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拒絕過普利策獎的美國詩人:他建議我向繆斯跪下祈禱
W.S.默溫(William Stanley Merwin),1927年9月30日出生于紐約。他出版了五十多本詩集、譯作和散文。20世紀60年代的反戰運動時期,默溫的創作大量使用不加標點符號的迂回敘述,成為其標志性風格。1980年代和1990年代,佛家思想和深層生態學方面的興趣,對默溫的寫作影響頗深。
默溫獲得了許多榮譽,兩度榮獲普利策詩歌獎(1971年,2009年),美國國家詩歌圖書獎(2005年),美國詩人學會最高榮譽獎塔寧獎,以及馬其頓-斯特魯加詩歌之夜的金環獎。2010年,美國國會圖書館授予W.S.默溫為第17位桂冠詩人。
默溫翻譯了許多法語、意大利語、西班牙語、日語、俄語的詩歌,包括《羅蘭之歌》《熙德之歌》等中世紀詩歌,但丁《神曲》的《煉獄》,夢窗疏石詩選,曼德爾施塔姆詩選,波爾基亞《聲音集》,聶魯達《二十首情詩與一首絕望的歌》……等等。
他居住在夏威夷毛伊島的一個鄉村地區。在此期間,他寫了許多文章,并致力于島上熱帶雨林的恢復。
2019年3月15日在夏威夷毛伊島家中去世。
以下選摘W.S.默溫的訪談和詩作若干:
做一名美國詩人意味著什么,我仍然不知道
——《巴黎評論》W. S. 默溫訪談
采訪者:愛德華·赫施(Edward Hirsch)
問:你每天都寫嗎?埃茲拉·龐德曾經建議你每天寫75行詩句,你遵循他的建議了嗎?
默溫:我沒有每天寫75行詩句,但是一連幾年我天天都會對著一張紙,凝視一會兒。這讓人變成了某種怪物。
問:為什么這樣說?
默溫:你必須不斷地把其他事物推到一邊。寫作這種活動,本身并不包含諾言,卻被賦予類似專斷的特點,恒久堅持非常重要。
問:在你那首紀念約翰·貝里曼的詩里,寫到“他建議我向繆斯祈禱/跪下祈禱/在那個角落他/說他真是這個意思”,你怎么理解他的建議?
默溫:我覺得這是非常好的建議。寫詩從來就不是一項你能夠完全控制的行為。意識到這一點很重要:寫作是各種力作用的結果,其中有些力你甚至完全不了解。你可以把它們形容成是你自己的心靈,如果你愿意的話,他們也許是的,但是還有其他各種各樣能形容它們的方式,也很恰當,或者說更恰當——如繆斯或集體無意識。更具有暗示性的方式,因此可以說更加準確。我覺得任何能夠喚起未知力的方法都是好的。
問:你是否覺得你的早期創作,也許還包括你對翻譯的強烈興趣,都意味著做一名美國詩人是矛盾的?
默溫:不,我從未那樣想過。有段時間我確實試圖弄懂這個問題。但是翻譯從不包括在內——我的意思是,翻譯可以擴展可能性,你明白,不會叫人困住。二十世紀四十年代的美國詩歌伴隨我成長,在我看來這些詩歌十分呆板。我覺得就像被關在板條箱里,我知道我必須沖破它。我住在英國、非常想回美國去的那些年里尤其想弄懂做一名美國詩人意味著什么。我清楚地知道我不是一名英國詩人。
可是做一名美國詩人意味著什么,我仍然不知道。我們不再糾結這個問題了,這很不錯。可是在二十世紀四十年代,我們似乎必須要為這個問題焦慮。
問:你第一次來夏威夷是什么時候?
默溫:我第一次來這里是在六十年代末,參加一次誦讀會,我覺得夏威夷很美,但是當時并不覺得與我的生活有關。后來在七十年代中期,我又來到夏威夷,它和我的生活產生了關聯,我留了下來。
問:你覺得你會一直住下去嗎?
默溫:噢,是的。
《巴黎評論》1987年春季號102期/<詩歌藝術>38期
貝里曼
我會告訴你他告訴過我的
戰爭剛結束的幾年
我們那時稱之為
第二次世界大戰
別急著丟掉你的傲慢他說
年長些再那樣做
太早丟掉的話
取代它的可能只是虛榮心
他只建議過一次
調換一行詩里
重復詞語的慣常順序
為什么要把一件事說兩遍
他建議我向繆斯祈禱
跪下祈禱
在那個角落他
說他真是這個意思
他還沒蓄胡子
也喝酒不多可是他
已在自己的浪里深潛許久
斜著下巴歪著頭如搶風航行的單桅船
他看上去老得很
比我年長得多他三十幾歲
話語從鼻子涌出帶著口音
我想這是在英格蘭待過的緣故
說到出版他建議我
用退稿附條裱墻
他談論詩歌滿懷激情
嘴唇和長長的手指隨之顫抖
他說詩歌中使一切成為可能
并且能夠點石成金的關鍵
是激情
激情無法作假他又贊揚了運動和發明
我還沒讀過什么書
我問你如何判斷
你寫的
確實過得去他說沒辦法
你沒辦法沒辦法
直到死也不知道
你寫的東西是否過得去
如果你想知道個確切就一行也別寫
注:貝里曼即美國詩人約翰·貝里曼(John Berryman,1914-1972),任教于默溫當時就讀的普林斯頓大學。
焚貓
春天,巨大的果殼堆旁
多刺灌木叢生的小溪銅頭蛇
蜷縮在第一縷陽光中,泥濘的小路,
忽然間不能繼續視而不見。
一種氣味在這個季節蒸騰
從沒有過名字,卻四處回蕩。
我走近了,它的眼睛生了木虱
腋下的白色軟毛里有一窩甲蟲。
我用果殼堆生了火
卻只嚇跑了甲蟲
燎焦了潮濕的皮毛,一股刺鼻的
燃燒毛發的氣味沖破了香甜的空氣。
想到時間是多么垂涎于下流,
既然悲傷是下流,缺乏悲傷也是下流,
我走開了去拿報紙,
把它裹進死去的事件,一天又一天,
浸過汽油把它和
垃圾一起放在壘好的樹枝上:
這可比柑橘皮難燒,
汩汩作響火花四濺,惡臭像
腐敗的食物隨著濃煙擴散
穿越生了嫩芽的樹林遮蔽了閃閃發亮的山茱萸。
我卻固執起來:我要燒了它
哪怕要花一天的時間去堆好焚火
火焰會越過房頂。一連幾個小時我不停地
填料,熏得漆黑渾身濕透;
把它撥出來,燒焦的肉仍緊緊
裹在骨頭上。我把它埋了
我一開始就該這樣做,因為
土地是緩慢的,卻很深,易于隱藏;
我本該利用這一點倘若我明白
九條命在狗的利爪下會瞬間消失,
或汽車,或銅頭蛇,可是無論多么微小的
死亡,無論怎樣估算,也無法輕易處理。
飛
我折磨過一只肥鴿
因為他不肯飛
他只愿像和善的老頭一樣活著
任由自己臟兮兮拼命
搶食物啄趕垃圾旁的貓
不理睬伴侶喙部總是濕漉漉
散發臭氣搖搖擺擺
到了晚上要被人放進高處的鴿籠
“飛”我說把他扔向空中
他墜落,趕回來索食
我說了一次又一次把他上拋
他越來越糟
每次都要把他拾起
終于死在鴿籠里
因為這些無謂的努力
那么這是我做的
想著他的眼睛無法
理解該躲我遠遠的
我總是太相信語言
求教
樹林里我碰見老友在釣魚
我問了他一個問題
他說等等
潛流里的魚要躍上來了
可魚線紋絲不動
我等著
問的問題有關太陽
有關我的雙眼
我的耳朵我的嘴
我的心臟地球的四季
我站立的地方
我要去的地方
它從手間滑過
仿佛它是水
落入河中
從樹叢間流過
沒入遠處的船體
脫離我消失
接著在我站立的地方夜降臨
我已不記得要問什么
我辨認得出他的線沒有魚鉤
我知道我會等著和他一起吃飯
詹姆斯
消息傳來,遠方的朋友
病危
我抬起頭,窗外一叢小花
從春草間拱出
想不起它們叫什么
選自《遷徙:默溫自選詩集》(上下卷) 伽禾譯上海九久讀書人2019年將出版
如果我們能飛,會有
季節以外的數字嗎
在夢中我飛向南方
所以是秋天
無數秋葉
已遠遠在我身下
有些落入
白晝的河流
那不可見的
回憶低語的界面
但即使在夢中什么也不說
這一次不說
起初
我以為誰在傾聽呢
當我起初用鉛筆
寫下這些字時
那是為了我一無所知的音樂
寫下的歌詞
那些我一無所知的人們
會讀到它們,站起歌唱
仿佛早已知道這些歌詞
當他們歌唱時他們沒有名字
故事深處
一個男孩走著,一群鶴
跟隨他鳴叫,它們從他
身后的地平線飛來
有時他以為他可以辨認出
那些鳴叫聲中的一個聲音但他
不能聽懂它們叫著什么
當他轉頭回望時他不能
在它們此起彼伏的飛翔中
區分它們,可是他繼續試圖
在它們的叫聲中追回一絲記憶
直到他跌撞著記起從前的日子
豁然開朗而那些石路
靜靜躺著,每棵樹立在自己葉子中
鶴已從空中飛走,那一刻
他記起他是誰
只是忘了名字
漂泊的笛聲
曾經向我吟唱的你此刻再次響起
讓我傾聽你悠揚的笛音
你共我延存至今
星辰轉暗
我的思緒遠過星辰卻沉入遺忘
你可聽見我
你還能聽見我嗎
你的空氣是否
還記得你
啊清晨的氣息
夜歌與晨歌
還陪伴著我
我無法探知的一切
從未失落
但我此刻已經懂得
不再會問你
你從哪兒學會這樂曲
它來自何處
古老的中國曾有雄獅
我傾聽直到笛聲停止
直到燈光再次陳舊
天黑后的藍莓
那么這就是夜的滋味了
一顆一顆
不早不晚
我母親曾告訴我
我是不懼黑暗的人
回望時我信了
可她如何知曉
在遙遠的從前
當她父親在她
幾乎尚未記事前去世
隨后她母親
再稍后離世的是撫養
她長大的祖母
接著是她唯一的哥哥
和她的頭生子
墮地便逝去
那時她就知道
寂靜的黎明
似乎只有過一個
時代,它對自己
一無所知,如同飛鳥
對所穿過的空氣
和將其托起的時日
雖一路穿過卻一無所知
我是一個孩子,在話語形成以前
手臂在陰影中將我托起
聲音在陰影中低語
我凝視一片光斑移過
綠色的地毯
在一棟樓里
光久已消失,聲音
沉落,他們在那時說的每一個字
此刻都歸于沉寂
而我還一直凝視著那片光斑
選自《天狼星的陰影》 曾虹譯巴別塔詩典系列上海九久讀書人2017年11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