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彬彬在座談會上發言
首先因為有了改革開放才有了《鍾山》《十月》這一批刊物。我覺得這特別是要強調的,《鍾山》是改革開放的產物,《鍾山》能夠辦成這樣,四十年來,幾代編輯人、主編始終堅持了改革開放的思想原則。文學刊物的改革開放涉及到很多層面,一個重要的層面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所有比較好的刊物的共同點就是打破了從50年代初開始的僵化的文學刊物的格局。50年代,有了文聯作協,每個省的文學刊物變成文聯作協的機關刊物,機關刊物形成僵化的模式,對小說、詩歌、散文,尤其對散文理解狹隘,基本延續50年代形成的模式。我覺得《鍾山》打破了這樣一種體制,他有一種開放的文學眼光,沒有被過去僵化的體制觀念制約。我覺得《鍾山》40年還是要以改革開放的眼光,總結40年的經驗教訓,發展得越來越好。