盛開。“積”,在中國古代詩詞中常用來描寫芳草茂盛繁花盛開,如“重樹日芬蒀,芳舟轉如積”(謝眺《和別沈右率諸君》)。李清照在此處實構建反差,以菊花盛開的燦爛反襯自己孤苦寂寞的憔悴,如將“黃花堆積”理解為落英繽紛,則喪失了鮮明強烈的對比效果。

    此外,張鳴還談到,理解古典詩詞也應避免咬文嚼字、“死于句下”,須深觀其意,在讀懂文辭的基礎上,披文入情,揆情度理,融會貫通。

    人頭攢動,濟濟一堂

    劉勇強教授從《紅樓夢》中關于小說三種讀者的論述出發,與大家分享了古代小說的讀法。劉勇強認為,中國古代小說在傳播過程中很重視讀者接受,古小說理論也形成了以閱讀為中心的評點式理論架構。金圣嘆在評《水滸傳》時,特意作了《讀第五才子書法》置于最前,用以統括散金碎玉般的評點。毛宗崗著《讀三國志法》、張松坡著《金瓶梅讀法》、張新之著《紅樓夢讀法》、劉一明著《西游原旨讀法》,解讀方法與具體評點相互補充、生發,對閱讀產生了引導作用。劉勇強建議聽眾閱讀古代小說時對動機、人物、敘事和語言四個方面加以關注,分別就其內涵、性格、結構、表達進行細致體會。

    現場讀者認真聆聽

    據主辦方介紹,本次系列講座共十三場,從3月16日起每周在國家圖書館開講。在接下來的三個月中,除葛曉音、張鳴、劉勇強三位教授外,系列講座主講人還包括北京大學中文系于迎春、傅剛、常森、錢志熙、杜曉勤、張劍、李簡、李鵬飛、潘建國等知名學者。中國古代文學名家名作講座將以文學史時段研究與名家名作精講相結合,各主講人還將向聽眾推薦相關領域的重要典籍與研究著述。3月22日,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于迎春將為讀者帶來系列講座第一講——“《詩經》中的‘變雅’”。

    系列講座內容

    據悉,“風雅?風骨?風趣——中國古代文學名家名作講座”是國家圖書館繼“孔子?儒學?儒藏——儒家思想與儒家經典名家系列講座”、“格致?考工?源流——中國古代重要科技發明創造名家講座”、“稽古?貫通?啟新——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名家講座”之后舉辦的第四次國圖講壇古籍保護傳承系列講座,四次系列講座的內容或將在2019年下半年結集出版。 

    99re在线这里只有精品免费| 91麻豆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一区| 日韩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色婷婷99综合久久久精品| 久久91精品国产99久久yfo| 亚洲精品老司机在线观看| 97久久国产亚洲精品超碰热| 窝窝午夜色视频国产精品东北| 精品无人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美女免费视频观看| 国产精品制服丝袜一区| 精品免费tv久久久久久久| 日本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自在拍在线拍 | 国产a不卡片精品免费观看| 久久久久久精品免费免费自慰| 中文字幕久热精品视频在线| 国产麻豆精品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1024在线|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2020| 国精品产露脸自拍|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免费观看地址 | 九九热在线视频观看这里只有精品| 国产精品国产午夜免费福利看| 91麻豆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 亚洲精品电影在线| 免费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第35| 国产福利精品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专播下| 久久久久久精品免费看SSS| 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中文无码久久精品|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蜜臀 |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 国产精品丝袜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资源网| 日本久久久精品中文字幕| 99精品免费视频| 久久激情亚洲精品无码?V| 国产三级精品三级在线观看专1| 青青久久精品国产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