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民生疾苦、個體成長、歷史魅影與小說技法更新 ——2018年長篇小說綜述
    來源:文學報 | 劉小波  2019年02月03日08:00

    2018年可以說是長篇小說真正意義上的大年,老一輩的“50后”、“60后”名作家新作迭出,“70后”、“80后”新生代作家漸漸成為文壇主力軍,而“90后”甚至“00后”作家也開始為文壇奉獻長篇佳作,豐富長篇寫作的版圖。在題材上,2018年的長篇小說圍繞民生主題奉獻了大批力作,涉及養老、教育、戶籍、樓市等民生主題;同時,2018年的長篇小說著力關注個體的成長,將個體成長與時代變遷關聯起來;歷史探尋依舊是作家們樂此不疲的話題,很多作品都顯現出一絲歷史的魅影;在技法上,有大量的作品顯示出一種新的動向,這既是形式上的創新,也是題材的延伸。這些作品與時代深刻接軌,切實反映了現實,觸碰了每一位個體的痛點,讓文學接上了濃郁的地氣。

    感受現實民生冷暖

    關于民生主題的書寫成為2018年長篇創作最為明顯的特征。養老、教育、戶籍、醫療、樓市、商戰、環保、城市建設、校園暴力、精準扶貧等與普通個體生活密切相關的主題在小說中幾乎都有表達,文學介入生活的覆蓋面更廣,力度更深。

    周大新的《天黑得很慢》聚焦老年問題,關注老年人的生存現狀,理性透析生命與死亡,由此反映中國老齡社會的種種問題。于是的《查無此人》用懸疑的外衣包裹著一個關于醫療與養老的問題。王手的《送行人手記》將筆觸指向入殮師這一行業,關注人類最后一程所面臨的問題。蔣林的《最好的告別》是對醫療、死亡等問題的透視。殘雪的《赤腳醫生》聚焦鄉村醫療主題。通過“赤腳醫生”反映了鄉村醫療的現狀。

    魯引弓的《小舍得》關注教育問題,將教育問題上升為一種階層焦慮。黃宗之、朱雪梅的《藤校逐夢》也是一部反映教育問題的作品,焦點指向海外留學書寫。秋塵的《青青子衿》聚焦教育問題,書寫海外求學的故事,將現實的教育問題與歷史串聯起來,有現實的關注也有歷史的反思。央歌兒的《音樂老師畢高芬》聚焦初中教育,於可訓的《才女夏媧》將筆伸向高等教育,書寫博士的求學經歷。

    范小青的《滅籍記》關注的是戶籍問題,故事的真正主角其實是一種叫做“籍”的東西。郊廟的《前妻的戶口》關注的也是戶籍問題,講述了由一場離婚引起的戶籍后遺癥,戶口糾紛帶給一大家人的困擾。劉亮的《日子》關注房價,書寫了幾代人生存的不易。盛可以的《息壤》關注的則是生育主題。

    還有大量的市井小說,書寫平常生活,關注百姓日常。唐穎的《家肴》、張哲的《是夢》、柳營的《姐姐》等都是對小市民生活的關注,也是一種民生書寫。張平的《重新生活》是反腐主題,但更深層的是,他的作品體現了一種民生情懷,這是一種為人民的寫作。近年來校園暴力事件頻發,作家們也開始關注這一領域。李尚龍的《刺》即是如此,小說對校園暴力、職場暴力、網絡暴力進行書寫,很多情節來自真實事件,能夠引起讀者共鳴。

    扶貧書寫是近年來民生書寫的重要主題,2018年的書寫仍在繼續。胡為民的《月亮村巨變》,以脫貧攻堅為主線,塑造了在脫貧攻堅偉業中的人物群像。章泥的《迎風山上的告別》是扶貧題材的創新,切入角度有所不同,將貧困地區青少年的成長問題用文學的方式呈現出來。葛水平的《活水》也表達了相似的主題。作者試圖用文學的方式進行了鄉村重建,開創了一種別樣的鄉土書寫模式,也在建構一種新的鄉土文學觀。

    生態主題方面,張煒的《艾約堡秘史》主題較為繁雜,但是涉及的主要還是生態環保問題,既關注現實中的物質生態環境,也關注人的精神生態。其他關注精神生態的作品也很多。馬拉的《余零圖殘卷》書寫城市人的生存困境,尤其是心理疾病的困擾。王宏圖的《迷陽》、姜玉琴的《斷翅》、李西閩的《我為什么要呼救》等也是如此。

    人類的情感困境也不容忽視,很多作品對普通個體的情感世界進行了細致入微的刻畫。春樹的《乳牙》描寫了一種常見的中年情感危機;葉辛的《上海·戀》依舊延續自己的知情書寫,將目光轉向愛情,小說中母子倆命運里的愛情經歷,雖是都市小人物的故事,卻折射出半個世紀以來,中國人的愛情觀、婚姻家庭觀和價值觀的驟變。

    從個體成長見文學性情

    個體成長是2018年長篇小說另一大宗主題。商業題材在2018年取得了重要收獲,而這些小說在描寫商戰的時候,更多的是從個體的成長角度展開。滕肖瀾的《城中之城》寫的是作為國際大都市和金融中心上海金融界的生活,同時,《城中之城》也是一部關于成長的小說。小說書寫了外省青年陶無忌從底層努力成長的經歷。無論是有為青年還是問題青年,都寫出了在金融行業、在國際化大都市青年成長的復雜性。笛安的《景恒街》通過一款手機應用在資本運作下的興衰史來寫一群都市白領與創業者的拼搏史。

    陳河的《外蘇河密戰》以戰爭為題,卻是一部重要的成長主題小說。小說中的戰爭是青年成長的背景,作者著墨更多的是年輕人追尋理想、探求人生真諦的成長故事。田耳的《下落不明》書寫了一代人的成長,幾乎每個人物都面臨成長的尷尬,在成長過程中都或多或少受到阻力。周濤的《西行記》是一部關于作家的小說,也是一部關于成長的小說,講述了一代人的青春和成長。儲福金的《念頭》用倒序的手法回望商業上取得成功的張晉中的一生,也是一部關于成長的小說。

    城鄉書寫仍是2018年長篇創作的大宗主題,而這種書寫更多的是一種成長的陣痛書寫,無論是城市打拼還是眺望逝去的鄉土都是如此。王威的《在邊界的那一邊》書寫了一群在海外打拼的勇士們的故事。王莫之的《安慰喜劇》用飽滿的細節展現了一幅生動的當代上海文藝界全景圖。彭瑞高的《昨夜布谷》則書寫被遮蔽的上海,描寫小鎮公務員的生存狀態。王方晨的《老實街》、韓星孩的《村莊傳》、陳璽的《塬上童年》、李瑾的《地衣:李村尋人啟事》、張春瑩的《雙蕖影》、彭東明的《坪上村傳》紛紛回望童年,眺望逝去的鄉村。

    其他關于成長主題的作品還有很多,墨柳的《青澀年華》是一部青春成長主題小說,兩個大學女生對誘惑的困惑與選擇,是青春成長的疼痛書寫。張檸的《三城記》通過個體在北上廣三城之間因工作、學業乃至理想的穿梭與游蕩,寫出了個體成長的一種無序與無力狀態。還有一部分小說以成長為主題,但是大多書寫的還是個體在歷史浪潮下的成長經歷。比如董立勃的《河谷》是一部關于女性成長與感情的小說,作品同時挖掘的是一段特殊的屯墾戍邊的歷史,而當下很多小說都有一絲歷史的魅影在其中。

    歷史魅影觀照寫作觀念

    對歷史的處理永遠是擺在作家們面前的一道難題,很多作家仍孜孜不倦地探詢歷史書寫的問題。革命歷史題材書寫方面,徐懷中《牽風記》書寫了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的戰事。李喬亞的《最后的58天》書寫渣滓洞慘案與斗爭的故事。余之言的《密碼破譯師》書寫革命戰爭年代密碼破譯師的神秘生活。彭荊風的《太陽升起》描寫了佤族人的解放曲折過程。張弛的《戰馬之歌》記敘紅軍遠征河西走廊的歷史。鄧一光的《人,或所有的士兵》是對戰爭的反思,將其以法庭對質的形式呈現出來。

    海男的《野人山·轉世錄》是一部關于時間、關于歷史、關于遺忘、關于生命的小說。小說通過一群因各種原因走上旅途的旅行者重返野人山的經歷,穿插起對當年戰事的回憶。劉醒龍的《黃岡秘卷》是一部致敬父輩、致敬歷史的作品,也是一部深入歷史之作,無論是歷史人物的若隱若現,還是小說人物的革命經歷,都是歷史的影子。王安憶《考工記》依舊是一部以上海為中心的小說,作品以陳書玉平淡而孤寂的一生為線索展開,書寫了上海的前塵往事,對歷史進行了全新的開掘。

    徐則臣的《北上》書寫中國的運河,通過一位外國人對中國運河的實地考察,以此為契機梳理了一個多世紀以來中國歷史的發展與社會的變遷。李學輝的《國家坐騎》也是傳統文化的回響,書寫了“義馬”這一特殊的形象,將特殊的歷史呈現出來,同時也書寫了傳統與現代的交鋒。愚石的《天蟲》以蟋蟀文化作為背景和主題,小說通過玩蟲的故事來進入歷史。肖亦農的《穹廬》書寫1920年代蒙古族的歷史。葉舟的《敦煌本紀》則為敦煌這塊神奇的土地立傳。

    當下作家們的歷史情結愈發濃郁,很多小說都會有歷史的影子在其中。賈平凹的《山本》探尋那段特殊的歷史,以此為切口,用傳奇的方式虛構歷史,落腳點仍在人上。老藤的《刀兵過》書寫的是歷史進程,是一部革命史與社會變遷史,深層里書寫了不變的精神傳統,通過對九里島生生不息的書寫,表達了中國文化堅韌的生命力和獨特的生存智慧。蔡駿的《無盡之夏》仍然在延續“萌芽系”的寫法,小說明顯將1997年這一特殊的歷史時刻標識出來,歷史魅影在小說中不斷閃現。徐曉思的《歸湖》書寫了一對戀人被迫隱居荒島的故事,而這不得已的舉動更多的還是與特殊的歷史相關。韓少功的《修改過程》延續知青書寫。陳玉福的《西涼馬超》、費勤的《蒼茫天地一醉翁》、胡小遠與陳小萍的《蟬蛻》、柳岸的《夏姬傳》等作品則在歷史人物身上做文章。

    不少小說中的歷史書寫只是借史抒懷,擬古喻今。歷史是作家們的心結,可以說絕大部分的小說是在為20世紀的中國歷史做注腳,對歷史的態度與處理模式是檢驗作家思想觀念最有力的方式。

    技法更新卻仍顯局促

    2018年還有一部分小說在題材上與前面的主題無異,但是在技法上有明顯的更新,或許可謂小說技法的新時代。這些小說以自身的文體見長,雖然是形式上的創新,也體現出創作題材的全面延伸。

    《靈的編年史》是霍香結結撰十五年的精心之作,表現為百科全書的樣式,是漢語語境罕見的以知識想象為推動力與結構方式的長篇小說。 (下轉第23版)

    (上接第20版)小說完全顛覆了傳統的寫法。陳繼明的《七步鎮》是一種苦煉文本,將諸多的事件素材進行熔煉,最終提煉出的是一個知識分子的心路歷練。范小青的《滅籍記》的技法也是更進一步,相較以前的單線敘述,這次將三重敘述糅為一體,圍繞“籍”展開,故事層層推進,直至真相顯露。

    儲福金的《念頭》也在常規情節之外增加了不少內容,常常旁枝斜出。李洱的《應物兄》筆觸指向的是知識分子階層,但是書寫的似乎還是底層多余人的故事。與此同時,該小說更是一部技法更新之作,小說的小標題、人物的虛實相間、互文本的插入,大量古典文獻的引用,注釋的安排等等,都顯示出一種技法更新的渴望與嘗試。劉亮程的《捎話》既是一部歷史之作,也是一部技法獨特之作。小說將人、畜、靈同居共融,既是極為晦澀難懂的作品,也是一部寓意深刻的作品,情節奇譎荒誕無比,整個故事充滿了非自然敘事與反現實書寫,作者創建了一個關于動物與人類的寓言式社會。

    先鋒寫作繼續追求形式感,追求完美的表達,卻有完整的故事鏈與價值觀,馬原的《姑娘寨》是一部元小說,同時融進了大量的真實事件,用隔空對話的方式與民族英雄帕亞瑪對話,盡管他的技法時髦而新奇,骨子里卻是對經典作家的致敬與回歸,是對現實生活虔誠而熱切的擁抱。

    這種技法更新是當前成熟作家寫作普遍存在的現象,當下很多作品都有此趨勢。當下高產的長篇小說備受詬病,就是源于它們缺少應有的深度和廣度,故事清晰,主題豁朗,幾無闡釋的難度,有些作者便會反其道而行之,增加小說的豐富性,而增加了這些內容,會增加闡釋的難度,也增加了閱讀的挑戰與趣味。李鳳群的《大野》就給這個年代的長篇小說提供了多種新的特質,兩個女主人公經由各自不同的話語方式,建起了一部作品的新架構。還有一些作品用科幻的方式來表達現實。七堇年的《無夢之境》以科幻的筆法思考科技帶給人類的影響,在人工智能時代,科技的反思顯得尤為必要,骨子里仍是對現實與民生的關注,科幻的外表下是對人情冷暖的關注。張辛欣的《IT84》也是通過對人工智能的反思關注現實生活。

    新生代作家的崛起是當下小說技法更新的主力軍,比如“90后”作家李唐。在經歷的大量中短篇小說的創作積累之后,他推出長篇《身外之海》。故事的引子是作為鎮上警察的“我”破獲鎮上出現一只會說話的狼的案件,以及由此牽出鎮上的一系列人和事件。小說虛實相間,想象詭譎,既展現了青春寫作的肆意張揚,也明顯流露出了他們這一群體創作的不足。

    當然,小說技法更新的局限也是不得不正視的問題。技法創新火候需要把握,另外,在長篇創作高歌猛進的同時,作家們還是有一種普遍的長篇焦慮,不斷追逐長篇,很多作家追求創作的速度,高產而低質,這些仍是擺在作家們面前的問題。總體來看,近些年的長篇小說創作主要在量的層面爆發,出產量很大,長篇小說專號越來越多,出版社出版的作品更是不計其數,但太過激進的創作步伐很難有精品誕生。顧彬曾提出當代中國作家們大都不知疲倦,作品一部接著一部。中國作家們不知疲倦的書寫狀態可能是造成精品難尋的根本原因。此外,小說機制上同聲化,長篇小說影視化、腳本化,讀者閱讀空間逐步壓縮等問題仍然不可回避,這些都是作者及研究者需要嚴肅對待的問題。

    99精品视频99| 国产女人18毛片水真多18精品| 99精品全国免费观看视频..| 国产精品1024香蕉在线观看 | 人妻少妇无码精品视频区| 亚洲精品无码日韩国产不卡av| 精品亚洲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精品非洲| 国产大片91精品免费观看不卡| 国产麻豆9l精品三级站|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福利| 91精品国产免费久久久久久青草 | 色妞www精品视频免费看| 99精品众筹模特私拍在线|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色婷婷| 国产精品高清2021在线 | 亚洲一二成人精品区| 国产农村妇女毛片精品久久| 日本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分类视频分类一区|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秋霞电影影院|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av | 日韩精品射精管理在线观看|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人妻斩 | 2020久久精品亚洲热综合一本| 无码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免费阿v精品视频网址| 九九久久精品国产AV片国产| 蜜臀91精品国产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app| 2021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 久久国产精品国产精品| 国产美女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黄床大片免费30分钟国产精品| 国产一区精品视频| 日韩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无AMM毛片| 91免费精品国自产拍在线不卡 | 国内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jizz在线观看直播|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