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獻給故鄉的厚禮 ——彭愫英新作《怒江記》讀后
    來源:文藝報 | 黃 玲  2019年03月06日16:15

    白族女作家彭愫英是個勤奮的寫作者。長期以來她堅持行走在怒江峽谷,用文字和故鄉的山水結緣,已經出版有散文集《追風逐夢》《鹽馬古道》等作品多部。《怒江記》是她奉獻給故鄉的一份厚禮,是她行走、歌吟故鄉山水的重要收獲。她用充滿詩意的文字書寫出了一位白族那馬女子對故鄉的深深情懷。

    這部作品中作家的寫作意圖是明確的,她希望“以鹽茶古道為主線,講述怒江州百年歷史中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故事,展示瑰麗多彩的民族文化,抒寫一方風土一方人文,謳歌民族精神,揭示個人命運與怒江紅土地與祖國命運息息相關的關系。”《怒江記》共有25萬字,分上下篇。上篇收入散文19篇,以鹽馬古道為線索,多方位地表現怒江州產鹽之地蘭坪縣的社會歷史文化;下篇收入散文16篇,以茶馬古道為線索,多角度地書寫了怒江州邊境各縣的社會歷史文化風貌。可以說作家通過自己的艱苦努力,其寫作意圖在作品中已經完全實現。

    《怒江記》是行走大地的產物。自上一部散文集《鹽馬古道》出版后,彭愫英感覺意猶未盡,又開始重走鹽馬古道,繼而走茶馬古道。一個人到中年的女人,一個對故鄉懷有大愛的寫作者,雙重身份制約下的彭愫英再次開始她對怒江大地的行走與探尋。我到過怒江,深知那里山高水深道路艱險,行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對一個女人來說尤其如此。但是彭愫英卻不畏艱險,硬是用自己的雙腳一寸寸地丈量著故鄉的山河,記錄下了許多珍貴的文字資料。閱讀《怒江記》的文字時,我總在想:支撐她的精神動力到底是什么?除了一個人對故鄉天然的愛,更重要的恐怕還有一個寫作者對歷史的責任感,對搶救地方文化遺產的認知和緊迫感。她說當年行走于古道上的鹽工、背夫、馬鍋頭,正在時間中一個個消逝而去,她的采訪相當于在和死神搶時間。而彭愫英對怒江歷史文化的認識,也在行走中得到加深和提高。一條古老的鹽馬古道,數代人生命的文化積淀,等待搶救和挖掘。正是一個民族作家自覺的歷史責任感,驅使彭愫英一次次邁開腳步行走在怒江的大地上,不辭辛勞地去與時間賽跑,探尋著歷史文化的遺存。

    《怒江記》是對歷史歲月的書寫和回望。怒江是個獨特的地方,雖然地理位置偏遠,但歷史悠久、民族眾多、文化遺存豐富。雖然因為封閉的地理,與外界的交往比較滯后,但是特殊的地理條件又使它成為多元文化的交匯之處。

    一條鹽茶古道連接起滇藏茶馬古道和滇緬茶馬古道,承載起歷代怒江人的生命,也沉淀了厚重的地方文化。生長于斯的彭愫英對這些歷史有著深深的熱愛與熟悉,她力圖通過文字使它們得到總結和開掘。而且她筆下的歷史不是空泛虛無的敘事,而是和具體的人物、事件、景物之間融為一體,歷史和現實之間呈現出互相交融的狀態。在《碧羅雪山鳥道》《鹽工的故事》《兔峨土司府》、《六庫土司衙門》《知子羅底色》等篇幅中,她的思緒在歷史和現實中穿梭往返,引領讀者進入一個個歷史的瞬間,感知怒江的古老與厚重。

    彭愫英寫歷史的方式比較獨特,她筆下的歷史是現實視野觀照下的回望,和現實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在《楊玉科家祠》中,遠去的歷史如煙似霧、斑駁迷離,而滄江書院里孩子們稚氣的讀書聲則讓人感受到生活的暖意,作家的人文情懷為冰冷的歷史染上了一抹溫情。

    《怒江記》是作家心靈與故鄉深情擁抱的產物。

    我曾經給《怒江記》封底寫了一段話,表達我對這位行走于山水之間的女作家的敬意:《怒江記》是彭愫英獻給故鄉的一份厚禮,她行走、歌吟,用充滿詩意的文字書寫出一位女子對故鄉的深深情懷。在碧羅雪山、高黎貢山的神性光芒照耀下,鹽茶古道的往事從她的筆端復活了,古今歲月變遷譜寫不盡故園新曲,為讀者打開了怒江人文歷史及精神風貌的一扇門扉。

    彭愫英的故園情節是很重的,她對怒江的愛滲透于字里行間,也體現于她筆下的人物身上。她在行走的過程中結識了許多普通人,從他們身上感知歷史貼近現實。她愛那些名不見經傳的普通人,愛他們的質樸、善良與堅韌。在《宿命》一文中,她用生動傳神的筆調描繪了一位旅途中相遇的傈僳大媽的形象,她豪爽待人,抽煙喝酒,會講傈僳話、漢話、白族那馬話,性格開朗大方,天真活潑。《女馬鍋頭》中的藏族女馬鍋頭嘎達娜艱辛不屈的人生,也在她的筆下得到生動描述。《怒江記》中記述了許多普通人的人生故事,無所不在的是作家關懷的目光和視角。她用文字呈現出他們的人生,以及與普通人的人生聯結著的歷史。鹽茶古道的歷史其實就是一個個小人物足印與汗水的匯聚。在他們面前彭愫英是一個很好的聆聽者,她聆聽的是歷史的回音和現實的心聲。

    《怒江記》是一部豐富而厚重之作,是彭愫英獻給故鄉的一份厚重禮物。它不僅寫歷史,也關注現實,對新農村建設的成果和故鄉群眾的新生活有表現,讓現實的發展和歷史的沉重兩相輝映,從而透視出時代發展進步的足音。閱讀中處處可以感受到作家寫作態度的真誠與虔敬,難得的是她自己也在行走和寫作中升華著。一如她在“自序”中所言:“在行走和書寫里,我成長,靈魂蛻變,不再沉溺小家碧玉似的怨懟。”這是故鄉的歷史、山水、人物給予她的重要收獲與回饋。她愛故鄉,故鄉也深愛它的女兒。

    日韩精品视频免费网址| 香蕉精品高清在线观看视频| 拍国产真实乱人偷精品| 99国产精品免费视频观看| 国产偷窥熟女精品视频大全| 99久久精品免费精品国产| 97在线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福利久久|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 亚洲av午夜成人片精品网站| 久久99国产精品99久久| 国语自产少妇精品视频| 亚洲人成精品久久久久| 久久亚洲精品11p|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3p | 亚洲精品无码AV中文字幕电影网站 | 免费精品视频在线| 中文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不卡| 久久国产精品最新一区| 99re国产精品视频首页|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三区|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户外勾搭野战|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日韩精品有码视频| 精品91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网午夜| 亚洲AV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 国产亚洲精品资在线| 一本色道久久88综合日韩精品| 欧美精品久久天天躁| 精品深夜AV无码一区二区老年| 在线观看日韩精品| 99热精品国产三级在线观看| 久热青青青在线视频精品| 国产麻豆精品久久一二三| 最新国产精品无码| 国内大量偷窥精品视频| 中文字幕精品在线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不卡|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ⅴ香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