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民創作有熱情 觀照現實有深情 緊扣時代有激情 ——代表委員建言社會主義文藝創作
3月4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看望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的文化藝術界、社會科學界委員并發表重要講話。多日來,“與時代同步伐”“以人民為中心”“以精品奉獻人民”“用明德引領風尚”等指示成為文藝工作者口中的關鍵詞,大家共同為社會主義文藝創作建言獻策。
為人民創作 為時代高歌
“總書記要求文化藝術工作者要走進實踐深處,觀照人民生活,表達人民心聲,用心用情用功書寫人民、描繪人民、歌唱人民。這是黨對文藝工作者的期許,也是人民的期待。”全國政協委員、編劇王麗萍表示,如今她對“用心用情用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用心,就是全心全意投入,承擔起記錄新時代、書寫新時代、謳歌新時代的使命,用心去感受新時代的壯麗畫卷,敏銳地觀察生活,捕捉細節,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感受一線普通勞動者的心聲與情感;用情,就是對人民有真情實感,用最樸素的感情去寫老百姓的故事;用功,就是不斷學習,謙虛地向前輩學習、向同行學習、向年輕人學習、向我們未知的領域學習,藝無止境。”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僅是編劇的創作準則,也是演員選擇劇本的重要原則。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文聯副主席、上海市文聯主席奚美娟坦言,“以人民為中心”是自己接拍影視劇的原則之一。近年來,她參與了很多現實主義題材影視劇的拍攝。“文藝工作者應該關注現實生活,關注當代老百姓的所思所想,為他們提供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精神產品,豐富他們的生活。”奚美娟說,“我們肩負著啟迪思想、陶冶情操、溫潤心靈的重要職責,承擔著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必須做到有信仰、有情懷、有擔當,必須多下苦功、多練真功,努力成為一名堪當培根鑄魂重任的文藝工作者。”
全國人大代表、山東藝術學院副院長劉曉靜認為,優秀文藝作品只有突出文化特色,抓住精神實質,才能引人入勝、形成共鳴;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傾心創作、傾情演出,才能激蕩人心、滋養心靈。劉曉靜介紹,為繁榮文藝創作,山東注重“紅色基因”傳承,重點打造了大型民族歌劇《沂蒙山》、大型舞劇《乳娘》等紅色文化題材作品,力爭讓人們在欣賞這些劇目的同時,也讓“紅色基因”潛移默化地滲入血脈。
全國人大代表、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委副書記、盟長霍照良介紹,內蒙古圍繞重大現實題材,深入開展了“大采風、大創作”活動,創作推出了一批具有鮮明時代特征的優秀劇目。“我們將充分發揮烏蘭牧騎的獨特優勢,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把內蒙古各族人民守望相助、團結奮斗的生動實踐作為藝術創作的不竭源泉,樹立精品意識,把握時代特征,創作更多接地氣、傳得開、留得下的優秀作品,永遠做草原上的‘紅色文藝輕騎兵’。”霍照良說。
傳統藝術也關注現實題材
在傳統藝術領域,關注現實題材創作,打造時代精品,也是文藝工作者的共同期待。
聆聽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后,全國政協委員、北京京劇院青年團團長遲小秋對“藝術創作如何與時代同步”有了更多的思考。“京劇藝術應該加大創新步伐,推出更多現實題材的、關注當下的京劇精品。”遲小秋認為,“現實題材創作是京劇藝術不可缺少的創新部分,應大力探索近現代生活中的先進人物和優秀文化,并以京劇這種藝術形式展現出來,對其精神內涵進行大力弘揚。”
“作為傳統藝術形式,展現現代生活是京劇的弱項,但并不是做不到。”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國家京劇院三團團長張建國說,“現在無論是傳統戲、新編戲還是現代戲,反映現代生活的劇目都在大量涌現,其中不乏優秀劇目。然而尚未成為‘高峰’。”張建國認為,這主要由于劇目排演出來之后不再繼續打磨,“希望國家藝術基金等扶持項目對這些優秀劇目能夠及時跟進,及時進行二次打磨。”
打造精品劇目的前提是創作優質的劇本。“京劇發展近年來遇到了優秀劇本匱乏的瓶頸,各京劇院團急需優質的、反映當代生活的好劇本。”遲小秋表示。為此,她去年就提出建立國家級戲曲劇本基因庫的提案,希望能夠將流散于全國各地不成系統的各種唱腔、劇本、道具、服裝及幾近失傳的劇目資料進行系統收集。今年,她仍在繼續推進這項工作。
把握創作的深刻性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也讓文藝工作者的創作熱情再次高漲,并對目前的創作情況展開了反思。
“不能把‘現實題材創作’僅理解為時間概念,也不能僅解釋為當前文藝創作的大政方針,而應該將其作為一種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來提倡。” 全國政協委員、編劇趙大鳴認為,文藝工作者在進行創作時,對所處時代應有本質而深刻的認識,“以扶貧題材的創作為例,我們就要明白造成貧困的原因是什么?貧困對人性產生了怎樣的影響?一個干部進入這樣的人群會是怎樣的感受?創作者對此要有深刻的感知和清晰的把握。”
全國政協委員、江蘇省作家協會主席范小青認為,現實題材創作不能回避問題和矛盾。她以一部反映居委會工作為題材的小說為例進行了闡述,該小說因描寫“群眾與執法者間的沖突”而被批評。范小青認為,出現這樣的狀況,某種程度上是因為一部分人對現實生活的理解不夠全面、不夠科學。“如果群眾沒有困難、沒有意見、沒有矛盾、沒有改變的愿望、沒有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那社區干部心系群眾的形象又如何能夠展現呢?”范小青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