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靜:加強公益性文化建設,滿足群眾多樣化文化需求
劉曉靜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群眾對公共文化的多樣化需求與有效供給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提高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水平、如何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效能、如何加強基層公共文化隊伍建設,實現文化供給與群眾需求的有效對接,已成為各級黨委、政府應當關注的重要問題。文化是一個國家的“根”與“魂” ,抓文化就是抓方向、抓發展、抓未來。下面,我想從三個方面談談加強公益性文化建設的對策建議。
一、關于基層公共文化設施利用問題。近年來,山東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公共文化設施網絡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基層公共文化設施條件有了很多改善。但據了解,山東省區域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發展不平衡問題較為突出,東部青島、東營、日照等沿海城市建設水平較高、進度較快,魯北、魯西南等經濟欠發達地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仍需進一步提高。特別是農村公共文化設施總量不足、布局也不夠合理。一些地區存在農村文化設施缺乏、不完善、陳舊破損、沒有文化廣場,等等。另一方面,還存在文化資源不能有效利用的問題。
二、關于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效能問題。山東省在立足群眾需求,推動服務模式創新方面進行了許多探索實踐。啟動建設數字圖書館、數字文化館(站) 、公共文化服務云平臺、基層數字服務平臺。在公共圖書館建設尼山書院,組織舉辦尼山書院公開課和公益性國學講堂,開展文化精準扶貧,制定并實施山東省“169”文化精準扶貧行動方案,等等。盡管在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效能方面進行了許多探索,但相對于廣大群眾文化需求還有不小差距。在服務項目和文化產品設計方面,缺乏對群眾文化需求的了解,以致供需錯位,文化供給過剩與不足并存。基層文化單位,存在人員編制不足、場館面積有限,有的文化設施建設選址不合理,影響了群眾參與公共文化服務的便利性。
三、關于基層公共文化隊伍建設問題。基層公共文化隊伍是開展公共文化服務的核心力量。圍繞加強基層公共文化隊伍建設,在制度設計層面,省里明確規定“每個鄉鎮綜合文化站配備編制1 - 2名,規模較大鄉鎮適當增加”“設立城鄉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崗位,配置由公共財政補貼的工作人員” 。但在實際工作中,基層文化場所仍然存在“有專崗無專人、有專人不專業”等問題。
以上問題,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著力破解:
一是要堅持用“金鑰匙”解決公益性文化建設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徐州馬莊時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不能光看農民口袋里的票子有多少,更要看農民精神風貌怎么樣” 。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得到滿足的廣大人民群眾,并將以更大的熱情投入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各級干部和文化工作者要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把“金鑰匙”來解決基層公益性文化建設的思想認識和工作推進問題,“擔當作為、狠抓落實” ,找準基層文化建設的供需邏輯關系,加大基本公共文化有效供給,在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方面做出實實在在的貢獻。
二是加快推進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統籌整合縣域公共文化資源,推動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向基層下沉。加快提升鄉鎮綜合文化站服務能力,不斷提高設施利用率和群眾滿意度。繼續推進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切實發揮綜合服務職能。支持省文化館、市群眾藝術館、圖書館開展公共文化機構法人治理結構改革試點,通過體制機制改革,探索成功經驗,指導公共文化機構進行法人治理結構改革探索,不斷提高公共文化機構管理運行水平。
三是創新服務方式和手段。以需求為導向,以大數據、互聯網為手段,建立健全群眾文化供需對接平臺和需求反饋機制,積極對接群眾文化需求。開展公共文化服務云平臺建設試點,各地繼續完善公共文化服務目錄,及時掌握和回應群眾文化需求,保障群眾基本文化權益。深入實施縣級文化館、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督促各地建立完善縣域兩館總分館體系,推進共建共享,實現優勢文化資源向基層流動。豐富公共文化服務手段,由陣地服務為主轉向陣地服務、數字服務、流動服務并存,進一步增強基層公共文化機構數字化服務能力。
四是提升文化產品生產供給能力。要以政策引導和系統推進相結合,以精品作品為引領,積極開展全省群眾藝術優秀作品創作、征集工作。組織入選作品集中開展匯演,評選群眾藝術優秀作品并給予獎補。深入開展文化惠民季活動,采取省市縣鄉村五級聯動的方式,廣泛動員廣大文藝工作者、志愿者開展文化惠民活動,進一步豐富群眾文化生活。2018年,以歌劇《沂蒙山》首演為標志,山東省音樂文化開創了新局面,彰顯了山東省在全國走在前列的音樂實力。下一步,要進一步組織發動全國著名詞曲作家、青年優秀創作人才積極參與創作活動,一方面,不斷創作出音樂精品;另一方面,挖掘、創造出適應老百姓生活所需的大眾文化產品(如廣場舞音樂) ,加大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有效供給。
五是加強公共文化隊伍建設。根據基層文化隊伍發展實際,建立完善定期輪訓制度,為人才業務交流搭建平臺。強化基層文化隊伍綜合素質,更好地服務于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繼續實施公共文化服務人才培養工程,組織圖書館業務培訓班、文化館業務培訓班、文化志愿服務工作培訓班、群眾藝術創作培訓班等,督促指導各級文化部門抓好本地公共文化隊伍培訓。強化服務基層、培訓業余骨干工作力度,為城鄉基層留下一支“永遠不走的文化隊伍” 。
劉曉靜(全國人大代表、山東藝術學院副院長、山東省音協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