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觀象授時與中華文明起源
    來源:人民日報 | 馮 時  2019年02月23日07:32

    圖為北京觀象臺。

    圖為夏至致日圖。

    圖為曾侯乙墓二十八宿漆箱蓋面星象圖。

    圖為考古學家復原的山西陶寺遺址的古觀象臺。

    考古學是利用古人留棄的遺跡遺物重建古代歷史的學科,盡管先民的物質遺存作為古史研究的直接史料有益于重建古代物質文化的歷史,然而就一部真實的歷史而言,僅滿足于人類物質文化歷史的建設顯然極不完整。理由很簡單,人類社會的歷史不僅包括物質文化歷史,也應包括精神文化的歷史,我們不僅要關心古人是如何生活的,更要關心他們是如何思想的。這意味著真正意義的考古學研究既要揭示先民的物質創造,同時更要通過這些物質遺存研究先民精神文化的成果,這些成果構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內涵。

    中華文明能持續數千載不衰且日益光大,其中一定有著其他文明不可比擬的優秀傳統,這就是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對于這一宇宙觀的探索也是中國考古學的重要工作。

    古人觀測天象的目的在于確定時間,從而為農業生產提供服務

    天文學的起源與文明的起源大致處于同一時期。

    有關天文作為文明之源的思考,古人理解得相當深刻。《尚書·舜典》:“浚哲文明,溫恭允塞。”《易·乾·文言》:“見龍在田,天下文明。”這些認識從根本上建立了天文與人文的固有聯系。唐孔穎達對“文明”的解釋是:“天下有文章而光明。”這里所說的“文章”意在強調文德的彰顯,體現了中國先民對德行修養的普遍追求。事實上,文德的根源在于天文,這一思想在上古文獻中已有清晰的表述。

    龍是上古時觀象授時的重要星象。龍本源于中國傳統二十八宿天學體系中由角、亢、氐、房、心、尾六宿星官所構成的形象,而“見龍在田”所描述的則是龍星伏沒之后,位于龍角的角宿從東方地平線上重新升起的天象,民諺習稱其為“龍抬頭”,又稱“農耕節”,原始歷法以其為一年中新的農事周期開始的標志。那么龍星的重現與文明的誕生又有怎樣的因果關系?

    古人觀測天象的目的在于確定時間,從而為農業生產提供服務。長期的觀象實踐使人們懂得,先民雖和時間從無約定,但其每每如期而至。如果龍抬頭可以作為立春節氣的標準天象,那么人們發現,這個標準天象和標準時間的對應關系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是穩定不變的。具體地說,假如人們在某年的立春觀測到見龍在田,那么百年甚至幾百年后,仍然可以在同一時節觀測到同一天象。假如先民通過立表測影決定時間,那么這種對應關系將更為固定和持久。一年中正午最短的表影當在夏至,人們發現,如果他們在某天正午測到了夏至,那么經過三百六十五天就一定還可以測得夏至,十年如此,百年不變,千年如一,從無爽差,于是人們通過這種對時間的長期觀測逐漸形成了“信”的思想。先民以為“至信如時”(戰國竹書《忠信之道》),“天則不言而信”(《禮記·樂記》),可見時間最能體現“信”的德行。

    誠信觀念源于古人對時間的認識,并成為傳統道德的核心內涵,其后人們以文信修心,立身立命,從而建立起了最早的文明。

    中華文明是一種探求真理的文明,所謂的“格物致知”意味著先民的一切認知都來源于他們對客觀世界的觀察分析

    河南濮陽西水坡原始宗教遺存的天文考古學研究對中國文明起源的探索具有特別的意義。

    該遺址年代約為公元前4500年,以45號墓為中心,在南北約百米的區域內,自北而南沿子午線等間距分布了四組遺存。最北的45號墓葬有墓主,墓主的東西兩側則分別擺放了蚌塑的龍虎,虎腹部位還有一堆蚌殼,表現二十八宿東西二宮的主要星象,而于墓主人足端又有以蚌塑配以人的脛骨擺出的北斗造型,這些設計使墓中的蚌塑圖像組成了一幅包括北斗和二十八宿龍虎星象及大火星的天文圖,其內容與湖北隨州出土的公元前5世紀初的曾侯乙墓二十八宿漆箱蓋面星象圖完全相同。

    中國最樸素的宇宙理論為蓋天說,其基本認識就是天圓地方。事死如事生的喪葬理念使古人必須通過墓葬的設計再現墓主生前的現實世界,后代的磚室墓以方形的墓穴象征大地,以穹窿形墓頂表現天空,甚至于穹頂上繪制星圖,顯然是對天地的立體表現。如果通過平面表現天地,古人則習以南方為天,北方為地。而西水坡45號墓以南邊為圓形,北邊為方形,這種別具特色的墓葬形制顯然可以視為天圓地方宇宙觀的呈現。

    中華文明是一種探求真理的文明,所謂的“格物致知”意味著先民的一切認知都來源于他們對客觀世界的觀察分析。

    中國先民在公元前5000年已學會了立表測影,并據此確定空間和時間,原始的歷法已經產生;他們可以觀測北斗和二十八宿星象,這意味著中國天文學的二十八宿體系及以五宮為框架的天文體系都已建立。他們對宇宙有著自己的想象,建立了天圓地方的原始宇宙學說。

    《論語·八佾》引孔子曰:“周監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從周。”中國先民所定義的文明事實上是形上之觀念,而并不限于形下之物質創造。就人而言,文明是以文信修心之道德觀念,此足以使人區別于動物;就社會而言,文明則是規范人們行為的禮儀制度,此足可使人類社會區別于動物世界。這一對于自身文明的認知無疑來源于觀象授時的天文實踐,天文作為文明之源的事實表現得非常清楚。

    天文學的起源與文明的起源大致處于同一時期。因此,追尋天文學的起源也就意味著我們可以在某種程度上把握文明誕生和發展的脈絡。事實上,對于重建前文獻時代的上古文明,天文考古學研究已成為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中國古代的文明創造并沒有因時間的懸遠而失去價值,在工業文明的今天,幾千年前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觀更突顯出其可持續發展的優秀理念,這對于重塑中華文明,重樹民族自信與文化自信非常重要。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考古研究所研究員)

    制圖:蔡華偉

    圖片由中科院國家天文臺副研究員黎耕提供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 黑人大战亚洲人精品一区| 少妇人妻偷人精品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三区| 国产av一区最新精品| 国产精品白浆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久下载 | 99久热re在线精品996热视频| 精品国产第一国产综合精品|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app| 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无碍| 99这里只有精品| 久久国产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一区二区三人妻视频| 99re6这里有精品热视频在线| 久久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精品天堂成人片AV在线播放|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水牛影视| 国产A∨免费精品视频| 日韩精品无码区免费专区|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成人| 国产午夜福利精品久久2021| 大桥未久在线精品视频在线| 狠狠精品干练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文第一区| 久热这里只有精品99国产6| 青草国产精品视频。| 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免费蜜桃 | 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小说| 日本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中文| 国产美女在线精品免费观看|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 日本伊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播放亚洲精品| 亚洲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精品深夜AV无码一区二区老年|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swag| 久久99热精品免费观看牛牛| 国内精品一级毛片免费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