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記憶,跨越時空的存在
    來源:文藝報 | 劉麗華  2019年01月04日14:09

    美食,給人直觀的感覺便是吃,食其味,知其性也,大抵如此吧。滿族作家高維生筆下的美食,則賦予大文化的內涵,囊括地域、歷史、典籍和故事,翔實的敘述與描寫,給予我們非同尋常的感受。

    滿族作家高維生的《小味道》握于掌心,擴張的思維,透過紙背傳遞過來,讓我們體會作家對美食獨到的見解。他筆下的美食烙有地域的標簽,打造不同的飲食文化,也造就不同的美食家。作家之于美食,不是談吃那么簡單,重要的是所涉及的文化和歷史。每個人都有地域情結,而居于東北地區,又因為特有的地理風貌,創造出獨特的美食文化。這所有的一切,對于作家高維生來說,是根植心底的強大能量儲備,在特定的時點上,爆發出火樣的激情。

    正如他序中所說:“‘地方感’是一個依據,人類學家稱地方菜為‘小傳統’,這個‘小’字體現歷史性、傳統性,說明‘小’背后的大文化。”地方感即所謂的情結,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地域情。它在飲食與文化上起主導作用,不僅滿足人們生理上的需求,也喚醒人們的精神意識。更確切地說,地方感是根深蒂固的存在。

    《小味道》從不同角度、不同時點入手,尋找往昔的印跡,以及珍藏時光深處的歷史。大地野菜中的“野”字,將地方感展現得淋漓盡致。山里的蘑菇、苣荬菜、大腦瓜兒、水芹菜等野菜,這些看似尋常之物,被作家賦予情感,納入文字當中,架構成自己的文本,并給予它們生命的靈動,讓讀者在品讀文字的同時,體會野菜散發的味道,及味道蘊含的價值所在。

    汪曾祺對美食有獨到的研究。他一生去過很多地方,每一處的人文與飲食,對于老先生來說,都具有強大的吸引力。他們將對食物的興趣融入文學當中,不斷創新、揣摩,給予筆端文字以獨有的風格,這是他人所不及之處。如今讀到高維生的《小味道》,讓我們明白所謂的吃,也是有感情的,它是關系生命與生活的大事,單單一個“美”字,足以道盡飲食之妙,乃至所有的情感與溫暖的共存體。

    大地野菜中的大地,則是根與血脈的源頭。太多人輾轉流離之后,最終都在尋求自己的土地,回歸曾經的來處。大地之于野菜,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野菜需要依附土地生長、繁衍。我們出生和成長,然后離開生養自己的家鄉,所延續下來的習慣,都是基于土地的緣故。《小味道》中的野菜,賦予思念的情感,被作家融入文本當中,無論兒時的田園,還是搬離故土后的異地,時刻縈繞故鄉的味道,這些都是難以忘懷的記憶。

    東北人用自己的勤勞與智慧,將各種食材匯集起來,不斷地探索與發展,研制出各種美味佳肴。加之地域文化的歷史傳承,食物復雜化、多樣化、地區化、生態化等多種屬性,這與傳統文化分不開。《小味道》看似描寫吃,或者如何吃,事實上作家將筆墨著重于吃的價值與意義,告訴我們食物從何而來,又如何來到胃中。我們享受美味的同時,應該明白與之情感交流的重要性,如同與人們的日常溝通,需要感情的投入,以達到原初狀態的存在,卻不是簡單的思維想象。

    作家序中說:“每道菜的背后,有情感的節奏,悲歡離合的人生大戲,能從中尋找歷史的蹤跡,發現自己走的印跡。”東北地區的飲食文化,經過歷史的發展產生極大的變化,每一道菜都要經歷漫長的過程。它們脫離大地的懷抱,加工后端上餐桌,供人們品嘗,由最初的傳統性,或者原始性,逐步走向技術化、現代化的進程,大多已消除掉原初的味道,取而代之的是僅供市場經濟的需求,相比之下真味道更值得懷念。

    作家記憶中的美食,恰好體現真味道。他讓文字由故鄉出發,所有的人與事,在時間中不斷發酵,成為懷想的根由。比如漫山遍野的山野菜,純生態的天然菜品,它們的好處數不勝數,對人們有益無害。由山野菜引出那片土地上的人們,有親人、有玩伴、也有朋友,他們在生命中非常重要。

    故鄉的土地博大,作家以故鄉為背景,將濃烈的情感揉入其中,消散的細節逐一粘合,幻化為有形的存在。一個個樸實的人,一件件平凡的事,從不同角度、不同時間、不同地點,由美食牽引出來,以見證風雨變幻中人生的意義。

    食物離不開生長的環境,氛圍對它來說也相當重要,否則味道將發生完全的改變。五味雜記中的“雜”,讓人感受到美食的多樣性,因時間與地點的不同,生發出多種多樣的變化。“額芬餑餑”、“苞米馇子粥”、“東北黏豆包”等,與地域文化緊密結合。這些大地上生長的食物,在特定的環境下,流淌出泥土的氣息,那味道自然不同。祖母說著“瞎話”包黏豆包,是記憶中久遠的事情,作家描繪出來,便產生不一樣的情感。這是東北得天獨厚的習俗,冬季寒冷漫長,人們通過這種交流方式,增進彼此之間的感情。

    作家近年來的創作,都投入了極深的感悟,由感悟生出的情感躍動,形成龐大的空間向度,以增強作品的真實性與可讀性。法國作家紀德指出:“文學應該赤腳站在大地上,感受泥土的氣息。人間的糧食,其實就是欲望,來自生命最深處。”《小味道》則從安靜、自然的狀態中走來,讓讀者在品讀文字的同時,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感懷生命的鮮活本質。作家曾經說過:“一切文學皆人學。”事實上的確如此,真正的文學扎根泥土、貼近生活,歸根結底都在反映人、生命,以及活著的意義。

    一部談及美食的作品,簡單的粗茶淡飯,回憶起舊時光中的人和事,如同深藏歲月深處的老物件兒。那些記憶、閱讀和經歷打開,呈現在世人面前,一個“談”字,透露太多心思,范圍很廣,如同作家走過的萬里路,讀過的萬卷書。蘊藏自然的情分,豪邁的呼喚和闊達的精神,是整部作品的重要組成部分。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這句話看上去古俗些,確是極有道理。大詩人李白嗜酒,杜甫嗜肉,近代汪曾祺先生善談美食,梁實秋先生也對此情有獨鐘,他的《雅舍談吃》,憶人憶事,再到回味文化。歷來文人對飲食文化都有不同的考解,就如《小味道》中的解讀一樣,“在回味每一種食物的經歷時,也在咂摸時間的滋味。”

    文化與歷史,行走的過程中,都將得到時間的驗證,才能判定它存在的原初性。記憶是人的大腦對經歷的事物的熟記、保存、再認的過程,是進行想象和思維的心理活動,使記憶中保持清晰的辨識度。

    《小味道》中的尋味記憶,將飲食的存在推向新的高度,傳統飲食文化源遠流長,滉滉如河漢,翀向云霄,它承載的不僅是作家的記憶,更是由此展開的經歷、悲歡、鄉愁,以及文意、文心的思想維度,是跨越時空的存在。

    国产成人精品三上悠亚久久| 网友自拍区视频精品| 日韩精品一区在线| 无码精品国产VA在线观看| 日本精品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一区AV天美传媒| 亚洲精品成人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揄拍国内精品对白| 精品福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内精品免费视频精选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爱欲九九| 国产精品最新国产精品第十页 | 久久99国产精品久久99小说| 最新国产乱人伦偷精品免费网站| 国产精品亚洲а∨无码播放不卡 |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91专区高清|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 国产精品免费看久久久| 国产成人精品免高潮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二本| 91精品国产色综合久久不| 亚洲精品狼友在线播放| heyzo亚洲精品日韩| 国产日产欧产精品精品蜜芽| 91精品观看91久久久久久| 久久精品国产成人| 亚洲精品无码午夜福利中文字幕|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 婷婷99视频精品全部在线观看| 国产2021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久久精品国产99久久无毒不卡| 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Ⅴ永久无码精品AA| 国产精品东北一极毛片| 精品久久中文字幕| 国语自产偷拍精品视频偷| 思思久久96热在精品国产| 久久只有这精品99| 亚洲精品综合在线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