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濁揚清守正氣 創新奮進筑精品
《挑戰吧!太空》劇照。資料圖片
《博物奇妙夜》劇照。資料圖片
改革開放40年以來,中國互聯網產業實現了從無到有、由弱變強的跨越式發展。互聯網與文化藝術的跨界融合,孕育了蓬勃發展的網絡視聽產業。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推動下,網絡文藝不斷打破年齡、職業、地域等圈層壁壘,成為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要的重要形式。面對產業格局的調整、社會思潮的多變、市場大潮的沖擊,網絡視聽行業在經歷過“成長的煩惱”“轉型的陣痛”之后精品意識不斷增強,優秀網絡劇、網絡大電影、網絡紀錄片、網絡綜藝、網絡動畫片不斷涌現。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如何守正創新,推動網絡文藝精品化發展,助力社會主義文藝創作從“高原”邁向“高峰”,是當下網絡視聽從業者正在思考的問題。
從迎合市場到價值引領
堅定文化自信,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創作生產更多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體現中華民族文化精神、反映中國人審美追求的優秀作品,既是新時代賦予網絡視聽工作的歷史使命,也是網絡視聽行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必然要求。然而,在草創之初,由于各種機制體制尚不完善,網絡視聽行業也曾經歷過野蠻生長。有些從業者不擇手段趨附市場,盲目追星炒星,以明星“咖位”作為衡量節目的唯一標準,推高明星片酬,破壞行業生態;將虛無歷史、戲謔英雄、解構經典、脫離現實視為時尚,熱衷“宮斗劇”“玄幻劇”“偽現實”“懸浮劇”;唯點擊率馬首是瞻,簽訂對賭協議,給干擾、造假點擊率的行為提供空間。部分平臺把關不嚴,導致一些挑戰公序良俗、違背創作規律的劣質產品傳播出去。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態不僅傷害了文藝創作本身,還對社會精神文化生活造成負面影響。
舉精神之氣、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園,都離不開文藝。所以在立場和導向這個大是大非問題上,絕不容許隨波逐流、含混不清。北京是全國網絡視聽文化中心和重要的數字產業集聚區,匯集大批影響力廣泛的視聽平臺、制作公司和專業機構。做好北京全國文化中心建設這篇大文章,網絡文藝的大發展、大繁榮是題中應有之義,而首要的破題點就是走出浮躁的迷霧,讓正確的價值坐標為網絡文藝創作一路導航。
網絡文藝要做時代的先鋒、精品的主人,而非市場的奴隸,這種底氣源自行業主管部門的“主心骨”作用。近年來,北京市廣播電視局一方面堅持問題導向,直面行業短板,依法依規嚴肅處理兒童邪典視頻、歪曲丑化革命經典文藝作品和英烈人物等問題節目,禁止非法剪拼改編節目,近一年排查下線兩千余部網絡電影,加大力度整治網絡綜藝節目中明星過多、追星炒星、泛娛樂化、高價片酬等問題,扭轉風氣,校正取向;另一方面堅持價值引領,強化事前引導,推動題材規劃關口前移、立項創作關口前移、備案審查關口前移,支持獎勵了一大批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反映改革開放40年歷史性成就、傳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等重點題材網絡文藝精品佳作,資金扶持力度居全國之首。
從自娛自樂到中國故事走出國門
凈化網絡文藝生態,就要讓該冷的冷下去,該熱的熱起來。當前網絡文藝最突出的問題是浮躁。所以,我們必須耐住寂寞、穩住心神,在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上下功夫,以匠人精神打磨網絡文藝精品力作,以激發市場和網民的熱情。近年來,北京網絡視聽平臺逐漸擺脫對大IP、流量明星、現成模式,以及玄幻、穿越、架空題材的依賴,更加用心用情、踏踏實實錘煉厚實之作。《虎嘯龍吟》等歷史題材、《你好,舊時光》《法醫秦明》等現實題材網絡劇,贏得各界贊譽。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網絡文藝創作提供了肥沃土壤。近年來,網絡文藝深耕這一領域,創作出《最美中國》《了不起的匠人》《講究》《博物奇妙夜》等一批既有質感又有網感的節目。創作者們追尋文明脈絡,探索民族精神,詮釋文史知識,展示精彩技藝,一方面為網民帶來具有沉浸感的文化體驗和知識盛宴,另一方面打通線上線下,通過“邊看邊買”等互動功能,實現商業反哺文化。
秉持創新精神,除了挖掘傳統文化資源,為網絡文藝開拓更多可以呈現的內容,還可以著力于形式突破,研發更多原創節目品牌和模式。近兩年,北京市廣播電視局不斷加強對頭部節目的引導跟蹤,推動屬地平臺向源頭聚焦,向前端發力,通過提升創意含量增強競爭優勢。《挑戰吧!太空》聚焦太空探索生存挑戰,嘉賓深度體驗中國航天員訓練體系,并前往模擬火星真實環境的基地進行封閉式生存挑戰,成為網民熱議點贊的“爆款”。
愛奇藝、優酷網、搜狐視頻等“北京力量”打造的精品力作,還走出國門,突破語言、文化圈層,成為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的重要組成部分。從網絡劇、網絡電影、網絡綜藝,到網絡紀錄片、網絡動畫片,輸出的網絡文藝節目類型不斷拓展、內容日趨多元。網絡文藝出海的范圍也不斷擴大,從東南亞為主擴展至歐美地區。比如,網絡動畫片《無敵鹿戰隊》將在全球1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80多個頻道播出;美國福克斯購買了網絡綜藝《這!就是灌籃》的模式版權,成為首個成功“出海”的中國原創綜藝模式。隨著網絡文藝精品化發展不斷推進,面向海外傳播的“北京聲音”將更加洪亮,使世界各地的受眾感受到改革開放40年背景下的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
從被動補齊短板到主動提升質量
網絡文藝創作生態不斷變化,但對內容品質的不懈追求不應改變,發展路徑要從被動補齊短板轉向主動提升質量。這需要政府監管、企業履責、行業自律、社會監督四方合力推動,缺一不可。網絡視聽行業只有主動擁抱“四位一體”大格局,未來才能大有可為。
首先,主管部門要從機制建設、優化服務、人才培養三方面定位對標、定責對表:完善引導機制、評價機制、審查機制、考核機制;抓好網絡文藝精品創作引導服務,對優秀劇目跟蹤關注,開通審批綠色通道,線上線下全方位做好網絡文藝作品版權保護,維護良好的市場秩序;加強對行業領軍人才的培養遴選,扶持網絡視聽行業的“藍翔技校”,充分發揮規劃會、交易會、交流會和政策課、業務課、實踐課“三會三課”作用,積極引導平臺和制作公司從業人員提升專業能力、培養專業精神、樹立職業道德、提高職業水平,為首都網絡視聽文藝精品化發展夯實人才根基。
視聽平臺和制作公司要主動提高站位,把握時代脈搏,履行主體責任:抓好總編輯內容負責制這個“牛鼻子”,嚴格按照“三審制”“先審后播”制度,守好文藝陣地;把握受眾關切點,激發情感共鳴點,充分發揮“互聯網+文藝”的特點和影響力,傳播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內容,講述“沾泥土”“帶露珠”“冒熱氣”的故事,增強正能量內容的到達率、閱讀量和點贊數。
行業協會要凝心聚力,強化自律監督,規范行業秩序:主動傳播宣講政策法規,建立健全行規行約,發揮協調聯動功能,自覺強化行業自律,主動引導平臺和制作公司筑牢底線意識,自覺抵制違規有害內容,讓追求精品成為全行業的創作風尚。
網上網下形成同心圓,就要發揮社會各界力量,充分調動視聽受眾積極性;要連同線上線下,設計策劃接地氣、有生氣、聚人氣的主題活動,讓首都優秀網絡文藝內容進街道、進社區、進家庭。
(作者:楊爍,系北京市廣播電視局黨組書記、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