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國家民委原專職委員管培俊建議:支持民族地區職業教育加快發展
“民族地區實現全面小康,既要扶貧又要扶智,職業教育具有這兩個方面的作用。”3月10日,全國政協委員、國家民委原專職委員、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管培俊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加快發展民族地區職業教育十分緊迫,意義重大。
近年來,在中央和各地大力支持下,民族地區職業教育取得顯著成就,但在教育全局中仍然相對滯后,是民族地區發展的短板。據管培俊介紹,全國10個高中階段教育職教招生比例不足40%的省區,有7個是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集中的區域。民族八省區職業學?!半p師型”教師尤為不足,遠低于教育部規定的最低標準。國務院2019年印發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進一步明確,要加大對民族地區、貧困地區職業教育的政策、金融支持力度,落實職業教育東西協作行動計劃。
“民族地區職業教育的基本矛盾是產業不發達,有效需求不足,缺乏倒逼職業教育發展的動力,因而需要國家采取特殊政策,持續加大支持力度?!惫芘嗫≌f。
發展民族地區的職業教育,規劃要先行。管培俊建議,一方面,要制定和實施民族地區職業教育總體規劃,把職教發展與促進民族地區發展的3個國家級規劃結合起來,與教育扶貧結合起來。加強省級統籌力度,針對民族地區行業產業發展需求,以提高自我發展能力為導向,出臺相關政策,設置職教專業;培育具有民族地區特色的支柱產業,形成“造血”機制。從民族地區實際出發,集中力量重點支持一批高質量職業學校,不必縣縣辦職校,避免資源分散和低水平辦學。另一方面,要編制實施民族地區職業教育跨區域規劃。深度推進職業教育東西協作行動計劃,加強跨區域協作,實現精準支援。發揮東部地區優質資源的輻射帶動作用,對口幫扶民族地區職業教育和產業發展。推廣北京、天津等省市對口支援南疆職業教育的經驗,采取托管、合作冠名、訂單式培養等方式,擴大職業院校東西部聯合招生、合作辦學規模,加強人才培養、師資培訓、專業建設、教學改革、實習就業等方面的合作和支持。持續做好西藏、新疆內地中職班招生培養。
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民族地區職業教育發展的內在要求。資源豐富多樣、生態環境優美和民族文化異彩紛呈,是民族地區實現綠色發展、跨越式發展的最大優勢和重要支撐。管培俊認為,可以設立面向職業教育的民族文化傳承創新扶持資金,以推動民族文化傳承創新為著力點,促進產教融合。“要完善民族技藝學校傳承制度。支持民間藝人、技藝大師和非遺傳承人積極參與職業教育。建立一批民族文化傳承創新示范基地,在民族傳統手工藝、非遺傳承、民族傳統醫藥、現代農牧業等方面辦出特色。這樣可以同時促進職業院校和民族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一舉兩得?!惫芘嗫≌f。
在校企合作方面,管培俊建議,制定校企合作促進法和學生實習法。借鑒國際經驗,專門立法明確政府、行業、企業、學校在職業教育校企合作中的責任和權利。建立獎勵補償機制,通過稅收優惠、財政直補、購買服務等舉措,鼓勵行業企業舉辦和參與舉辦職業院校。完善企業接收職業院校學生實習實訓制度。
高素質“雙師型”師資的短缺,是民族地區職業教育發展的短板?!翱刹扇夜M師范生辦法選拔培養高素質‘雙師型’師資?!惫芘嗫”硎?,中央財政可通過以獎代補的方式予以支持,發揮優秀職業技術師范院校優勢,面向民族邊遠地區職業院校定向培養“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公費師范生。同時,選拔企業專業技術人員、能工巧匠在職攻讀職業教育專業碩士和工學博士,為民族地區培養一批雙語兼通、技術過硬的“雙師型”骨干教師,提高民族地區職業院校教師整體素質。
民族地區是脫貧攻堅的主戰場,教育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管培俊表示,對于集中連片特困民族地區,特別是“三區三州”地區的職業教育要給予特殊支持。“可設立民族地區鄉村振興職業教育專項經費,提高中高等職業學校生均經費標準。中等職業教育獎助學金重點向民族邊遠地區傾斜?!惫芘嗫≌f,要結合精準扶貧,幫助支持民族地區職業教育快速發展,培養一大批新型職業農民、技術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