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在日臻完善的路上 ——訪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王一君
點贊新時代王一君
在新聞媒體上,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王一君的名字和“國禮”總是緊緊聯系在一起。2013年,他創作了習近平主席在博鰲亞洲論壇期間贈六國元首的國禮藝術作品; 2018年創作了習近平主席會見納米比亞總統的國禮作品,他的刻瓷作品連續16年作為國禮贈送外國政要。“每次接到國禮陶瓷藝術的創作任務,基本都屬于時間緊、任務重、要求高的范疇,會有許多個日夜連續加班。 ”王一君說。盡管如此,他對自己的作品總是精益求精,運用刻瓷藝術的各種刀法表現物象的形態、結構、質感等,作品既細膩婉美,又具金石氣息,處處彰顯大國工匠的氣象。
刻瓷藝術是一門綜合性藝術。它將精深的書畫藝術素養、高超的陶瓷制作技法與嫻熟的刻瓷刀法融合在一起,把繪畫、書法、金石藝術匯集一身,集筆、墨、刃、色為一體。山東淄博刻瓷名家輩出,王一君從山東藝術學院美術專業畢業后,便一頭扎進了陶瓷藝術的海洋?!叭铩钡娜硕颊f王一君是“年輕的老陶瓷” ,這源于他一直以來在陶瓷及刻瓷領域的潛心鉆研——他發明了結晶釉刻瓷、彩釉虛噴背景刻瓷、窯變釉半刀泥裝飾、陶藝與刻瓷綜合手法等?!白匀恢兲熘酪?。歷史在推進,人生在成長,永遠在日臻完善的路上。藝術與發明都需要靈感和綜合修為。毋庸置疑,意識形態與生產力交替推進社會發展。萬物之間都有千絲萬縷的關聯,我所謂的發明只不過是對材料和工藝技法等方面整配融合而已。 ”王一君說。
在創作中,王一君非常重視加強自己的文化修為,從藝術之外去找尋藝術的靈感。他在翻閱《禮記·月令》時,讀到“生氣方盛,陽氣發泄,句者畢出,萌者盡達” ,便產生了把“萌者盡達”的意象感覺用陶瓷形式表現出來的沖動。匠心獨運地創意出既似“種子發芽”又如“拇指蹺起”的形象造型設計,把“萌者”的初心萌始和對“盡達”的蓬勃發展之嘆巧妙地融合到一起,于是誕生了作品《點贊新時代》 。閑讀王羲之的《蘭亭序》 ,他一氣呵成創作了刻瓷盤《感悟通靈》 ,著意于睹物結思、緣物抒情,豪邁中現瀟灑、嫵媚處見蒼勁。新近創作的儒青釉瓷塑《福自心源》是一只幸福陶醉于自我的小豬,仰面俯身,圓潤亮澤;瓷盤作品《魚躍-逾越-愉悅》中那只輕盈飛躍的魚,線條流暢,鱗如羽衣,眼睛明亮有神,騰飛之勢酣暢淋漓。王一君的作品可謂崇境界、尚意境、融古韻、臻創新、重格調、凝哲思、抒雅懷、蘊匠心,給人以深刻印象。
他認為,刻瓷藝術最關鍵的是對物象理解透徹,解析轉化為二次再創作,以展現物象特有的內在意蘊、氣質和精神內涵。藝術不等同于單方面的技術,而是要透過現象看本質。技術語言的精湛是用來承載觀念哲思的,兩者融為一體才有可能升華境界。所以說,陶瓷藝術也屬于系統工程,要綜合材料性、工藝性、設計性、藝術性、文化性、功能性等方面才能更好地傳遞文化信息,表達創作者的情懷思想,呈現獨特的藝術風采。
除了在藝術創作上不斷精進,王一君還切身投入他所在的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昆侖鎮陶瓷風情小鎮的建設和發展,努力讓工藝美術在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中發揮更大的作用。今年兩會,他就“加大特色小鎮建設扶持力度”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他說,昆侖鎮與陶瓷淵源深厚。據史料記載,昆侖在隋唐時期因利用地表層一種黑石燒制陶瓷而遠近聞名,是北方生產年代最早的窯口之一。唐代生產的黑釉瓷在北方諸窯場中已技壓群芳。入宋后,制瓷工藝日趨成熟,官府在此設立“務” 。1978年第6期《文物雜志》考證:“宋代曾有官窯在磁村” 。距今1000多年的磁村瓷窯址被列為國家古瓷窯遺址重點保護地,淄博陶瓷燒制技藝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如今,昆侖鎮的硅院瓷器研發的高石英瓷、泰山瓷業研發的水晶骨瓷、昆侖瓷器挖掘傳承的青瓷均達到了一流水平,生產的紫光蓋杯、中華龍系列餐具等先后進駐中南海、釣魚臺國賓館等國家接待機關。昆侖鎮陶瓷的名聲越來越響亮。
王一君認為,如何使傳統陶瓷文化再次煥發生機和活力,如何把陶瓷文化傳承下去,首要還是解決人才問題。“人才是第一資源,政策是第一保障。 ”他認為,昆侖鎮陶瓷特色小鎮建設既需要高端高層次人才,更需要甘愿在地方創業的大學生、??粕⒒A性人才;需要吸引廣大基礎性人才在特色小鎮就業創業,建議制定更加明確的、普惠式的人才政策措施。
昆侖鎮在2018年山東省中國特色小鎮績效評價中位居全省第一位。這里已經建設了一批承載文化記憶、富有時代特色的陶瓷文化街區、建筑群落和文化景觀。王一君希望,昆山鎮能成為“有鄉愁”“有味道”的特色小鎮。他深感作為一名全國人大代表沉甸甸的責任,陶瓷藝術也好、產業也好,之于他,已然是如呼吸一樣,與他的人生緊密相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